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及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及实践探索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出发,校本课程的建设路径应指向一体化的、统整的、整合的校本课程形态。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体化建设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建设与国家课程的一体化。可以通过学校环境建设来推动隐性校本课程建设,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实践的一个载体或补充。

校本课程建设的原则及实践探索

学科课程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主要形态,学科化产生的结果是不断强化学科边界和树立学科边界,而这样的结果必然产生割裂式的思维。逆向反馈到基础教育课程变革中表现为不断增加学生的课程门类,而缺少课程的整合。这样的情况无疑割裂了学校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融通。因此,割裂式课程建设思维和割裂式校本课程建设事实上制约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推进。

反思这种事实,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课程体系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基本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呈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所具有的各个课程都应指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只是不同课程在促进学生不同核心素养发展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另外,作为学校对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管理权利,校本课程建设首先指向的是学校对学校课程发展的整体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由此出发,校本课程的建设路径应指向一体化的、统整的、整合的校本课程形态。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体化建设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本课程建设与国家课程的一体化。充分运用地方和学校资源来补充国家课程的不足和促进国家课程的多样化实施,也即国家课程的校本课程创生与实施。(2)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课程的一体化。通过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3)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体化。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整合来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避免课程资源的浪费。(4)校本课程建设与地方文化的一体化。有效地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再开发使之符合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素养的要求,既丰富校本课程资源,又促进地方文化的创新性传承。(5)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环境建设的一体化。可以通过学校环境建设来推动隐性校本课程建设,使之成为校本课程实践的一个载体或补充。(www.xing528.com)

总而言之,校本课程建设体现的是学校和教师、学生通过课程互动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