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对辱骂:非暴力沟通者的回应

面对辱骂:非暴力沟通者的回应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一位参与者:非暴力沟通者该怎样面对辱骂呢?(在后面的交流中,马歇尔分饰骂人者和非暴力沟通者,进行角色扮演。

面对辱骂:非暴力沟通者的回应

(另一场景)

另外一位参与者:非暴力沟通者该怎样面对辱骂呢?

马歇尔:在非暴力沟通中,所有辱骂都是那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极为可怜的表达方式。当辱骂发生时,非暴力沟通者会问自己:“辱骂者是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吗?”可悲的是,辱骂者不知道除了辱骂,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要。

(在后面的交流中,马歇尔分饰骂人者和非暴力沟通者,进行角色扮演。)

骂人者:你太敏感了吧!

非暴力沟通者:你想让我换个角度去理解你的话吗?(www.xing528.com)

骂人者:你是我见过的最自私的人。

非暴力沟通者:你是希望我能把最后一块蛋糕留给你吗?

马歇尔:辱骂只是那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可怜的表达形式。非暴力沟通者知道没有什么东西一定是正常或不正常的、正确或错误的、好的或坏的。他们知道,所有这些观念都是语言的产物,目的是要训练人们臣服于“权威”的统治。如果你想要训练人们服从于“权威”的意志,并顺从地融入等级结构中去,那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灌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合适的”,并赋予“上层”对这些进行定义的权力。当一个人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长大时,他们就会让辱骂这种可怜的戏码在自己的身上上演。当他们感到很受伤时,或者非常需要什么东西时,他们就会对别人进行辱骂,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

我们希望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知道,当人们身处痛苦之中,却不知道该怎样明确表达自己时,他们就会诉诸暴力。有一本名叫《源于软弱》的书,是哈佛大学冲突解决学院安迪·施莫克勒写的。他在书中写道,暴力——无论是在言语上、心理上或肉体上施加的暴力,还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或国家之间发生的暴力,所有暴力的根源都是人们不知道该怎样和自己的内心感受建立联系。他们所接受的语言告诉他们,坏人就在那里,就是那些坏家伙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会发现对方言语背后那些没有能力表达的痛苦、恐惧以及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也是非暴力沟通者致力于只去倾听各种辱骂背后的痛苦和需要,而不去接受,也不以同样的方式加以回应的原因。

[1].. 食物与非暴力沟通之间有着我们以往忽略掉的联系,对此话题有兴趣的读者,可翻阅《非暴力沟通·食物与身体关系篇》(华夏出版社出版)一书。——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