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史话:危机导向变革

昆明史话:危机导向变革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绪十年云贵总督出资在昆明开办了云南机器局,这是云南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属官办性质,主要生产大炮、铜帽、子弹等。到辛亥前,已有了10家以上的近代企业,属于工业的有官办的机器局、造币厂、陆军制革厂、官印局、劝工局。1906年,昆明商界由政府倡导成立了云南商务总会,表明昆明商业贸易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光绪二十年于蒙自设立邮电总局,后迁至昆明。光绪三十二年,昆明出现市区电话。宣统二年,安装电话的已超过100户。

昆明史话:危机导向变革

19世纪70年代,英、法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云南开放通商口岸,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设立领事馆,降低征收进出口货物关税,以及开矿筑路等特权。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昆明,成为外国资本和商品的主要输入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和渗透,对近代昆明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昆明经济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转型。

首先,外国商品和资本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价廉物美的优势,大量输入昆明,极大地冲击了昆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的传统商品市场,使不少传统手工业失去竞争力而衰落。而在传统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衰落的同时,某些行业在洋货的刺激下却得到了发展,如清末的碾米业、面粉业、火柴业、手工纺织业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再次,列强对昆明的输出主要是商品,各国商人在昆开设洋行经营商品,使昆明成为对外国商品依赖很大的消费城市和洋货向川、桂、广转运的集散中心。为适应与洋人开展贸易的需求,昆明的海关邮政电信交通保险等部门和业务都由英、法所控制,国际汇兑使现代金融业也进入昆明,从而影响了昆明的经济命脉,引导着昆明城市经济的发展。

19世纪后半期,在全国兴办洋务的大气候下,昆明的采矿、玻璃、制币、火柴、鞋帽、制革、卷烟、食品、机具、公用事业等部门和行业亦相继产生。

光绪十年(1884)云贵总督出资在昆明开办了云南机器局,这是云南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属官办性质,主要生产大炮、铜帽、子弹等。但由于工厂的烟囱不得高于总督衙门的屋顶,化铁炉的炉温低,铸出的炮管杂质多、砂眼多,易炸膛,兵勇们多不敢用。到辛亥(1911)前,已有了10家以上的近代企业,属于工业的有官办的机器局、造币厂、陆军制革厂、官印局、劝工局。民办商办的有耀龙电灯公司等8家。耀龙电灯公司于1910年成立,该公司兴建的石龙坝水电站,是我国最早的水力发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原是为滇越铁路昆明火车总站配电而建。电站是以滇池为天然蓄水池,利用滇池出水口石龙坝段的30多米落差,建成的引水式电站。电站最初装有两台240千瓦的德国西门子公司水轮发电机,后经不断扩建改造,到1949年装机容量达到2920千瓦。电站的建成使昆明的发展站在了世界动力革命的潮头。

清末出现的近代工业,从军事、采矿、冶炼等重工业部门开始,迅速向民用工业发展,其开办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发展到商办。一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在近代工业兴起的同时,近代意义的企业出现,股份公司成为筹集资本发展产业资本的普遍形式,合伙投资成为城市创业者的新选择,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大批工人也开始产生。

与近代工业,特别是商办近代工业的兴起相联系,昆明的商品贸易市场也有了发展,商业行帮数量有了增加。据光绪三十二年(1907)的统计,昆明有商业行帮57个,其中百户以上的行帮有30个左右。各行业经营的货物,除本地土特产外,还有北京、四川、安徽、两广乃至外国的各种洋货,随着昆明自辟为商埠,洋行在昆明也出现了、有法国、英国日本和希腊的等。(www.xing528.com)

1906年,昆明商界由政府倡导成立了云南商务总会,表明昆明商业贸易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本土的近代金融业开始产生。同治十一年(1872),云南弥勒人王炽在昆明创办“同庆丰”,省外业务以“天顺祥”为分号,经营汇兑和存放款项。稍后,玉溪人马勋臣在昆明设“兴顺和”,除经营银、锡、茶、山货外,兼营汇兑。“云丰祥”、“茂延记”等商号亦经营汇兑,在今文明街一带聚集了各式各样的钱庄、银柜、典当行,形成了金融街。宣统元年(1909),昆明出现了最早的国有银行——大清银行云南分行,有资金100万元,在云南发行大清地钞、银两票和银元票等。

清末,由于政务、军务和商业发展的需要,云南近代邮电、交通事业也有快速发展。光绪十二年(1886),昆明至蒙自的电报开通,昆明有了第一条电报线。此后逐步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东、滇南、滇西3条干线,并与邻省四川、贵州、广西电报线路相接,还沟通了与越南、缅甸的国际电报线路。光绪二十年(1896)于蒙自设立邮电总局,后迁至昆明。光绪三十二年(1906),昆明出现市区电话。宣统二年(1910),安装电话的已超过100户。

随着经济的发展,昆明城市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清代在明代修筑的府、县城的基础上,对昆明城垣曾修理过23次,富民县城修过9次,晋宁县城修过12次,安宁县城修过6次,呈贡、昆阳县城亦先后修过3次。对昆明城内的街道亦多次修建。城郊大小桥梁达70座,比明代多10多座。据不完全统计,城内外大小街道达150余条,大小巷道400余条,此外还对传统的内河水道、港口码头进行了疏浚和修整。

商业化活跃了城市经济,增加了城市活力。在近日楼、金碧路、大小东门、大小西门都有繁盛的市场,而以近日楼、金碧路为最盛;至于正义路(当时叫南正街),则是光绪后期才繁华起来的。初建于明代的金马、碧鸡、忠爱坊等,清代曾3次重修。此外除衙署、寺庙道观外,昆明又出现了许多会馆,其中多数为行帮富商所建,如福建、陕西、两湖、四川、江南、浙江、两广、湖北麻城,省内的迤西、建水等会馆;也有一些是某一行业所建,如槟榔茶叶商人建的“芦茶会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