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法:曼芽村治理规则的实施

民间法:曼芽村治理规则的实施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寨秩序的塑造需要体系化的社会规范来引导,但如果这些社会规范没有得到实施,不仅规范会失效,而且村寨会因为没有处理好私人性与公共性的成长及发展伴随关系而出现失范。曼芽村治理规则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规范在民众生活中得到贯彻与实现,让它们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民众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转变为实然状态,从而打造出所需要的村寨秩序。

民间法:曼芽村治理规则的实施

村寨秩序的塑造需要体系化的社会规范来引导,但如果这些社会规范没有得到实施,不仅规范会失效,而且村寨会因为没有处理好私人性与公共性的成长及发展伴随关系而出现失范。曼芽村治理规则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规范在民众生活中得到贯彻与实现,让它们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民众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转变为实然状态,从而打造出所需要的村寨秩序。通过访谈发现,曼芽村的治理规范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一是通过定期的赕佛活动各种仪式与言行要求,向年轻人传授有关宗教及其活动的规范;二是通过恋爱婚姻过程中各种礼节来熏陶,即从最初的恋爱对歌到定亲、下聘,再到上门迎娶,以及婚宴的餐桌摆放、菜品样式、抹花脸、闹婚房等环节,时时传递婚姻规范与秩序样貌;三是通过丧礼举办过程来传播,在访谈中发现,符合年龄要求的人要参与丧礼的全过程,这就给每一代人都进行了丧礼规范与秩序的洗礼;四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寺院教育使基本规范得到了传扬,村里的适龄儿童到7、8岁以后,要依据传统到缅寺当半年僧人,此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佛爷的教导与要求,不得有违背教义的言行;五是通过各种节日活动的参与来感受节日规范与秩序的要求,如“厚南节”,又称“桑刊节”“宋坎节”(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公历4月13日—15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在此期间,每户出一元半开、二筒米、一对蜡条、一条手帕交给村寨头人向缅寺奉献纳福,村寨民众停止一切生产劳动,成年男女要到缅寺听佛爷念经祈福)、“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泼水节”(傣历六月)、“赕帕”(送袈裟)、“新米节”“献经节”等。综上可见,这些原生规则或内生规则的传承方式,正是谢晖教授总结的语言形式、行为方式等,即原生规则或内生规则的口耳相传、歌唱舞蹈的行为表现,以及宗教、节日等仪式的反复行为复制。

深刻的“社区记忆”是村寨秩序传统“社会关联”[6]链条的形成的基础,也是原生规则及其自生秩序认同的重要连接点。通过多种方式、不同时段、不同领域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群体或全村人落实与传授曼芽村各种社会规范,并传达关于上述领域社会秩序的要求,使得由原生规则塑造的村寨秩序“社区记忆”在一代代人的参与体验、经历观察与教育学习中得以传承和认同,而不至于造成村寨秩序传统“社会关联”链条的断裂。最终实现“秩序和规范都生发于也弥散在社会生活之盅,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世代相继而为当地人所熟知;而当规范已经众所周知,并通过社会的权力网络(包括每个个体的行为本身)不断得到强化”。[7](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