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沉浸在文化熙和湾的花灯世界

沉浸在文化熙和湾的花灯世界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迎请花灯,在赏灯日当天进行,而且需要集体行动。之后,灯主举办的盛大“灯酒”在上厅开席,招待参加迎请花灯、举行上灯仪式的亲友。集体的庆祝、娱乐活动主要是燃放烟花爆竹、放孔明灯、舞龙舞狮,还有山歌说唱、放电影、民间曲艺等。对舞龙舞狮队伍,主人要放鞭炮表示欢迎,并用茶烟点心进行款待,包红包表示感谢。

沉浸在文化熙和湾的花灯世界

每一个围龙屋的赏灯节花灯,大体都由两大块组成:一大块是“灯主”的迎请花灯,上花灯;一大块是属于整个围龙屋的集体庆祝、娱乐活动。两大块有分有合,相互融合,使得赏灯活动群情欢乐,高潮迭起。

所谓“灯主”,就是隔年添了“新丁”的家庭之主。如果该围龙屋去年添了好几个新丁,第一个添丁的那家就是“灯首”,第二个则为“次丁首”。赏灯节之前,灯主们提前几个月就要为春节后的赏灯节做准备。如果灯主生活在遥远的外地,按照习惯,也常常会捎回款项给在家的亲友,委托他们代为办理赏灯事宜。

迎请花灯,是灯主们在赏灯当天的重头戏。这场重头戏大体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迎请花灯的队伍颇为壮观。

一是预先选灯,与制作花灯的艺人提前预订花灯尺寸、样式、档次和价格。花灯的尺寸与档次,大概跟灯主的社会声望、经济实力和攀比心理有关。很多在外经商的乡贤认为一辈子就两三次添丁赏灯的机会,需要隆重操办,因而会让花灯艺人制作精美和富有特色的花灯。

与此同时,灯主早在春节除夕那天,就组织宗亲们到本围龙屋上厅祖先神龛前打扫卫生和祭祀祖先,同时让灯主放好灯绳,为正月初八日以后的“吊灯”仪式定好升花灯的位置。大的围龙屋或者宗祠所属,每年都有多个新丁出生,因此花灯在祖先神龛前的定位就成了一种需要竞争的资源。正对上堂栋梁的地方,是最神圣的地方,悬挂在此的花灯自然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通常是对社会公益事业比较热心、威信比较高的灯主才能将灯绳挂此位置,而且需要悬挂最大且最具特色的花灯。

二是迎请花灯,在赏灯日当天进行,而且需要集体行动。如果本围龙屋内有几个灯主,需要迎请几盏花灯,也应该一起行动,不能自行其是,以示本屋的团结。迎请花灯的队伍,一般由灯主或者长辈组织指挥,先在上厅拜过祖先、福德伯公、五方龙神、井神,然后在锣鼓队和金狮队的引领下,以宗族堂号的锦旗打头阵,依次是彩旗方阵、抬扛缠绕鞭炮的竹竿方阵(以前只准男性扛,如今已不分男女,但大多数还是男青年)、妇女儿童随行方阵,整个队伍少则200人,多的可达上千人,浩浩荡荡。有些花灯艺人虽然就住在灯主的围龙屋附近,迎请花灯的队伍也要绕到圩镇上,目的是制造气氛,扩大影响。在迎请花灯的整个路途中,舞狮舞龙,彩旗飘飘,敲锣打鼓,鞭炮不断,让笼罩在鞭炮烟雾中的花灯更添几份仪式的神秘感。

兴宁刁坊刘氏宗祠的“上灯”。

迎请花灯的队伍走一路,热闹一路。花灯路过,路两旁的人家也喜欢燃放鞭炮,以分享对方的吉祥和好运。因此,迎请花灯的队伍经过之处,道路上都会铺上厚厚的一层鞭炮纸屑。当花灯来到围龙屋的禾坪或者外大门(客家人称其为斗门)之前,在家的人群喜迎而上,当即鸣锣击鼓、点燃纸炮,顿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接着,大家随狮队、花灯进入上厅,在灯前转一圈后,快步进入厨房灶前,把吉利带进家。花灯平放在上厅的大八仙桌上,招来了众多群众,狮队绕灯一圈后,跨出大门参拜井神,并在禾坪上表演。人们对花灯进行适当装扮,在灯内下方中心点放置一块用红绸裹着、红绳扎紧、上写“百子千孙”的“金砖”。

上灯之前,灯主先在花灯里面系上柏叶、红毛巾、彩带、百仔芋头大葱大蒜等,寄寓于新丁聪明好学、多子多福;再把内容为吉祥如意的灯联贴在花灯灯盖上;接着把花灯内的灯盏点亮,祈盼人丁兴旺之意。

赏灯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大家欢天喜地。

每一个围龙屋的赏灯,都是这样狂欢。(www.xing528.com)

三是上厅祖先神龛前上灯,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当准备工作就绪,狮队表演完毕,全体宗亲簇拥在上厅,由族内长者担任祭祖活动的司仪,带领灯主向祖先禀报新丁的情况并向祖先行三鞠九拜之礼,然后将新丁名字写在红榜上张贴于祠堂墙壁并写入族谱。灯主点亮花灯之后,主持升灯的灯首放开嗓门要大家静下来,接着讲几句怀旧颂祖和庆贺节日的佳话,面向祖牌,念诵祖牌两边的对联,如“忠孝留芳千千世,诗书传家万万年”紧接着大声地唱一句“高升”,灯主们各自拉动绑在花灯顶部的灯绳,让花灯伴随大众的目光和笑声,在鞭炮声、锣鼓声中冉冉升起,稳稳地悬挂在祖堂的上厅正梁上,让祖宗共享子孙繁衍的喜悦。之后,灯主举办的盛大“灯酒”在上厅开席,招待参加迎请花灯、举行上灯仪式的亲友。

赏灯日这一天,对于全屋各家各户,都是盛大的节日,外面工作、打工、经商的家庭成员都回来了,远远近近的客人都来了,有的朋友亲戚平时在外面生活,难得回来一次,此时也要专程赶回来喝一杯酒。整个围龙屋,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喜气洋洋。集体的庆祝、娱乐活动主要是燃放烟花爆竹、放孔明灯、舞龙舞狮,还有山歌说唱、放电影、民间曲艺等。围龙屋大门前面的大禾坪这时就成了公众活动的大舞台。各屋各村的舞龙舞狮队伍,从早上开始,就川流不息进场表演了。对舞龙舞狮队伍,主人要放鞭炮表示欢迎,并用茶烟点心进行款待,包红包表示感谢。如果一时间来了几个龙狮队伍,龙狮队伍就必须依照先后顺序在大路口上等待。有时候,龙狮队伍直到深夜甚至至次日凌晨还要进来,这个围龙屋的主事者实在是太疲倦了,于是在征得大家同意之后,就把围龙屋的大门关上,表示不再接纳龙狮队伍了。

人们在祖屋即围龙屋中的厅堂里尽情欢宴。改革开放以来,客家人已经纷纷迁出了祖屋,搬离了围龙屋,或在附近兴建了自成一局的小洋楼,或定居于城镇、圩镇;但是,每逢赏灯或者红白好事(生女孩为添红花,生男孩为添白花),大家还是要回归到祖屋,回归到古老的围龙屋来。

晚上,有的围龙屋还要在上厅、中厅举行全屋人参加的“赏灯酒宴”,酒和糕点、果品、腊味,是丁主家里送来的。大家畅谈古今,唱歌,讲古仔,尽兴而归。

“暖灯”活动中,人们争抢化灯时卸下的花灯饰物。

赏灯节过后,有些围龙屋还有一次“暖灯”活动,即将花灯用火烧去,清除祖堂中的摆设。因人们觉得“火烧”的字眼不吉利,故改称其为“暖灯”。暖灯还有一层意思,是指由灯主往花灯的灯盏里添加灯油,以保证花灯在“暖灯”之前保持昼夜通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花灯工艺的改进,这个环节大都省略,甚至有些人家直接将花灯保留到下一年,然后在赏灯之前再举行上一年花灯的化灯程序。传统化灯的程序包括祭祖、抢灯和烧灯的环节,最高潮的部分是大家争抢花灯饰物的活动。在暖灯仪式之前,村里的小孩子提前聚集在祠堂里等待,随着灯主把花灯徐徐放下,便急忙争抢花灯上他们早已心仪的小饰物,有小镜子、彩带等。妇女们有时也会和孩子们一起抢,多半是没有生娃或生了几个女娃没男娃的妇女,她们抢百仔芋头、柏叶灯等,有时不注意,灯主家的灯绳也会被抢了去。在放灯时,灯主有意让花灯时起时落,使争抢场面更加热闹;随后,灯主便把被孩子们拆散的花灯碎片与吉祥草堆在一起,由宗族中子孙满堂、福德深厚的老人点火烧掉。在燃烧前,灯主要准备“传丁火”,所用的竹把是事先特制的,年前由家人把竹子砸破、浸泡、晾干,裁成约两米长,在竹子中间圈一圈红纸系上柏叶。当吉祥草和花灯碎片燃烧时,灯主就在燃烧声和鞭炮声中把竹把点燃,然后传回家中,寓意丁火分化而世代相传,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客家花灯文化核心的非遗价值。

一个围龙屋都有十几户人家近百人口,大的围龙屋甚至有几十户上百户几百人口。在这样规模的群体中开展赏灯活动,需要比较严密的组织协调。在兴宁各个围龙屋,普遍的习惯是由“灯首”牵头组织所有灯主,在若干长辈的帮助下,做好计划,开展工作。公众活动需要购买烟花爆竹、孔明灯,接待龙灯狮队,所需经费一般由新丁户平摊。如遇当年新丁较少或者没有,或者丁主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或者当年龙灯狮队的费用的确较多,灯主们负担过重,则会发动全屋群众捐助解决。如果当年没有灯主,则由若干长辈领衔组织协调。在财务收支安排上,做到民主理财,节后公布于厅堂墙上,取信于民。

兴宁客家人来自中原,带来了中原的习俗,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将元宵节逐渐转变为“赏灯节”。赏灯具有多重意义:一是观赏灯色,娱乐放松。二是庆祝添丁,皆大欢喜,花灯装饰红花代表女孩,养女儿叫添红花;花灯装饰白花代表男孩,养男孩又叫添白花;一般花灯装饰白花多过红花。三是缅怀祖宗恩德,增强宗族认同感,加强邻里团结。一盏盏花灯寄托着人们希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族兴旺、邻里和谐的善良愿望,表现了兴宁客家人的信仰色彩和传统文化心理。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当下,赏灯节庆还有新的意义。平时各散西东、忙于谋生的人们可以借此节庆之际,欢聚一堂,一是可以娱乐身心放松精神,二是可以增进了解增强感情,三是可以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又何其乐也!

正月十八九日,做完暖灯,就表示春节过完了,新的拼搏开始了,年轻人出外做工经商赚钱养家,留在村里的则开始下田春耕劳作,所谓“犁耙辘轴又下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