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非暴力沟通+倾听回应=高效沟通

用非暴力沟通+倾听回应=高效沟通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当有人以评判的方式说话时,该怎样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倾听。

用非暴力沟通+倾听回应=高效沟通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当有人以评判的方式说话时,该怎样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倾听。我希望有人能够主动提供一些个人的亲身经历来供大家参考。如果你能把前面你自己所写的四个问题的答案读出来,我们将帮你一起分析,看看你的回答是否符合非暴力沟通的原则,是否掺杂有评判性的话语。

第一个问题:“我曾经做过的哪件事,让你感到你的生活不那么美好?”

(参与者A提供了一个场景)

参与者A:你似乎没有在听我讲话。

马歇尔:你用了“你似乎……”这样的句式。现在我就可以告诉你,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符合非暴力沟通原则。当你运用“你似乎……”这一句式时,我就知道你要做出评判了,“你似乎没有在听我讲话”就是一个评判。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一个人说:“你根本不听我说的话。”然后,另一人说:“我一直都在听!”“不,你没有。”“不,我有。”

所以,你看到了吧,当我们以评判而非观察的方式开始一段谈话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下面我们继续这段对话。

“请告诉我,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我没有在听你说话呢?我可以一边读报纸、看电视,一边听你说话啊!”

参与者A:我刚刚注意到你的眼睛一直在盯着电视看。

马歇尔:像你这样的说话方式,如果你的伴侣不是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在倾听,他立马就会听出冒犯的意味,但作为戴着非暴力沟通耳朵的你的伴侣,我并没有听到批评,我只会去揣测你正在对我的哪种行为做出回应。

“你是指刚刚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话这件事情吗?”

参与者A:是的。

马歇尔:“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话,你是什么感受呢?”(第二个问题的灵活应用)

(马歇尔私下提醒参与者A)请别回答“你根本没听!”这不是感受,这样的回答会让我们的谈话不知不觉地陷入另一种评判[2]

参与者A:我感到既失望又难过。(www.xing528.com)

马歇尔:现在让我们来找找解决办法吧!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第三个问题的灵活应用)

参与者A:因为我想要得到我伴侣的欣赏。

马歇尔:这种回答就是很经典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我们注意到,她没有说“因为你看电视,所以我感到失望和难过”,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感到伤心而怪罪于我,而是将它们归因于她自己的需要:“我感到____,是因为我____”;而倾向于评判的人则往往会以下面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一边看电视一边跟我说话伤害了我。”换言之,即:“我感到____,是因为你____。”

现在来看第四个问题吧:

“你希望我做些什么,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呢?”

(接上一场景)

参与者A:当你与我交谈时,我希望你能看着我的眼睛,并对我所说的话做出适当的回应。

马歇尔:好的,大家都理解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了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当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听我说话时(观察),我感到失望和难过(感受)。因为我很期待你能给我一些肯定的回应,或用心倾听我说的话(需要)。你愿意在我说话时注视着我的眼睛,然后对我所说的话给予回应,并在我表达有误时给我一个纠正的机会吗(请求)?”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把你的话听成是对他的批评,并想要为自己做出一番辩解:“我在听啊,我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话。”或者,如果他觉得听到的是你对他的命令,他可能会叹气,然后说:“好吧。”这就表明,他所听到的并不是一份请求,也没有把你们之间的这次对话看作一个能为彼此争取到更多幸福的机会。他听到的是你对他的命令,他可能会屈从,但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你可能反倒宁愿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其实只是为了防止你情绪崩溃,他没有机会听到你的需要。所以,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而只是为了避免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就是说婚姻是一项真正的挑战的原因。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爱和婚姻就意味着压抑和忽视自己而去迁就对方。“如果我爱她,我就必须这样做,无论是否心甘情愿。”所以,他会去做,但会带来很多弊端。也许有一天,你反倒希望他没有这样做。

参与者A:因为他是会在心里打分的。

马歇尔:是的,这时候,人的大脑里仿佛装了一台计算机:他们会告诉你,十二年前他们是怎么样为了你而牺牲自己的。诸如此类的,他们总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回想起来。“我一直硬着头皮为你做了那么多我本来不愿去做的事情,你起码要做到____吧!”是的,这种情况总是会发生,不要担心他们会有所遗漏而忘记哪件事,这个时候他们都是杰出的统计学家。

[1]..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马歇尔·卢森堡在他另一本作品《非暴力沟通》(华夏出版社出版)中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讲解。——编者注

[2].. 想了解更多表达感受的词汇,可参见文前“非暴力沟通感受词汇卡”。——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