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文丛(上册):埋葬形式及殉牲习俗概述

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文丛(上册):埋葬形式及殉牲习俗概述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6座墓葬中,单人葬24座,约占总数的90%多,为主要埋葬形式,二人合葬2座,约占总数的10%,为次要埋葬形式。M3、M5和M16存在着殉牲习俗,殉牲的种类有牛、马、犬和羊,这三座墓葬的殉牲形式不同,M3是一犬头放在死者的头侧,M5是零星的犬、马碎骨散见于填土中,M6是犬头2个、牛头2个、牛蹄8只整齐地摆放在墓穴一侧。

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文丛(上册):埋葬形式及殉牲习俗概述

黄家寨墓地的地面平坦,地表已辟为农田,墓葬开口在耕土层下,一般距地表约0.3米,没有文化层堆积。

在清理的27座墓葬中,M1为东汉时期的砖室墓,清理时已为工程取土和农民取砖严重破坏,从残存的底部情况看,为长方形单室墓,墓向北偏东5°,墓室长5.6米、宽2.4米,墓底有两层斜铺的铺地砖,死者为成年男女二人合葬,骨骼已部分凌乱,出有4枚东汉五铢钱。另外的26座墓葬属于青铜时代,本报告将主要介绍这26座墓葬的情况。

26座青铜时代的墓葬分布比较密集,分作两片,一片23座集中分布,分别为M2~M4、M7~M15、M17~M27;一片3座集中分布,分别为M5、M6、M16,两片西北—东南向相距约150米。据取土工程人员介绍,在这两片墓葬西南部取土时,人骨和陶罐等屡屡发现,据此推测,墓葬集中分布的墓地中心部分已破坏殆尽。现存的墓葬间距一般为1~5米不等,墓葬间的叠压打破关系仅有1例,为M14打破M20。墓葬的方向有两种,一种为东北—西南向,计16座,分别为M3、M5、M7~M14、M16、M15、M21、M24、M25、M27;另一种为西北—东南向,计10座,分别为M2、M4、M6、M15、M17、M19、M20、M22、M23、M26(图二)。

图二 黄家寨墓地墓葬分布示意图

黄家寨青铜时代墓葬的墓穴均为挖在生土中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因为没有文化层堆积,墓穴内的填土与墓扩的生土区别不大,所以有些墓葬清理时穴壁不甚规整,墓穴较浅,M5和M16两座大型墓葬的墓穴填土不是利用掏挖墓穴时的生土,而是改用胶土、砂石和河卵石搅拌在一起的坚硬填土。长方形竖穴土坑的坑壁大多较直,墓口与墓底大小相同,个别的坑壁略向内倾斜,墓口略大于墓底。长方形竖穴的四角均呈圆弧状,平面作圆角长方形。墓葬形制相差较大,小墓如M26,长1米、宽0.75米、深0.4米,大墓如M5,长4.70米、宽3.70米、深1.75米,多数墓葬形制为长1.65~2.30米、宽0.55~1.40米、深0.20~0.60米。

死者在墓穴内的安葬方式主要有仰身直肢、侧身屈肢和骨骼零乱不全三种,前两种应为一次葬,后一种应为二次葬,在二次葬中,墓穴和填土中人骨较全者,应是扰乱后就地原坑埋葬的,墓穴和填土中人骨缺少较多者,可能是迁出或迁入的埋葬。二次葬的人骨虽然零乱不全,但现存的人骨仍可以鉴定出所属个体的数目。在26座墓葬中,单人葬24座,约占总数的90%多,为主要埋葬形式,二人合葬2座,约占总数的10%,为次要埋葬形式。二人合葬墓中的M3为成年男性与性别不明的成年合葬,M14为成年女性与性别不明的儿童合葬,另外M5和M16两墓相邻,M5死者为成年男性,M16死者为成年女性。28具个体中,能够鉴定年龄的有20具,其中成人17具,占85%,15岁以下3具,占15%;能够鉴定性别的有11具,其中男性5具,女性6具,男女数量相若。

死者基本上是直接安葬在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内,仅M5使用了木棺安葬,木棺腐朽较甚,为厚约7厘米的木板制成,木棺残长2.10米、宽0.93米、高0.15米。M5和M16死者的股、肱、胫、腓等长骨涂有紫红颜色,这应是二次扰乱时的葬俗。M3、M5和M16存在着殉牲习俗,殉牲的种类有牛、马、犬和羊,这三座墓葬的殉牲形式不同,M3是一犬头放在死者的头侧,M5是零星的犬、马碎骨散见于填土中,M6是犬头2个、牛头2个、牛蹄8只整齐地摆放在墓穴一侧。

M2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穴长1.80米、残宽0.70米、深0.60米。壁不甚规整,南壁被取土破坏,墓底比较平坦,墓向285°。穴内葬一人,仰身直肢,头西北,脚东南,面向上,为成年女性。随葬器5件,双大耳罐2件,1件放在头顶,1件放在裆上;残铜泡2件,1件放在左臂侧,1件放在右脚下,骨管11件,放在右腿外侧。

M3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穴长2.25米、宽0.85米、深0.25米。墓底比较平坦,穴壁比较规整,墓向255°。墓底人骨2具,1具放在中部,仰身直肢,头西南,脚西北,面向上,手骨和脚骨稍有朽蚀,为成年男性,另一个体仅有股骨和胫骨各二,其中3根交叉放在仰身直肢葬者脚下,1根放在左臂肱骨外侧,为不明性别的成年。随葬器物2件,双小耳陶罐放在仰身直肢葬死者头顶,骨镞放在右膝盖处。另外仰身直肢葬死者的头部右侧殉犬头11个(图三)。(www.xing528.com)

图三 M3平面图

M5 呈圆角长方形竖穴,一端宽,另一端窄,墓穴长4.70米、宽端宽3.70米、窄端宽2.70米。墓穴周壁不甚规整,墓底呈西南向东北倾斜状,浅处1.05米、深处1.70米。墓穴呈东北—西南向。墓内填土为褐色胶土、砂石与大块砾石搅拌而成,比较坚硬。墓穴的窄端南北向置木棺,木棺腐烂较甚,长约2.20米、宽约0.90米、高约0.20米,系用厚约0.07米的四块大木板拼对而成,无底无盖。棺内人骨十分零乱,有肱、尺、桡、锁、锥、肋、盆、股、胫、腓等骨骼,经鉴定属于同一个体,为成年男性。随葬品物共28件,其中21件出在填土中,双小耳陶罐11件、海贝4枚、骨珠2粒,残骨牌饰1件出在木棺内。木棺内殉犬头及骨架,填土中发现有马蹄骨。死者的下肢股骨和胫骨涂有紫红色,另外尺、桡骨各1件发现在填土中(图四)。

图四 M5平、剖面图

M14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穴长1.50米、宽0.95米、深0.15米。穴壁比较规整,墓底平坦,墓向192°。墓穴内人骨2具,均为侧身屈肢葬,缺少臂骨和头骨,一为成年女性,一为不明性别的儿童。随葬器物10件,9件为穿孔的牙饰和骨饰,其中7件成排在成年人胸前,2件放在儿童上身处,1件骨凿,放在墓穴一处。该墓打破M20(图五)。

图五 M14平面图

M16 近于圆形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端宽一端窄,墓穴长4米、宽端3.70米、窄端2.70米。穴壁不甚规整,墓底呈西南向东北斜倾,浅处约0.65米、深处约1.20米,墓穴呈东北—西南向。墓内填土为褐色胶土、砂石与砾石搅拌而成,比较坚硬。墓穴窄端的底部人骨零乱,有尺、桡、肋、椎、骶、盆、股、胫、腓、跗、趾等骨骼,经鉴定属于同一个体,死者为成年女性。随葬品共23件,双耳陶罐2件,出在墓底东北端人骨处,骨珠8枚和骨纺轮1件也出在墓东北端人骨处,其余随葬器物散见于填土内。墓室西南端底部较高,与东北端放置人骨的较深墓底形成二层台,二层台的北侧殉牛头1个,牛头的后方排列牛蹄4只,二层台的中部也陈列牛蹄4只,二层台的南侧排放犬头2个,另在东北端的底部放置牛头残骨1个和羊骨若干。另外死者的长骨上涂有紫红色(图六)。

图六 M16平、剖面图

M20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穴长1.50米、宽0.70米、深0.40米。穴壁规整,墓底平坦,墓穴呈西北—东南向。墓穴底部有下颌骨、骶骨和股、胫、腓等长骨,为同一个体,死者为不明性别的成年。随葬双大耳罐1件,摆放在墓穴西北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