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统广告的经典案例-公关三十六计

总统广告的经典案例-公关三十六计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2年,美国总统布什御驾亲征,到日本强行推销美国的汽车和大米之后,又一鸣惊人地粉墨登场拍摄电视广告片,向日本人和美国人推销美国的山光水色。但是,美国广告法规明令禁止利用总统的肖像、言论来暗示总统偏爱某种产品,以示保护公平竞争。他堪称中国分散化经营总公司的董事长。公关部的经常性任务就是利用自身与各类社会公众之间的广泛联系,开展调查,获取信息,为组织的最高决策层提供信息保障。

总统广告的经典案例-公关三十六计

1992年,美国总统布什御驾亲征,到日本强行推销美国的汽车大米之后,又一鸣惊人地粉墨登场拍摄电视广告片,向日本人和美国人推销美国的山光水色。

广告画面是这样的:在加州南部的一个高尔夫球场上,布什身穿蓝色运动衣,一边悠然漫步,一边叨咕着:“在美国这块土地上你可以看到迥然不同的景色;交叠起伏的绿色田野、平坦的白沙海滩和迪斯尼乐园狂热的爵士乐。”布什抑扬顿挫地说:美国是历史悠久的自由之邦,人民友善,美景无限……最后问道:“你们还等什么,等美国总统的邀请吗?”

这支广告1992年7—8月在日本播出4周,美国政府耗资100万美元为的是招徕日本旅游者,增强日本人赴美旅游的信心。由于洛杉矶暴力事件和加州地震,日本游客的数量下降,有可能造成一年至少9亿美元的损失。此片在英国播出后,据说使英国赴美的游客增加22.5万人,由此可增加4.8亿美元的旅游收入,并创造近一万个就业机会。这显然有助于解决布什当时最头痛的国内经济不景气的难题,并树立起布什为此竭尽全力的形象。

布什卖“瓜”(加州),自卖自夸。引起轰动之外,还开了国家元首亲自登场做广告的先河。在现代广告史上,可谓石破天惊之举。广告大师奥格威曾以说服了罗斯福总统夫人为“好运道”人造奶油做广告而得意非凡,但与能说服布什亲自出马做广告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名人推荐式”,向来是广告人所偏好的方式。最大的名人,恐怕莫过于总统了。但是,美国广告法规明令禁止利用总统的肖像、言论来暗示总统偏爱某种产品,以示保护公平竞争。广告人竟能让布什冒“违法”之险出来做广告,足见广告人的足智多谋。不过,布什此举打的是“擦边球”,他并没有推销某种具体产品,而是推销整个美国,算不得什么“违法”。可见,布什也不是省油的灯,老谋深算得很呐!

再往深里看,与其说布什在推销美国,还不如说在推销自己。其时,布什竞选连任在即,而对手克林顿正咄咄逼人地攻击他的内外政策。布什适时地亲自出马推销美国的汽车、大米、风光,其“潜台词”则意在表明自己为美国人增加就业机会而身体力行。

布什之举,反映出美国政要对广告的经济、政治功能的深刻认识和得心应手的操作能力。如果说,布什在这支广告片中推销自己,这还不过是间接的推销,而美国总统候选人利用广告直接地推销自己和攻击对手,则成为美国的一大奇观。对此,笔者已在前面的文章中论及。(www.xing528.com)

美国总统利用广告,而广告人也毫不客气地盯着总统这块“肥肉”,使尽各种招数来“啃”上一口。克林顿上台时,广告主与广告人不失时机利用他来宣传各自的产品,还不时地针砭他一下,让他的烂污事曝曝光。我国在这方面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自然不能硬搬国外的一套。不过,外国人却在“开发”我国领导人的“资源”。

1986年6月间,美国最重要的商报华尔街日报》频频出现一幅整版的广告。广告主是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整个广告画面由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照片组成。广告文案大意是:邓小平是一位成功的改革家,他的主要法宝就是鼓励分权,实行多种经营。在农村,搞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则给企业下放自主权。他堪称中国分散化经营总公司的董事长。而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是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独立出来的新公司,望各位新老主顾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合作。原来,广告主是用比附定位的广告定位策略,把自家的经营方针与国际风云人物邓小平的改革壮举相提并论。用心可谓良苦,构思堪称出人意表。

相形之下,台湾的一支借邓小平形象大加炒作的广告片就大为逊色。由演员扮演的“邓小平”操着四川口音在广告中为“生活晚香”茶饮料说项。这支广告片谐而不庄,虚而不实,被台湾广告界有识之士所诟病。

活学活用:

公共关系工作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还有较强的科学性。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公共关系原理,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即调查、策划、实施、评估,亦称“四步工作法”。调查研究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公关部的经常性任务就是利用自身与各类社会公众之间的广泛联系,开展调查,获取信息,为组织的最高决策层提供信息保障。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并非也要“总统做广告”,但是,各地市开发区在宣传自己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或推行某项举措时,各商家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是否都应该更注重运用广告这一强有力的现代沟通工具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