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茶区:普洱时代|独特自然环境及最佳茶树生长地

中国茶区:普洱时代|独特自然环境及最佳茶树生长地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境内各茶区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明显差别,从气候条件来看,整个茶区横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这六个气候带,因此各茶区的土壤、水热、植被均有所不同。该茶区在我国四大茶区中气温最高,该茶区的地理条件最适合茶树生长。

中国茶区:普洱时代|独特自然环境及最佳茶树生长地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东经122°台湾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4°西藏自治区米林贡茶场,南至北纬18°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北纬38°山东蓬莱,南北跨20°纬度达2100千米,东西跨18°经度纵横2600千米。植茶区域主要集中在东经102°以东、北纬32°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台湾等,全国有1000多个县产茶。

在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境内各茶区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明显差别,从气候条件来看,整个茶区横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这六个气候带,因此各茶区的土壤、水热、植被均有所不同。但主要产茶区域则分布在亚热带区域,集中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从地形条件来看,具有各种类型的平原、盆地、丘陵、山地和高原等。海拔高低差异悬殊,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的高地上,而最低在距海平面仅几米的低丘上,一般都在800米以下,尤其以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栽培较多。

中国国家一级茶区的分类全面结合地域特点、产茶历史、茶叶种类、生产状况等因素,分成四个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1.华南茶区概述

华南茶区范围覆盖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河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具体涵盖福建省、广东省中南部、广西省、云南省南部、海南省、台湾省。该茶区在我国四大茶区中气温最高,该茶区的地理条件最适合茶树生长。

华南茶区气候南北不同,南部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北部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广东、广西南部、海南、云南省南部和台湾等地,终年高温,长夏无冬。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年均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除个别地点外,绝大部分地区都在12℃以上;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不低于-3℃,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7.0~29.1℃,≥10℃积温达6500℃以上,年活动积温6500℃以上,无霜期300~350天。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台湾超过2000毫米,海南的琼中高达2600毫米,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匀,以夏季降水最多,70%~80%的降水量集中在4~9月,而11月至翌年初往往降水较少。干燥指数大部分小于1,但海南等少数地区大于1。

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在有森林被覆下的茶园,土层相当深厚,富含有机质,有些地区因植被破坏,土壤暴露,雨水侵蚀,有机质迅速降解,理化性状趋于恶化,酸度增高。该区域茶树资源极其丰富,茶树品种类型主要为乔术型或小乔木型茶种,灌木型的茶种也有分布。由于生态条件适宜,茶树生长良好,茶叶品质优良。生产的茶类有红茶六堡茶绿茶乌龙茶等。

2.西南茶区概述

西南茶区覆盖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山、方斗山、武陵山以两,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具体指贵州、重庆、四川、云南中北部、西藏东南部。西南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茶树的生长。

西南茶区地形特点较为特殊,地势起伏明显,该茶区内各地气候具有明显差别,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秦岭大巴山作为天然屏障能够抵御寒潮的侵袭,保证冬季气温较为温和。年均温14~18℃,四川盆地地区年均温超过17℃。除了四川万源等个别地区最低温度将达到-8℃以下,其他地区冬季最低温度都在3℃左右,1月平均气温基本都超过4℃,7月平均气温都在28℃以下,除了重庆,该茶区≥10℃的积温超过5500℃。该茶区大多数地区全年无霜期超过220天。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雅安、峨眉山地区除外,这两个个别地区年降水量将达到1700毫米,西藏南部个别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降水主要分布在夏季,达到全年降水量的40%~50%,以暴雨、阵雨为主;秋季降水量少于夏季,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最少,冬季降水量仅为全年的10%甚至更多,冬季出现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干燥指数低于1,有些地区干燥指数甚至在0.75以下。茶区整日云雾缭绕,四川雾天全面超过100天,贵州有些区域2018年雾天超过170天,日照相对较少,相对湿度较大,这与其他茶区的气候特点完全不同。(www.xing528.com)

西南茶区以盆地、高原为主,土壤类型多样,滇中北主要是赤红壤、山地红壤以及棕壤;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主要是黄壤,川北土壤类型丰富。pH值在5.5~6.5之间,土壤黏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不高。西南茶区内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栽培的茶树品种包括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主要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花茶等。

3.江南茶区概述

江南茶区具体指长江以南地区,覆盖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韩江潮州以北,具体指广东、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湖北南部、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江安茶区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该茶区的生态环境适合茶树生长。

江南茶区的气候主要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偏向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带给江南茶区分明的四季。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南部可达18℃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3.0~8.0℃,北部往往寒潮南下使温度剧降,部分地区时达-5℃,有的年份甚至下降至-8~-16℃,7月平均气温在27~29℃,极端最高气温有时达40℃以上,部分地区因夏日高温,会发生伏旱或秋旱。全年无霜期230~280天,常有晚霜,茶树生长期为225~270天,≥10℃积温为4800℃以上。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以春季降水量最多,秋冬季则较少,易发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区宜茶土壤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还有部分黄褐土、紫色土、地棕壤和冲积土等,pH值为5.0~5.5。浙江、安徽南部、江西和湖南等地的红黄壤,由于母岩和环境条件的差异,土壤理化性质不尽相同。在自然植被覆盖下的茶园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园土壤,如皖南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和浙江的天台等处的土壤是在落叶阔叶林作用下形成的,土层深厚,腐殖质层达20~30厘米;而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壤,尤其是低丘红壤,其发育差,结构也差,土层相对较薄,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并不多。江南茶区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茶树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大多数灌木型中叶种、灌木型小叶种,小乔木型的中叶种和大叶种也有分布。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其他种类名茶。例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历史名茶,品质优异,具较高的经济价值,且驰名中外。

4.江北茶区概述

江北茶区泛指长江以北、秦岭以及淮河以南的地区,覆盖山东沂河以东,具体由甘肃、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安徽、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构成,是四大茶区中地理位置最北的一个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

江北茶区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地形复杂,对比其他茶区气温较低,积温较少。年均温低于15.5℃,1月平均气温在1~5℃标准,极端最低气温为-10℃,个别地区可达-15℃,3月底4月初常有晚霜出现,全年无霜期为200~250 天。10℃以上的持续时间有180~225天,≥10℃积温为4500~5200℃,年茶树生长期为6~7个月。有的地区因冬季既冻又旱,茶树生育受阻。年降水量为700~1000毫米,四季降水不均,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冬季最少,仅为全年降水量的5%~10%,往往有冬春干旱。干燥指数0.75~1.00,空气相对湿度为75%。

因地形较复杂,有的茶区土壤酸碱度略偏高,宜茶土壤多为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是在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作用下而形成,土质黏重,肥力不高。江北茶区种茶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所扩大。该区种主要种植灌木型中小叶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绿茶是主要的生产品种,由于生长季节昼夜温差大,所制绿茶香高味浓、品质较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