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十世纪中国电影艺术多元化发展成果

二十世纪中国电影艺术多元化发展成果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格局形成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市场与产业动因。再次,电影的多元化格局与其创作主体有着“血浓于水”的关联,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成为这种景观格局的根本驱动力。20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新生代导演“挑大梁”,老中青导演齐放光彩,寻求更多的创意元素是老中青导演实现市场突围和自我突破的重要手段。此外,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观影频次的增加,中国电影观众渐趋成熟,差异性和多样性日益明显。

二十世纪中国电影艺术多元化发展成果

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格局形成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市场与产业动因。首先,市场扩容是电影多元化格局的“外生性”保障,多元化的电影创作是市场扩容的显性价值体现。一方面,多元化资本的注入为电影的多元化创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扶持以及宽松的创作环境,也促进了具有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青年导演群体的崛起。另一方面,影院的快速扩张,银幕数量的大幅增加,增强了电影排片的机动性,为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提供了充足的放映终端,电影的放映场次、观影人数、票房收入等指标一路上扬。

其次,电影产业升级换代的内部催化了多元化创作格局的生成一方面,电影产业内部日趋精细化、专业化、科技化的分工,是电影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前提,也是多元化格局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动态制衡因素。另一方面,随着高科技、数字技术进入电影领域,为大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也拓宽了电影叙事表达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开拓了新的电影创作维度和表达疆域。高科技与艺术的有效对接与合力发展,是实现多元化创作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强电影市场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再次,电影的多元化格局与其创作主体有着“血浓于水”的关联,而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成为这种景观格局的根本驱动力。20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新生代导演“挑大梁”,老中青导演齐放光彩,寻求更多的创意元素是老中青导演实现市场突围和自我突破的重要手段。老一辈导演“宝刀未老”、中年导演冲破突围、青年导演“初生牛犊不怕虎”,现象级影片井喷,票房黑马不断。此外,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观影频次的增加,中国电影观众渐趋成熟,差异性和多样性日益明显。在互联网生态格局下,大众的观影方式、观影思维以及消费模式已然更新换代,愈加成熟的观众呈现出多元化观影诉求与审美期待。最后,多元化创作是实现与好莱坞电影有效抗衡与博弈的强大武器,也是固守本土阵地的“真正壁垒”,更是国产电影走出国门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巩固本土阵地是必然选择,多元化创作可以坚守地缘优势,抓牢本土观众,努力铸造“情感认同”和“高科技”两把利剑;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和本土化人文精神,用“高科技”和“好故事”两条腿走路,多元化地呈现大众当下现实生活,牢牢抓住观众的胃口。另一方面,这也是文化安全战略的导向需求。我国政府提出了不少与时俱进的扶持政策,尤其是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多元化创作进行引导和鼓励。当然,这还是开拓海外市场的内在需求。可以说,多元化创作是国产电影走出国门、进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总之,中国电影创作的多元化格局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电影,是中国电影走向理性和成熟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电影经典人文品格美学品格与市场价值平衡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构建现代化电影生产体系、现代电影传播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的关键拐点,也是推动电影工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产电影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战略事实上,当下国产电影的多元化格局并非一盘散沙,而是处在个体表达与观众接受、本土市场与海外市场、大时代与小时代平衡统一的生态体系中彰显经典文化品格,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并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产业的爆发源自庞大的互联网生态,但要实现中国电影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夺得市场主动权,需要坚守“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意制胜”的发展理念,坚持“多类型,多品种,多风格”的创作格局,不断创作和生产出具有民族精神的现代化电影,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

【注释】

[1]席扬.文学思潮:理论、方法、视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2]唐榕.中国电影的产业化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2002(2).

[3]尹鸿.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转型[J].北京观察:2001(9).(www.xing528.com)

[4]李尔葳.直面陈凯歌[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5]饶曙光.大片与小片的辩证法[J].电影新作,2007(6).

[6]王霞.搭建中国电影的优质塔基——“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策略与市场推广”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11(11).

[7]胡克.综合与创新——简析中小成本电影发展策略[J].当代电影,2011(11).

[8]饶曙光,李亮.别做喜剧电影创作上的“懒汉”[N].中国艺术报,2010-01-08.

[9]陈墨.电视电影:前景与途径[J].当代电影,200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