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科学迄今提不出像“某金属的密度等于它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这样准确的命题,原因未必是社会事象比自然现象复杂多变。这层顾虑其实亦适用于“密度”这类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自然科学概念。既然“密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得到承认,我们也不必害怕研究复杂的社会事象。心中没有“密度”概念的人,是不会从这个角度去看事物的,可是正因为这样,自然科学才更需要客观的态度。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学实验室和化学工厂里使用的方法,显然大异于社会科学研究法,不过这基本上反映的是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不是态度上的区别。研究天文的方法,亦跟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大异其趣,原因基本上是因为对星球不可以实验,对遗传因子的观察不能用望远镜,我们却从来没因此而否定天文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科学性。即使在同一门自然科学内部,针对不同对象亦用不同方法,例如在物理学内,研究光学力学热学的工具便大大不同。社会科学方法中研究小群体、工业社会、课堂教学方法和社会服务效果的方法,也多不同。可是,在林林总总的方法中,你总能找出它们在定义、验证、改进工具、列明假设及严谨推论方面共通的努力。

有人以社会事象过于复杂多变为理由,贬低科学方法的作用。社会事象无疑复杂、多变而且会受研究过程影响,可是,难道自然现象就是简单少变的吗?时至今日,气象学家掌握了那么多资料而尚未能绝对准确地预测天气,没人会低估气象学的前景;动物在人工环境下有些行为显然异于野生环境下的,却没人能否定动物园内所进行的科学观察的贡献。社会科学迄今提不出像“某金属的密度等于它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这样准确的命题,原因未必是社会事象比自然现象复杂多变(至少不会是“所有”的社会事象都比自然现象复杂多变)。这句今天列入初中物理学课本的命题,是累积了很多世纪无数科学家对鉴定各种金属的尝试、无数次对质量和体积的量度经验后得出的定律。以前人们不也认为未经提纯的金属太复杂,也有些金属(例如钾和钠)变得太快吗?

以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倡议,不过百多年历史。早期先驱的著作,在社会哲学和政论的影响欠缺验证报告的条件下,掺杂了很多未验假设。当代也有很多问题尚待发掘或检验,跟自然科学大量坚实的数据比较,不得不承认目前社会科学的底子较薄,发现亦相对粗浅和不全。不过这是时间所限,而非目前方法上有不能克服的缺陷。面对事象的复杂多变、已有发现的论证过程较为粗浅和方法尚欠精良这样的形势,怎样才能得出科学在研究自然现象那么细致的认识呢?除了期望快马加鞭地累积验证和改进方法,在目前阶段,还可以较多地从较小的题目着手,牵涉的因素少了,“复杂性”自然相应降低(例如专注于本地目前某机构的评估,而非兼论各地所有类似机构)。因此,在现阶段,应用研究的普遍化,对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www.xing528.com)

有一些伴随复杂性而生的顾虑是:有些较复杂的社会事象不能直接观察。例如“效率”这个通过产量与成本推论出来的“人为”概念,是真实存在的吗?这层顾虑其实亦适用于“密度”这类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自然科学概念。既然“密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得到承认,我们也不必害怕研究复杂的社会事象。

还有一种否认自然科学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的说法是:社会现象只能通过人的理解才存在,自然科学方法则不必体会人意。员工是否有士气、顾客是否满意、课堂是否活泼、气氛是否肃杀、投资机会是否良好这类事象,你若非事先心中有了意念,便不会觉察到其存在,而且心中的想法往往主导了对事象的观察。就像一幅阴天的图像,伤心人看起来是云寒意冷,简直愁云惨雾;浸入爱河中的人觉得像雾又像花,惊叹它冷艳涤尘;对于笔者现在“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打算集中精神写作这类的心情,阴天的景象泛不起一点涟漪。这种说法,看不到气象学者拿温度、湿度、气压、风速、云量等概念来描述阴天的景象,虽然这些概念本身亦代表了某些角度,却是各色人在不同心情下可以得出共同认识的角度。既然我们不能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事物,又不能亦不会因此而避免观察,便只好多戴几副不同色的眼镜,并设法改善各色眼镜。心中没有“密度”概念的人,是不会从这个角度去看事物的,可是正因为这样,自然科学才更需要客观的态度。科学不要求每一个角度都呈现出同样的东西,它所执着的只是:一旦界定了角度,别人也可以根据同样的方法得出同样的观察结论。是以研究社会现象不但要通过人的理解,还须留意是哪些人的什么角度,就像自然科学一样,要经过客观的观察并进行共同的琢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