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玉帝的规则治理与民间认同:优化与提升

玉帝的规则治理与民间认同:优化与提升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游记》中的玉帝描述虽然总体显得平庸,但从规则治理的角度看,却也有不少可取之处。连一向最无法无天的孙悟空都认可玉帝严加督察有其合理之处,因此发自内心地遵守。龙王负责司雨,但若无玉帝旨意,私自司雨则是逆天大罪。《西游记》中的规则意识与法律观念之普及,甚至达到了妖怪“依法治妖”的地步,妖怪都动辄以家法、法令来管理。[30]这些描述体现了法律规则的普及程度,反映了民间社会对治理规则的一定认同。

玉帝的规则治理与民间认同:优化与提升

西游记》中的玉帝描述虽然总体显得平庸,但从规则治理的角度看,却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如玉帝严加监察、注重监督。在凤仙郡故事中,凤仙郡官员因得罪天庭,因此干旱成灾。悟空上天求情,但玉帝说明他亲自监观万天,见凤仙郡斋供时有冒犯之罪,于是施以惩罚。孙悟空闻言,竟然是“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连一向最无法无天的孙悟空都认可玉帝严加督察有其合理之处,因此发自内心地遵守。

孙悟空上天担任弼马温,后来才得知这职务低微。“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26]这种动辄罚赎问罪的做法有其偏颇之处,但作为天宫之主,对属下失职及时监察、严于问责确也有可取之处。

龙王负责司雨,但若无玉帝旨意,私自司雨则是逆天大罪。泾河龙王就为了打赌获胜,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结果触犯了天条,被玉帝降职由魏征在梦里斩了泾河龙王。[27]这恰恰体现了玉帝严于执法的一面。在《西游记》后来的故事中,孙悟空常请龙王来帮助降雨,但龙王一般也不敢擅自答应,或者请孙悟空先上天启奏玉帝同意,或者是只打个喷嚏进行规避。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因醉酒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28]这里也体现了孙悟空深知玉帝法度之威严。(www.xing528.com)

《西游记》中的规则意识与法律观念之普及,甚至达到了妖怪“依法治妖”的地步,妖怪都动辄以家法、法令来管理。在狮驼国的故事中,孙悟空变成小妖但差点露馅,原因在于“我那大王家法甚严,烧火的只管烧火,巡山的只管巡山,终不然教你烧火,又教你来巡山?”[29]在黄袍怪的故事中,孙悟空责问百花公主为何将身陪伴妖精,公主不得已辩解道:“只因这妖精将我摄骗在此,他的法令又谨,我的步履又难,路远山遥,无人可传音信。”[30]

这些描述体现了法律规则的普及程度,反映了民间社会对治理规则的一定认同。“神怪谈律所反映的法律有效范围,不仅广及民间,而且包括天庭;不仅行于中华,而且施及域外。在吴承恩潜意识中,明律的基本精神和若干重要律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妖、神、怪的一切犯罪行为都要按明律来定罪处刑。明代一般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承认明律有其现实合理性的反映。”[31]作者吴承恩作为一个普通士人拥有如此丰富的法律知识,原因在于其个人博学深思,也在于其做过县丞、荆府纪善等官职,了解明代制度的具体运作,还在于明代统治者重视法律教育的历史背景。朱元璋认为“讲律令,必有所益”[32],提倡读律。明代将读律作为做官必备条件,开展全民法制教育,除了“四书五经”,还需诵读圣谕、律令,《大明律》甚至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