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科技史话:探访中国科研机构与科学家

昆明科技史话:探访中国科研机构与科学家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不仅访问考察了战时撤至昆明的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结识了钱临照等大批中国著名科学家,有关战时中国科学技术状况的报告发表在《科学前哨》等书中,他还在昆明、大理、呈贡等地考察昆明的传统科技,是国际著名科学家来昆明从事传统技艺考察的第一人,为他以后撰写世界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打下了基础。

昆明科技史话:探访中国科研机构与科学家

KUNMING HUAXUE SHIHUA

1934年,云南省建设厅设立化学所,进行了一些矿产资料研究及工业产品的分析化验工作。1937年,云南大学理学院设置理化系,赵雁来(1900~1991年)被聘为理化系主任,开始培养化学的专门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一批化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曾昭抡(1899~1967年)对脂肪酸溶点的计算,并提出相关公式,是民国时期中国化学家做的有机理论重要工作之一。杨石先(1897~1985年)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进行了大量基础性询查和研究,是中国药物化学的早期工作。孙承锣与曾昭抡、唐敖庆等人合作开展物性和物质结构参数间定量关系的系列研究工作,发表了系列论文,探讨原子半径与沸点的关系、与密度的关系、与临界温度的关系,得到了一系列经验关系式,这些关系式表明化合物的物性与结构参数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黄子卿(1900~1982年)从事热化学和溶液理论的研究,他1938年对绝对温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被国际上公认为出色的成果,其测定数值(0.00981℃)被国际温标会议采纳,定为国际温度标准之一。还利用电导法研究了在25℃条件下,水和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乙酸甲酣的皂化反应动力学,得出反应速率常数与溶剂组成关系的经验规律,有关实验数据一直被物理化学领域所采用。1944年,黄子卿在《中国之热力化学研究》一文中总结了1940年之前中国化学家在热力学、热化学等方面的贡献。(www.xing528.com)

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张青莲(1908~2006年)等人关于重水热膨胀的精密测量,是同位素化学领域有深远影响的工作。张青莲与合作者用从国外带回的110克重水和一些石英玻璃仪器做实验,首次将测定重水密度时的温度提高到50℃,纠正了当时文献中靠近此温度之下密度有一最大值的假设,还完成了有关重水动力学效应的相关成果。他自制仪器,克服了昆明海拔高的困难,首次精确地测得重乙醇的沸点和密度,此结果已被收入拜尔斯坦有机化学手册》中。他综合了国内外发表的重水论文撰写成《重水之研究》论文集,该书于1943年获得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二等奖。

194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著名生化学家李约瑟以英国驻华科学使团团长身份抵达昆明。他不仅访问考察了战时撤至昆明的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结识了钱临照等大批中国著名科学家,有关战时中国科学技术状况的报告发表在《科学前哨》等书中,他还在昆明、大理呈贡等地考察昆明的传统科技,是国际著名科学家来昆明从事传统技艺考察的第一人,为他以后撰写世界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