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科技史话:绚彩丹霞的醇香春茶

昆明科技史话:绚彩丹霞的醇香春茶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巴蜀是人类茶树种植文明的起源中心。在濮人种茶、银生茶时代,云南茶叶深受巴蜀茶文化影响。说明当时茶叶炒作倒卖现象已十分突出,哄抬价格严重。云南茶已销往中原和西藏等地。1920年,云南茶务讲习所在昆明设立。1938年,民国政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于12月16日正式成立,办公地址设在昆明威远街20

昆明科技史话:绚彩丹霞的醇香春茶

中华文明的摇篮除长江黄河流域的古文明,还有巴蜀文明。上古时期巴蜀大地是多元文化与古蜀原生文化相融合的交汇之地,从而诞生了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而巴蜀是人类茶树种植文明的起源中心。

云南在四千年前以百濮为主,两三千年前,古越人从两广迁居金沙江流域,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濮人混生共长,成为濮越人。金沙江流域为古巴蜀文明的南部边地,他们深受巴蜀文化的影响。

商、周时期,由于西北的氐羌沿横断山脉由北到南的河谷地带不断南迁,由青海、甘肃、陕西进入四川、西藏,再进入云南,直至东南亚地区。而原本居住在金沙江流域,滇池一带的濮越人则南迁到怒江中游、澜沧江中下游(大理南部、保山德宏临沧、普洱、版纳一带),建立了古哀牢国。在濮越人南下之前,怒江、澜沧江一带的人们利用驯化野生茶树,只是水平很低,属于原始农业,野生茶驯化的重大突破是由南迁过来的濮越人完成的。深受巴蜀文化影响的濮越人,在离开金沙江流域故土之前,就掌握了较为先进的茶树驯化技术,并培育出较先进的茶树品种。拥有较先进农耕文化的濮越人带着先进的茶种与驯化技术南下,来到遍布野生茶树的怒江中游、澜沧江中下游,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利用与驯化野生茶树,大幅度改良与提升了云南的茶叶驯化栽培水平,从而让云南茶史由蒙昧进入了濮人种茶时期。

汉时哀牢归汉,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永昌郡。濮人种茶,横跨了金沙江故土、哀牢国、永昌郡三个时期。三国时曾跟随华佗学医的吴普曾记荼生益州(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封尝羌为滇王,以滇池为中心,设益州郡)川谷山陵道旁,荼即古茶字,说明当时昆明就已种植茶树。225年(蜀建兴三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南中地区倡导种茶,发展南中地区经济,使南中茶颇负盛名。傅巽以南中之茶与当时国内外名特水果等产物并列,可见云茶当时已有盛名。

到了唐宋之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茶由濮人种茶时代,进入了银生茶时代,种茶的主体民族,由濮人,变成了濮人跟乌蛮两个民族为主。在濮人种茶、银生茶时代,云南茶叶深受巴蜀茶文化影响。863年(唐懿宗成通四年)唐·樊绰正月二十九日著《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记载云南少数民族饮茶、用茶的习惯。南宋李石(约12世纪中期)《续博物志、卷七》载:“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

元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民族越过澜沧江、哀牢山、元江一线,进入了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些南下民族或多或少都跟茶叶有关,继濮人、乌蛮种茶后,汉人、三苗系、百越系等许多民族也种茶,从而将云南茶产业推向全新的高度。明代云南茶进入了普洱茶时代,深受江南茶文化的影响。

明万历年间谢肇淛《滇略》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卷三)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这是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明末(1639年)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滇游日记》载:“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甚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日记中还提及过顺宁府时住梅姓老人家,主人以昆明所产名茶——太华茶招待。1716年十二月初八,开化总兵阎光纬“进普洱肆拾圆,孔雀翅肆拾副,女儿茶捌篓”是普洱茶、孔雀翅、女儿茶进贡最早的记载。1730年倪蜕《滇西历年志》载:“雍正七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奏设总茶店于思茅,以通判司其事。六大山产茶,向系商民在彼地坐放收发,各贩于普洱,上纳税课转运由来已久。于是通判朱肃上议,将新旧商民全部赶走逗留复入者俱枷押出镜。其茶令茶户尽数运至总店,领给价值。”说明当时茶叶炒作倒卖现象已十分突出,哄抬价格严重。(www.xing528.com)

1755年,张泓《滇南新语》载:“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冒普洱茶以愚商贩。”“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治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一团,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制抚例用三者充岁贡。”在岁贡中,“亦有女儿茶膏,并进蕊珠茶。”是这时对云南普洱茶最为翔实的记述。1765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岁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普洱茶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1782年,吴大勋《滇南闻见录》记有:“团茶产于普洱府属思茅厅地方,茶山极广,最为有益之物,煎熬饮之,味极浓厚,较它茶为独胜。”

1799年,檀萃《滇海虞衡志·卷十—》称:“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何盈路可谓大钱粮矣。”普洱茶产销处于极盛时期。1807年,师范撰刊的《滇系·异产》载:“普洱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茶山,向倚邦、蛮砖者味较胜”。1825年,阮福《普洱茶记》上有“普洱占属银生府,则西之用普条,已自唐时”的记载。

上述记载说明汉族以及百越、百濮、氐羌、三苗等族群,在云南数千年的迁徙融合中,不但利用驯化茶树,还不断提升茶叶的种植、加工水平,并从事茶叶的运输与贸易,发展茶文化,从而构成了云南三千年茶史。唐宋时期云南产茶集中在滇南,采制粗放,饮用方法都是加上香辣等配料煮饮。云南茶已销往中原和西藏等地。昆明作为重要城市,也是茶叶的加工和集散中心,特别是明清时,昆明的茶叶经销十分兴旺,大街小巷,布满茶店,花间树影,尽是茶风。当时城内有名的大茶馆,如三市街的“太华春”、正义路的“华丰茶楼”都很出名,因昆明吴井水清洌甘甜,沏茶尤美,闻名遐迩,大茶楼都喜欢在门前挂出“专售吴井水”的招牌,往往吸引茶客满座。而出省进京到江浙两广的马帮,都要到昆明汇聚,昆明城外顺城街等地方有大量的马店。

1920年,云南茶务讲习所在昆明设立。

1938年,民国政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前身),于12月16日正式成立,办公地址设在昆明威远街208号,缪嘉铭为董事长,郑鹤春为经理。1939年5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宜良县城近郊的下栗者村租用村民旧房设临时制茶所,何亦鲁任所长,为省办茶叶技术人员训练班实习场所,10月改为茶场,1940年5月,改茶场为茶厂,童衣云任厂长。1940年10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建立复兴茶厂(昆明茶厂前身),厂址设在昆明金碧路,童衣云任厂长,主要任务是用勐库和风山茶为原料加工名牌“复兴”沱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