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渡期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头部集中趋势显现

过渡期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头部集中趋势显现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来看,受资管新规实施的影响,银行理财进入行业整合阶段,发行方有向大行集聚的趋势。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同业理财存续余额0.99万亿元,同比减少0.77万亿元,降幅为43.69%;占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比重为4.45%,较2017年初23%的水平明显降低。资管新规过渡期以来,商业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速度有所加快,但总体产品规模占比依然不高。

过渡期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头部集中趋势显现

资管新规落地至今,银行理财的市场格局出现深刻变化,主要体现于:在非保本理财存续余额总体平稳的格局下,2018年二季度起,理财预期收益率进入下行通道;银行理财进入行业整合阶段,发行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方整体向大行集聚,存量产品整改以内部整合为主;与此同时,同业理财规模收缩,反映金融杠杆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1)理财规模总体平稳,理财收益率进入下行通道

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全国范围内384家银行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共计22.18万亿元,与2016年以来的规模总体保持平稳。对比近几年的非保本占比变化,在资管新规框架下,保本理财发行和存续数量呈现下降态势,但规模有所反弹,使得非保本的占比持续降低。

图表61:非保本理财规模总体保持平稳

资料来源:wind、民创研究院

此外,在资管新规对非标监管趋严的态势下,存量非标资产的到期资金转向配置流动性较好、收益相对较低的资产,使得理财收益率走低。并且在央行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的基调下,从银行间到资本市场流动性总体保持合理充裕,导致理财资金配置较多的债市收益率水平震荡下行,资产回报下降进而影响了理财资产端的收益。

图表62:全市场理财预期收益率趋于下行

资料来源:wind、民创研究院

2)发行总量平稳,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行方整体向大行集聚

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发行机构以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国有大型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1万亿元,约占市场总规模的37%;股份制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9.1万亿元,约占市场总规模的41%;城商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9万亿元,约占市场总规模的17%;农村中小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约1万亿元,市场占比约为 4%。

近几年,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总体保持平稳,但结构呈现三大特征:首先,从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来看,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持续减少,2019年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数量为384家,相较2017年的562家减少30%;其次,从发行产品的数目来看,2019年发行产品4.7万只,相较2017年末的9.35万只大幅缩减;最后,从发行银行的上市成分来看,2019年二季度末,非保本理财存续余额总额为22.2万亿元,其中38家上市银行合计余额共计约20万亿元,占比达到90%。总体来看,受资管新规实施的影响,银行理财进入行业整合阶段,发行方有向大行集聚的趋势。

图表63: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以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

资料来源:wind、民创研究院

3)同业理财规模收缩(www.xing528.com)

2017年以来,银行同业理财的规模和占比均呈现下降的态势。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同业理财存续余额0.99万亿元,同比减少0.77万亿元,降幅为43.69%;占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比重为4.45%,较2017年初23%的水平明显降低。反映严监管压力下,同业理财规模下降已是大势所趋,金融去杠杆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金融体系内“资金空转”的现象显著减少。分银行类型来看,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同业资产和非标业务占比较高。过去,依托于同业资金快速扩张的非标和同业业务,将在经济增速下行和监管从严的环境下面临压力,行业出清还将持续。

图表64:同业理财发行量持续低位

资料来源:wind、民创研究院

4)产品净值化转型加速

打破刚性兑付,是资管新规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净值化管理就是银行的重要转型方向。而由于净值型产品不存在预期收益率,且具有收益波动较大的特征,使得现有投资者的接受度不高。而传统的理财客户,更倾向于具备刚兑特性的老理财产品。资管新规过渡期以来,商业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速度有所加快,但总体产品规模占比依然不高。目前各行的理财净值化转型在有序的推进过程之中,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为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万亿元,增幅达到118.3%;净值型产品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比重为35.6%。

图表65:2019年三季度末,各类银行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占比

资料来源:wind、民创研究院

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银行存续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为23.5万亿,较2019年二季度末小幅扩张,其中净值型产品规模为7.9万亿,保持平稳。分银行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的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最高,达到44%;第二是城商行,与全国性银行的总体净值占比基本持平;最后是国有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分别约为24%和18%。长期以来,我国理财客户主要选择以储蓄类资产为主,“刚性兑付”的观念较为深刻,使得风险偏好较低,而投资理念和风险偏好的改变是长期的过程,因此在2020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的转型之路依然前路漫漫。

5)资产配置多元化

近些年,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投向依然以“债券+非标”为主,2018-2019年上半年,债券+非标的资产配置占比均超过70%,而权益类资产的占比稳定在9%左右。非标资产与同期限的标准化资产相比,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回报。在非标趋严的监管态势下,2019年10月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明晰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范围以及应符合的条件,并同时明确了之前界定较为模糊的“非非标”亦属于非标的范畴内。

图表66: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投向依然以“债券+非标”为主

资料来源:wind、民创研究院

目前银行存量理财面临一定的转型压力,伴随存量非标的持续到期,存量非标资产的到期资金将逐步转向配置流动性较好、收益相对较低的标准化资产,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将趋于下行。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银行凭借着在非标资产、债券、衍生品等多领域投资的良好基础,将进一步向权益类资产拓展以增厚收益。未来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将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针对不同类型资产构建不同的投资体系,以大类资产的配置为抓手,银行理财资产配置将趋向多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