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行文的不理性与不严谨问题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行文的不理性与不严谨问题分析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这种在文体写作中不分学术性质的、类似于日常口传式的经验类心得体会之作,直接导致了行文的不理性与不严谨,进而让人质疑其论述内容的科学性。相对来说,报纸为了拉开与学术期刊之间的距离,在此方面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居多,行文也较为自由活泼。这样,在接下来的行文中我们就可以一直沿用《2011年版美术课标》这一缩写了。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行文的不理性与不严谨问题分析

对行文方面的讨论,主要针对美术教师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有关用词方面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纠正提出相关建议。为此,用词方面的问题主要呈现在学术名词、口语化表达、正文中的标题、书名的缩写等五大方面。

(一)学术名词

在美术学科论文写作中,学术名词的正确使用不仅能充分折射出美术教师的理论修养,而且也能反映论文的学术价值。为此,广大美术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学术名词在论文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1.学术名词的随意性问题

学术名词缺乏考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广大美术教师往往对“有效教学”“课程设计”“生成性教学”“教学策略”等名词,在没有进行全面考证的情况下就想当然地直接应用;部分论文即使给出定义,也很少注明其出处。事实上,作者对定义的随意性与片面性往往会导致整篇论文论述基石的不稳固,进而影响论文的说服力。

例如,有一位美术教师撰写了一篇题为《探索认知类型学在初中素描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发现,在该作者的论文“内容提要”中直接给出了相关的定义,“认知类型是学生在学习、思维时产生理智特征的反映。它分为依赖型与独立型、冲动型与反省型、求同思维型与求异思维型三大类型”。也不知该教师对认知类型的定义是从何处参考的,在其参考文献中也没有相应的标示。可见,这类缺乏考证的概念往往让人产生疑虑,怀疑其准确性与权威性,甚至产生质疑其整篇论文论述的理论基础可靠性等问题。

2.如何正确对待学术名词

通过重要的专业文献,包括工具书的查找来进行严谨的考证,是广大美术教师必须培养的一个学术素养。依据权威资料来厘清学术名词的内涵,再来展开后续的论述,才能体现议论文所具有的逻辑属性。为此,美术教师应该建立起勤学勤用《汉语大词典》《辞海》《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等专业工具书的习惯,来获得学术名词的准确定义。

(二)口语化用词

由于学科论文属于议论文,为此行文一定要理性、规范,尽可能避免口语化表达观念的倾向,而力求采用书面语来表述。

1.口话化现象

在美术教师的论文中会频繁地出现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包括俚语的使用,并且随意性较强。这一点尤其在人称代词使用方面特别典型。例如,从学科论文应具有学术论文的要求角度来看,不应该出现第一人称“我”,而应该用“笔者”来代替。可见,这种在文体写作中不分学术性质的、类似于日常口传式的经验类心得体会之作,直接导致了行文的不理性与不严谨,进而让人质疑其论述内容的科学性

2.强调书面用语

作为学术性质的美术学科论文一定要用书面语来进行表述,力求拒绝口语化表述,以充分体现议论文所具有的独特性。如此,书面语也更能显示其独特而又强大的语言功能,充分阐述作者的深层思维,表达论文的多层内涵。

同时要注意的是,专业报纸上的文章与学术期刊中的论文,在人称方面还是有重大差异的。相对来说,报纸为了拉开与学术期刊之间的距离,在此方面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居多,行文也较为自由活泼。这一点对美术教师今后向报纸类媒体投稿是一个启示。

(三)正文中的标题

1.标题书写中的常见问题(www.xing528.com)

相同编号的一级标题多次出现。许多美术教师书写的论文根本没有按照议论文中的有关“标题格式”进行排版,以致出现一篇论文内两个及以上重复的一级标题现象非常普遍。这类混乱的标题,让读者理解不了作者的逻辑,更分不清楚标题内的内容是同一内容,还是相互并列,或是递进,或是对比等关系。

2.正确排列标题

出现混乱的标题,既是美术教师逻辑不清、思路模糊的表现,又折射出其行文不规范的问题。

排列正确的标题能清晰呈现论文的整体框架与结构,是一篇学科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规范。通过清晰的一级标题与相应的二级、三级及以上的标题排列,则能建构起该议论文的论述思路。此外,在标题写作中我们要注重结构与相应的审美性。这里所指的审美性,则是指在各级标题的撰写中,尽可能应用语法中的审美要求进行书写,如在文字的数量方面能相等或相近,句子的结构方面能恰当地采用排比、对偶等句形,让读者在严密的逻辑阅读中获得美感,帮助他们在理性的文字中,更轻松愉悦地来理解作者的观点。

(四)书名的缩写

1.书名缩写中的常见问题

缩写书名太随意。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国家各类课程标准名称的缩写上。例如,许多美术教师在学科论文中随意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或《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缩写成《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新课标》及《课程标准》等等,五花八门。

2.正确处理书名的缩写

美术教师由于对书名缩写规范的不熟悉,导致他们长期凭借自身本能性的判断来随意撰写,最终出现上述现象。为此,美术教师不能想当然,不能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一开始就随意撰写一个自己缩编的书名。

论文中对某书名的缩写是建立在其全称基础之上的,为了下文的行文简便而设计的。为此我们要特别说明正文中如何对其进行缩写。通常作者第一次要写出相关书名的全称,再注明在下文中简称什么。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2011年版美术课标》)”,简称后面的内容不出现双引号。这样,在接下来的行文中我们就可以一直沿用《2011年版美术课标》这一缩写了。

(五)表达方面的问题

1.表达用语太绝对

许多美术教师喜欢用“只有……才……”“实践证明”“关键……”“最……”“保证……”等用语。这些用语往往会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过于极端化,或者轻易下某些结论,最终造成读者多重质疑。事实上,这些用语所引出的结论往往以作者主观臆断居多,而缺乏定量与定性研究的证实。这样的话,美术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就会出现严重缺乏论证过程严密性的问题。

2.正确的表达

在表达方面,除非自己论证过的一些结论,才用上述绝对化的用词,否则美术教师不应把观点讲得太极端。鉴于美术教师的许多观点往往是主观性的、经验性的判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定量考证与质性研究,为此我们更应该在此方面留有余地,多使用诸如“基本上”“大概”“绝大多数”“主要”“或许”等等这类词语,以尽可能避免给他人造成疑问。

总之,学科论文的行文,在避免肤浅描述的同时,还要注意正文中的论据要围绕论点服务;在论证过程中总体讲究理性,着重利用逻辑推理与论据材料等来进行深入表述,以充分彰显自身观点与材料的严密性、准确性、深刻性与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