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责任:重塑习惯的力量

社会责任:重塑习惯的力量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赖恩·托马斯杀了自己的妻子,安琪·巴赫曼挥霍了自己继承的遗产,二者在社会责任方面有什么区别吗?他辩称一旦这些诱惑出现,一旦巴赫曼走进赌场,她的习惯就会让理智靠边站,她就不可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代表社会公序良俗的法官认为是巴赫曼错了。而巴赫曼却知道自己的习惯,而且一旦她明白自己有某种习惯存在,她就有责任去改变它。也许患有梦游症的杀人犯有理由辩称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习惯,这样他就不用为罪行负责任。

社会责任:重塑习惯的力量

布赖恩·托马斯杀了自己的妻子,安琪·巴赫曼挥霍了自己继承的遗产,二者在社会责任方面有什么区别吗?

托马斯的律师争辩称他的委托人不应该为妻子的死担负罪责,因为他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杀的人,整个过程自动发生,他之所以会有那种反应都是因为他深信有闯入者在攻击他的妻子。律师还说他从来没有选择去杀人,所以不应该为妻子的死负责。按照同样的逻辑,巴赫曼也是因为受到强烈的渴求感驱使才赌博成瘾,雷扎·哈比卜对赌博成瘾者大脑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也许在第一次打扮完毕,决定把一个下午的时光花在赌场时,巴赫曼有过选择;也许在接下来的几周或者几个月内,她也做过选择。但是很多年之后,等到她一晚上就输掉25万美元,等到她感到绝望,无法抑制赌博的冲动,以致不得不搬到一个将赌博认定为非法行为的州时,她就不再清醒地做出选择了。哈比卜说:“在神经科学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说过大脑受伤的人的自由意志会有残缺。不过赌博成瘾的人在看到赌场时,他们的行为和大脑受伤的人非常相似,好像这些人的行为都不是自己选择的。”

托马斯的律师用能让大家都信服的方式辩称,说他的代理人犯了严重的错误,这辈子都会觉得十分愧疚。然而,巴赫曼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觉呢?她跟我说:“我有很强的愧疚感,对我做的事情感到非常丢脸,我觉得我让所有人失望了。我知道不管我做什么,我永远都无法弥补我的过失。”

托马斯和巴赫曼这两个案例之间的重要差别是托马斯杀了一位无辜的人,他犯下的罪行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重罪。而安琪·巴赫曼输掉了钱,这之中主要的受害者就是她自己,她的家庭,再有就是一家市值270亿美元的赌场可能无法收回借给她的那12.5万美元。

托马斯被社会原谅了,而巴赫曼却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巴赫曼输掉一切后过了4个月,赌场的人试着去她的银行户头收债,结果银行拒付她签过的承诺期票,于是赌场将巴赫曼告上法庭,要求她除了还清欠款之外,还要再交37.5万美元的罚金,这实际上等于是为她犯的罪支付民事赔偿。巴赫曼抗诉,声称赌场在知道自己无法控制自身习惯的情况下,通过为她增加信用额度,提供免费的套房和酒水,引诱自己去赌。最后她的案子一路上诉到最高法院,巴赫曼的律师照搬了托马斯的律师在代理其谋杀案时的辩词,说巴赫曼因为是对赌场放在她面前的诱惑做出的自然而然的反应而赌博,所以不应该背负罪责。他辩称一旦这些诱惑出现,一旦巴赫曼走进赌场,她的习惯就会让理智靠边站,她就不可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代表社会公序良俗的法官认为是巴赫曼错了。法庭这样写道:“法律没有规定赌场的员工不能尝试引诱或接触赌场已经知晓或者应该知晓为强迫性赌博者的赌客。”该州有一个“自愿戒赌项目”,任何人都可以要求赌场将自己的名字列入一个名单,这样赌场就可以禁止他们进入,法官罗伯特·洛克写道:“这种项目的存在表明立法时就已经考虑到赌博成瘾者应该对自己负责,阻止并保护自己陷入强迫性赌博活动。”

也许托马斯和巴赫曼不同的结果其实很公平,因为人们更容易同情一位已经崩溃的鳏夫,而不是一位把一切都输个精光的家庭主妇。

不过,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倾向呢?为什么丧失亲人的丈夫更像受害者,而破产的赌徒却丝毫没有道理呢?为什么有些习惯看上去应该很容易控制,而有些却似乎不受控制?

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分得这么清楚又是否正确呢?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写道:“有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善,有的认为是习惯使然,其他人则认为是后天教导所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习惯至上。他说,不假思索就发生的行为是最真实自我的表现,所以就像播种之前必须犁地,如果学生要对事物的好恶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就得养成好的习惯。

习惯看上去并没有那么简单。我在本书中一直都在解释,说即便习惯曾经根植于我们的头脑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知道怎么做之后,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习惯。从研究健忘症神经学家和重整公司的组织学专家那里,我们所了解到的是:如果你知道习惯的运作机理,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

每天有数百种习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早上如何穿衣,如何与孩子说话,晚上如何入睡。习惯影响着我们午餐吃什么,如何工作,是否坚持健身或者下班后是否喝啤酒。每一种习惯都有独特的暗示,也提供特别的奖赏。有些习惯简单,有些习惯复杂。它们利用情绪诱因并提供微妙的神经化学奖励。但是,不管习惯有多复杂,每一种习惯都具有可塑性。极度酗酒之人也可以戒酒。最混乱的公司也可以改变自己。高中的辍学生也能成为成功的经理。

不过,要想改变习惯,就必须有改变的决心。你必须有意识地去努力寻找驱动着你的习惯每天发生的暗示和奖赏,并且找到它们的替代品。你必须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习惯,也有足够的意识去使用习惯。本书中的所有章节都在尽量为读者展示不同的角度,让读者看到为什么人的确可以控制习惯。

所以,虽然安琪·巴赫曼和布赖恩·托马斯用不同的话表述了一件事(那些行为是自发出现的,他们是出于习惯行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他们结果的不同似乎也是合理的。因为托马斯一开始根本不知道他的行为模式会让自己杀人,更不用说去控制这些行为模式了。而巴赫曼却知道自己的习惯,而且一旦她明白自己有某种习惯存在,她就有责任去改变它。如果巴赫曼更努力一些,也许就可以抑制自己的习惯。有些人就做到了,即便面前的诱惑比巴赫曼的更大,他们也可以抵制住。

这就是本书的重点。也许患有梦游症的杀人犯有理由辩称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习惯,这样他就不用为罪行负责任。但是,大多数人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行为模式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习惯,比如怎样吃东西,如何睡觉,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说话,如何不假思索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注意力和金钱。你知道习惯可以改变,你就有自由也有责任去重塑习惯。一旦你明白习惯是可以重塑的,你就能更轻松地把握习惯的力量,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动手干吧。(www.xing528.com)

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情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1910年去世的詹姆斯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且声名显赫的神学家。他的兄弟亨利则是一位聪明、成功的作家,他的小说至今依然是学界的研究对象。30多岁的威廉·詹姆斯在家中不算是一位成功人士,他像孩子一样多病。他本来想当一名画家,后来去了医学院读书,再后来辍学,要去参加亚马孙河的探险之旅,不过他没去成。他在日记中责骂自己,说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而且他不确定自己的身体到底还能不能好起来。在医学院的时候,他去参观过精神病院,看见一个男人不停地撞墙。医生解释说这个病人有着严重的幻觉。相比自己的同事医生,詹姆斯觉得自己其实更像这些病人。

1870年,28岁的詹姆斯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今天我觉得该结束了,我清楚地明白必须清醒地面对自己的选择,我没有这种天资,我是不是应该直接放弃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换言之,自杀是更好的选择吗?

两个月后,詹姆斯做了一个决定。为了避免鲁莽草率,他要做一个为期一年的实验。他想用12个月说服自己是可以自控的,也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他有改变的自由意志。那时没有证据证明他会成功,而且已有证据都证明了相反的结果。不过,他会让自己放开思维,相信自己是有可能改变的。他在日记中就自己改变的能力写道:“我认为,昨天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危机,到明年之前我会接受现实,拒绝幻想。我自由意志行动的第一步应该从相信自由意志开始。”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每天都在实践对自己的控制。从日记的内容来看,他在控制自己和自己的选择方面从来都没遇到过问题。后来他结婚了,并在哈佛大学执教。他在一个名为上学俱乐部的研讨组中结识了后来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符号学研究的先驱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在开始写日记的两年之后,詹姆斯给长期研究自由意志的哲学家查尔斯·勒努维耶写了一封信:“我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告诉你,我在读过你的随笔集后,对你感到非常钦佩与感谢。多亏了你,我第一次能够清晰合理地理解自由意志的理念……我得说,通过那个理念,我开始觉得我的生活又有了意义。先生,我可以向你保证,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相信的意志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后来这一思想广为流传。而要让自己相信自身可以改变,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习惯。他强调说,尽管习惯让我们在“第一次做事时有些困难,但很快就会越来越容易,在经过足够的实践之后,一切将变得半机械化,或者几乎完全不需要意识就能做到”。一旦我们选择想变成什么,我们就会“越来越熟悉自己实践过的方法,就像一张纸或者一件大衣,一旦折过或者叠过,今后要是再折叠,它们就会永远沿着同样的痕迹折叠下去”。

如果你相信你可以改变,如果你将其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改变就是真实可行的。这就是习惯的真正力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一旦做出选择,并且成了自发行为,那这个选择不仅真实可行,而且似乎是无法避免的。正如詹姆斯说的一样,这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我们对周围环境和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创造了自己周围的世界。2005年,作家戴维·福斯特·华莱士在对一群毕业生演讲时说:“两条小鱼在游泳,恰好看到一条大鱼在往另一个方向游,这条大鱼对这两条小鱼点头致意说,‘早上好,孩子们,今天的水怎样’?两条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点儿,最后,其中一条看着另一条说,‘水是什么东西啊’?”

水就是习惯,我们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选择和无形的决定包围着,而你只要看看它们,你就会发现它们。

威廉·詹姆斯这一辈子一直在描写习惯以及习惯在创造幸福和实现成功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他最终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中用一整个章节讨论了这一主题。他说,水是习惯运作方式最贴切的类比。水“先是自己冲出一条路,之后这条水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在停止流动之后,水会回到原来的地方,重新开始流动之后,这条水路又会沿着原来的轨迹出现”。

你现在知道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了吧,如今,你已经有了可以让自己自由的力量!

[1] 要战胜赌场的庄家似乎不太可能。但是,一般的赌徒都知道,常胜将军不是一个神话,像21点那样的游戏,是有可能一直赢的。例如,据报道,来自宾夕法尼亚州本萨勒的唐·约翰逊,在2010年连续6个月玩21点,赢了1 510万美元。总体上,庄家总是赢家,因为众多赌徒下注的方式并不能将他们的赢面最大化,而且多数人的钱不足够让他们在损失当中认清自己。然而,只要记得那些能够指引如何下注的复杂规律和概率,在一段时间内赢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多数玩家并没有打败庄家所需要的自律和算术技巧。

[2] 杰弗里·达默,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连环杀手。——编者注

[3] 20世纪90年代末,其中最大的一家老虎机制造商雇用了一位电视游戏公司的前高管来帮助他们设计新的老虎机。这位高管的计划是让机器给出更多的“几乎赢钱”的结果。如今,几乎所有的老虎机都加入了大量诱导性的东西,比如让你免费再转一次,还有图案几乎排列成赢钱组合时的那种突然出现的声音,同样还有小恩小惠,让玩家觉得自己在赢钱,实际上,最后这些人输掉的钱要多过赢到的钱。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医学院的一位研究成瘾性强迫症的研究人员在2004年跟《纽约时报》的记者说:“这些老虎机如此漂亮地操纵着人类,这是其他任何赌博形式都无法做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