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教学论:针对性展示解决学生书写问题

书法教学论:针对性展示解决学生书写问题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南朝梁《瘗鹤铭》针对性展示的内容是源于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所以,针对性展示的出发点是问题、是病。书法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自己的书写,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甚至把错的当作对的,这时,针对性展示就需要上场了。如果在课堂上遇到了学员有如上二病,但指出原因,大概是很难改掉这些毛病而见出成效的,于是需要针对性地展示,用示范施教。针对性展示,是教学中最切合实际、最有效的示范方法。

书法教学论:针对性展示解决学生书写问题

(传)南朝梁《瘗鹤铭》

针对性展示的内容是源于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如初学者在行笔时,往往是一笔滑过,这时,用语言告诉学习者如何行笔,什么叫牵掣,如何写实,力透纸背,什么是涩笔,等等,可能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习者不能从语言解析中真切地体悟到,教者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示范。所以,针对性展示的出发点是问题、是病。这些问题和病,有时是在现场书写的过程中发现的,大多数时候是在完成的作业、写成的作品中发现的。老师不具体指出,学生不以为病。书法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自己的书写,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甚至把错的当作对的,这时,针对性展示就需要上场了。

古人对书法之病有很系统的总结,如前面所提及的牛头、鼠尾、扫帚、竹节、锋腰、鹤膝、钉头、折木、柴担、锯齿、尖棱、发丝、垂尾、耸肩、脱肩、柳叶等,这些还都是体现在笔画上的病,至于结字、章法、墨法以及运笔过程,还有许许多多的病。对于教学而言,教师既有责任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还必须告诉学生不应该怎么写,往往怎么写。不应该是从学员的实践和作品中发现的,应该怎么写就需要具体的示范了。实践证明,及时发现学员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示范及讲解及时纠正,是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学员才能少走弯路,教师的指导作用才更能有针对性地发挥。

清人汪沄在《书法管见》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字分雅俗,全在含蓄。然不在一笔写完,始思停留,要一下笔时便得中锋,分毫与纸相搏,则不独本笔神气朴茂,并次笔位次亦可施展。今人有二病:一爱面上光洁,不求沉郁,其失轻滑;一贪急趋取势,不求顿挫,其失草率。若逐笔研辨,只觉细贴不到,何暇疾行。人之所可学者法度,不可学者性情,自唐、宋、元、明,凡称书家者,孰不极力体仿魏晋?惟是古帖工夫精密,学之未能尽到,遂存古法一半,自露性情一半,亦自卓然成家,后世无其用功之笃,天质之高,书卷之积,徒从其不到处袭取,岂惟俗劣可厌,且使名贤为其掩污矣。[5](www.xing528.com)

这个例子说得深刻而有现实指导意义。一说字分雅俗,那些雅的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强调中锋。二说今人有二病,轻滑、草率,指出现象。三说形成二病的原因:可学者法度,不可学者性情。并说不能与那些自露性情一半的书家相比,因为用功、天质、素养不同。结果是俗劣可厌。

如果在课堂上遇到了学员有如上二病,但指出原因,大概是很难改掉这些毛病而见出成效的,于是需要针对性地展示,用示范施教。示范什么呢?针对轻滑,用笔求沉郁,分毫与笔相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牵掣。针对草率,用笔求顿挫,不要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取势上,而要精研碑帖,入手精细。针对形成这两病的原因,告诉学员要把注意力放在法度的学习体悟上,那些表现情感的内容是学不来的。

针对性展示,是教学中最切合实际、最有效的示范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