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多样化进程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多样化进程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倡导主旋律,实际上即是承认社会文化发展趋向多元,主旋律就是其中代表主流文化地位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主旋律文化大众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已呈现‘边缘化危机’状态。”斑驳纷杂的价值观不断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创作岌岌可危、暗潮涌动,整个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了滑坡的态势。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艺术的多样化进程

主旋律文化是一种表达国家正统(或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表达国家根本利益和愿望的主旋律文化。“倡导主旋律,实际上即是承认社会文化发展趋向多元,主旋律就是其中代表主流文化地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主旋律文化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但它的神圣性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面对一切非正统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保持着高度的警觉。“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主旋律文化大众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为,马克思主义这一主流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已呈现‘边缘化危机’状态。”[3]具体到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它的倡导始终“遵循了我党一贯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遵循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什么形态的文化,只能在与其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中共同进步。主旋律文化不可能依靠打倒其它文化、取代其它文化来完善自身。”

电影中所倡导的主旋律,实则是艺术化的社会意识形态表达,它的倡导与整个民族文明进程、民族文化传播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界悄然涌出两股创作暗流,一是“票房至上”、“唯乐原则”的娱乐化倾向,导致创作庸俗化的泛滥,在思想性上空泛肤浅,在艺术性上苍白拙劣;二是借“文化品格”之名行附庸风雅之实,将“文化热”导向专事“依附”落后腐朽思想的歧途。斑驳纷杂的价值观不断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电影创作岌岌可危、暗潮涌动,整个中国电影市场陷入了滑坡的态势。随之兴起的娱乐片热潮不断冲击和稀释着电影中的“精英气质”,不少粗制滥造之流也悄然“蚕食”着国家主流文化及其意识形态,以至于当时的电影生产领导者们感到主流意识形态在银幕上有“缺失”的危险。(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电影理论批评界里的不少人则转身走向“象牙塔”,以满腔学术热情积极拥抱和投身于诸如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叙事学、意识形态理论、女权主义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第三世界理论等西方电影理论批评的研究,以“学院派”的姿态与现实中的电影创作进行了一场“满含意味”的深情作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