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与研究高教的联系与区别

高职与研究高教的联系与区别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称为研究型高等教育,一种称为职业型高等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术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教育目标的高等教育,称为研究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类型的分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高职与研究高教的联系与区别

综观众多文献,笔者以为,高等教育实际上只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研究型高等教育,一种称为职业型高等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高等职业教育。那么,什么是研究型高等教育?以培养学术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教育目标的高等教育,称为研究型高等教育。学术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指系统地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有能力推动学科进步与发展,或经过一定实际工作锻炼后,能够胜任该学科所覆盖的同性质职业或岗位工作的人才。什么是职业型高等教育?从前述界定,我们获知,以培养职业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教育目标的高等教育,称为职业型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这类教育的含义为“属于专门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其职业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要求”,“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30]。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专才教育,培养某一类职业、岗位的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类型的分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的前言第一段,开宗明义地做出了一个结论性判断——“本世纪(指20世纪——笔者注)的后半叶,在教育史上将成为高等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和质的变化阶段”[31]。然后,在“高等教育的趋势”一章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雄辩地证明了这个判断。在20世纪下半叶,世界高等教育一方面是数量规模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发生了许多质的变化,其中突出的变化之一是“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教育类型的急剧分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统计:1991年全世界大学生人数已有6 500万人,是1960年1 300万的5倍。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幅度更大。预计在21世纪的最初十年内,全世界的大学数量仍有较大速度增长,然后将逐步放慢。在20世纪后期的数十年里,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了大众型水平,个别国家还达到了普及型程度。1991年,世界18~23岁年龄组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平均为18.8%,发达国家达40.2%[32]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这种现象为两元现象,但“未必是两极现象”。这种两元现象就是指在原有的高等教育中分化出了一种新的类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经济发达国家率先新建了大批所谓“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non-university sector),例如法国的科技学院,原西德的高等专科学校,挪威的区域学院,英国的综合工业学院(polytechnic),荷兰的高等职业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北美的社区学院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份《政策性文件》中说:“几乎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都趋向多样化。虽然有些学校,尤其是珍视悠久传统的大学对变革有一定程度的抵触,但从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已经在较短时期内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改革。”[33]现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已有与普通大学平分秋色之势,并早已突破了非大学教育机构的概念,在有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堂而皇之地成为另一类型的大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8年统计的数据表明,1996年大学和非大学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同龄人(18~21岁)的比例,加拿大是23.1%和17.3%,挪威是10.3%和8.7%,比利时为19.6%和20%。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增加了一倍,而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增加了四倍;在1960—1985年间,原西德大学生增长四倍,非大学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则增长七倍。(www.xing528.com)

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还没有达到大众化的水平,但由于其总量已经名列前茅,具有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社会需要和内在需要;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过程处于改革开放日趋深化的时代背景下,而且直接受到国际教育大趋势的影响。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突破了精英教育的固有属性,导致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其表现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更如异军突起,其势迅猛异常。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同职业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日趋多科类的交叉、渗透与复合;另一方面,社会的职业分工日趋细化。即使在高新技术产业,不但有“白领”与“蓝领”之分,而且还出现了专门从事技术工作的“灰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创造高水平的经济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白领”人才,而且必须有高质量的“蓝领”和“灰领”大军,从而推动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有赖于高质量的劳动大军,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的培养正是由高等教育与职业和技术教育一起来完成的。”[34]对高等教育类型作上述的界定,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而且还具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对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合理界定,统一了认识,解决了实践中的矛盾,从而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为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是一种独立的类型,不仅解决了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的关系问题,同时也让人们能充分意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低层次,它也有自身的层次体系,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到其本身的内涵和特点办出特色。第二,有利于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独立地位及其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直接衔接带来便利,促使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第三,将高等教育明确地分为两种类型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两难问题。从理论上说,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既要重视学术性,又应强调职业性。但在实践中,这是个无法平衡的两难问题,因而将高等教育分为两类,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使一类侧重学术性,发展成为研究型综合大学,创世界一流水平,代表国家学术形象;一类侧重职业性,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从而进一步构建我国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

图2-2 我国近期教育阶段及分类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