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法学学科建设瓶颈,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

揭示法学学科建设瓶颈,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与此同时,也不同程度忽视了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基础学科的建设,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历史学、文化学、生态学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建设滞后,与全国发展距离进一步拉大,直接影响了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导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整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代表性人物缺乏,人才断层加剧,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不能完全满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揭示法学学科建设瓶颈,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路径。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是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共同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2021年,宁夏法学研究在研究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宁夏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短板与弱项依然十分明显。

1.法学学科建设较为滞后,影响了法学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建设

学科建设是提升法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宁夏法学研究水平不高,人才队伍不强,很大程度上与法学学科建设不足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宁夏哲学社会科学快速发展,宁夏实施了特色优长学科重点突破的发展政策,在资金投入、人员选配、社科基金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不同程度忽视了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基础学科的建设,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历史学、文化学、生态学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建设滞后,与全国发展距离进一步拉大,直接影响了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导致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整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代表性人物缺乏,人才断层加剧,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不能完全满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法学研究中,与应用型研究相比,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影响了宁夏法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全面依法治区背景下,法治实践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应用对策研究快速兴起,应用型研究在快速有效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能更好地服务当前的社会形势。相对于应用对策研究的务实接地气,基础理论研究显得高冷乏力,研究成果数量少,理论创新明显不足,两者更是缺乏有机地结合。由于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也导致宁夏法学界与外界联系不紧,对外学术交流频次不多,影响了宁夏法学影响力的发挥。(www.xing528.com)

3.研究宁夏实际问题存在不够深入问题,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宁夏法治实践资源丰富,有许多地方特色法治问题值得研究探索。近几年,部分聚焦法治实践开展的调查研究成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些政策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科研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转化。但总体上看,高质量研究成果在整个研究成果中所占的比例还是较小,受制于学科建设和人才资源,法学理论水平不高,法学研究的地域特色还没有得到彰显,法学研究的实践优势还没有转化成为现实的科研成果,法学研究在推进宁夏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4.法学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但从实施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法治进教材、进学校、进课堂已经实现,但受制于法治师资等因素的影响,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高,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青少年犯罪案件多发、校园欺凌事件高发,甚至有些地方还发生青少年恶性暴力犯罪,说明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实施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在专职法治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治理、社会治理等环节和层面加大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