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科技史话:矿产地质发现与研究成果

昆明科技史话:矿产地质发现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4年年初,地质学家丁文江再次单独来昆明等地调查,他调查了东川的铜矿,对昆明进行深入的地质科学考察,标志着昆明近现代地质科学的开始。他和其他人一起编写了《云南矿产览表》,在翔实调查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昆明各地区的矿产情况,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39年冬,地质调查所再派卞美年至昆明中邑村调查,发现了风吹山磷矿区,并探讨了磷矿的地质构造和成因。

昆明科技史话:矿产地质发现与研究成果

KUNMING KUANGCHAN DIZHIXUE SHIHUA

民国时期,以丁文江(1887~1936年)为代表的地质学家相继来昆明进行地质考察,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抗日战争时期还发现了昆阳磷矿等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

1914年年初,地质学家丁文江再次单独来昆明等地调查,他调查了东川的铜矿,对昆明进行深入的地质科学考察,标志着昆明近现代地质科学的开始。成果之丰富,成就之辉煌,令人赞叹。随后,丁文江撰有《云南东川铜矿》等报告。

丁文江以现代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对昆明的地质进行了空前的考察和研究。他随身带着《徐霞客游记》,在昆明常常追踪徐霞客的考察路线。地质学家黄汲清曾说:“丁文江平生最佩服徐霞客,而他自己就是20世纪的徐霞客,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徐霞客。”

1915年,余焕东(1877~1967年)任第七区矿务监督署署长,管理云贵两省的矿政。他和其他人一起编写了《云南矿产览表》,在翔实调查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昆明各地区的矿产情况,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46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孟宪民等勘测了东川铜矿,编写了《云南东川铜矿地质》书,邓玉书绘制了1∶200000东川地质图,并估算铜金属的储量为92万吨。(www.xing528.com)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冯景兰(1898~1976年),在昆明期间,深入研究了四川、西康和云南三省的铜矿。他发表了《川康滇铜矿纪要》,对西南地区铜矿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关于西南铜矿之地理分布、造矿时间、母岩、围岩、产状、构造及矿物成分等均略做分析,以推论其成因,并估计其储量,研究其产量多寡、矿业盛衰之原因,以及其将来发展之可能途径。”该书获得了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学术奖励。他在昆明成果甚丰,发表了《路南县地质矿产报告》(1943年)、《云南呈贡县地质》(1945年)等论文,对这些地区的地质地貌乃至水力资源、水利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939年1月,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程裕淇(1912~2002年)及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的王学海在昆阳中邑村调查时,发现该地有大量磷矿,程裕淇将此次调查结果写成《云南中邑村歪头山间磷灰石矿地质简报》,分析了磷矿的成因,认为在昆明境内下寒武纪地层中将可陆续发现含磷矿石。1939年冬,地质调查所再派卞美年至昆明中邑村调查,发现了风吹山磷矿区,并探讨了磷矿的地质构造和成因。1940年冬,地质调查所又派王曰伦(1903~1981年)等人去调查,发现了拉龙、羊高山、白泥台、大巍山等多处矿区,王曰伦绘制了1∶10000地质图一张,写成《云南昆明中邑村磷矿》一文,命名了磷矿的学名和分子式,认为昆阳磷矿是在不安定海中海潮沉积矿层,系水成矿床。

昆阳磷矿为含胶磷24%~30%的高品位磷矿,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磷矿。1939年1月,程裕淇等人发现磷矿的情况公布后,1939年10月云南名士李根源即申报并办理了矿业执照,在昆明歪头山开始人工开采磷矿。1942年10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又办理了矿业执照,在昆阳凤凰山、风吹山、羊高山、白泥台等地人工开采磷矿,为之后昆阳进行大规模开采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20世纪上半叶昆明开采的化学矿还有其他矿种,例如嵩明的石膏禄劝硝酸盐、明朗的硅酸盐等。1941年,顾敬心在昆明马街建立试验厂,装有250千瓦和1600千瓦电炉各一座,生产黄磷、赤磷、磷酸、磷铁等化工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