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宫崎骏与久石让:为动画创造美妙音乐

宫崎骏与久石让:为动画创造美妙音乐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8年,《龙猫》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来,是为了达成宫崎骏大师自己的梦想。二来,宫崎骏一直想为小孩们创作一部充满童趣童真的动画片,并借由这部动画片唤醒世人们一些沉睡的意识。在宫崎骏的理念当中,家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在宫崎骏的创作观念之中,绘画是一个急不得的工作。浮躁的社会风气之下,快速生产出品的商业图书并不缺乏,缺乏的正是宫崎骏这样的一种认真和沉静的思考。

宫崎骏与久石让:为动画创造美妙音乐

小时候,我们渴望成长。渴望迅速地长大,然后以一个成人的身份去摆脱孩童被束缚和管教的命运。

我们以为长大后的天空会更加的广阔,长大后的世界会更加的美妙,长大后的我们也会变得更加愉快,然而,当真正长大成人,才发现,一切都已颠倒。在滚滚红尘之中,嘈杂太多。世人见过太多的喧嚣浮华,也感受了诸多尔虞我诈。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一切待尝尽之后再回首,竟是梦回当年。

再回首,犹记得风车呼呼旋转在山岗之上,群鸽飞翔过远天晚霞,稻谷的清香飘过原野,有人家的地方炊烟袅袅。孩童们赤着脚,跑过布满青苔青石板,湿漉漉的石板路上是滑溜溜的冰凉一片。那时候的渺小世界里,只有翻过篱笆墙这样的小小渴望,只有偷偷爬树摘桃的趣事儿。葡萄藤架下面,仿佛还能够传出曾经的歌谣;夏季的暴雨之后,仿佛还有被雨水冲刷过的碧绿林木;秋旱的干田之上,大家圈在一块儿取下干谷草来烧玉米土豆

在那段记忆之中,孩子们编织过各式各样奇怪的梦。夏日午休的半梦半醒之间,仿佛还能够看见另外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着活泼可爱的精灵,有着小小妖怪,也有着其他的小伙伴。再醒过来,和小朋友们继续玩耍奔跑,谈起梦境亦然是真实的模样,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或者说人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期盼着自己也能够在某条道路上,某一片田地里遇到这样的故事。

动画大师宫崎骏创作了日本家喻户晓的《龙猫》,带给了人们一个新奇的玄幻世界。1988年,《龙猫》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部极具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动画作品,按照宫崎骏自己的喜好,编织进了各种原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妖怪精灵。

一来,是为了达成宫崎骏大师自己的梦想。用宫崎骏自己的话来说,“那些都是我的妄想。纯粹只是我的妄想罢了。以前我就一直存有一个妄想,一片生气蓬勃的森林中,住着许多可怕的怪物……。”二来,宫崎骏一直想为小孩们创作一部充满童趣童真的动画片,并借由这部动画片唤醒世人们一些沉睡的意识。

在宫崎骏的理念当中,家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比如吉卜力工作室,整间工作室所有的员工加在一块儿,大约有三百来号人,宫崎骏将这样庞大的组织,称之为家。他说,在吉卜力,完全是家庭作坊式的工作,就算是会议,从来也不会是完全严肃的森严的,他们往往选择讨论和商议的方式交流,气氛非常轻松。而宫崎骏也是特别的随和,在说到某个细节应该如何画出来的时候,他会举各种例子打各种比方,也会自己进行模拟,甚至会突然兴之所至,带着大家去现场观摩。

在吉卜力,没有纯粹意义上的领袖。宫崎骏一直都说,在他们所有的创作过程中,都是大家一边创作,一边思考,共同商量,不存在一个人的独裁,谁有创意和新点子,都可以提出来。

宫崎骏的童年因缺失母爱而引发的对幻想世界的坚持守候,对丑恶世界的过早认知,都让他过早的成熟。在一个还未能够成功建立起完整价值观的儿童心中,某些信仰的地基过早被摧毁,而后的重建都是他伤痛之后的一种力求弥补的内心渴求与坚强。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环保主义色彩和人文关怀是永恒的主题,他热爱和平,热爱自然,热爱纯真,热爱动画世界的纯粹,都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

伟大的精神分析学开创者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未达成。在宫崎骏心中,这些未达成的愿望,都一一地被表现在了他所有的作品之中。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色彩,以及他所选的音乐创作,都是宫崎骏的艺术理念,也就是他本人的梦之表达。

有些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不能够实现或者获得,然而在虚幻的世界里,可以不受束缚,无拘无束地得以实现与获得。毕竟这是一个巨大的虚无世界,也是创造者个人的完美想象空间,可以任人自由翱翔。但凡你能够想象得到的,笔下世界纸上风光,无一不可呈现。

作为一个依靠想象力创作的动画家,宫崎骏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该紧紧依附在每天的现实中,而应该给心灵的、思想的世界留些余地,它们会在生活中帮到我们。但我们必须小心翼翼运用这些想象,在日本,想象遍布每个角落,从电视节目到电子游戏,但这种虚拟的现实是对现实的否定。我们需要开启想象的力量,它们对现实产生正向力量,但虚拟现实却禁锢了人们,这也是我工作中会遇到的麻烦。我要做的就是保持在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里平衡。”

现实给人们带来太多的阴霾和压抑,人们都需要一个释放心灵的安全场所。宫崎骏的动画具有洗涤心灵的力量,成为人人都向往的天堂。那些具有治愈能力的温馨故事,那些感动你我的人物形象,那些听之动容的美妙歌声,总能够让人相信美好依旧存在。然而在享受精神世界的美好的同时,人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现实本身的面貌。可以随意选择一个放松的形式,却不能够散漫地生活。(www.xing528.com)

宫崎骏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作品和塑造的龙猫形象,影响力跨越了世纪。听闻他的作品受到韩国、中国等观众们的追捧和热爱,宫崎骏感到无比欣慰。毕竟,身为一个绘画者,能够让自己的作品被人接受并且为人喜爱,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值得人开心的呢?宫崎骏要创造一个属于孩童的世界,要以孩童的视角和心理状态去看待这个世界,并将之外化,形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首先他就要有一颗孩童般天真纯洁的心灵。

一个人,如果有了追求,便往往有着足够的热情和旺盛不衰的精力,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必成大器。在宫崎骏的绘画道路上,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和坚持。他当初选择进入动画界的原因,是爱动画世界的纯净,是爱这份艺术的魅力,那么,他便不能够让自己的双手毁掉这个世界。

创造,是一件极其简单,也是一件极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有时候灵感突现,便能够滋生出无穷无尽的力量,然而有时候冥思苦想,却始终不能够得出满意的点子。在宫崎骏的创作观念之中,绘画是一个急不得的工作。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如初,也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足够的平衡。

浮躁的社会风气之下,快速生产出品的商业图书并不缺乏,缺乏的正是宫崎骏这样的一种认真和沉静的思考。他愿意闭关于工作室之内,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完成某一部作品,只因为他尊重这一个梦想世界。活着,是一回事;生活,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人之惰性,往往毁掉人一生。人最难得的,往往就是这份毅力与坚持。一颗赤子童心,因为它的纯净无瑕,而得以在坚持的道路上走向最后的终点,邂逅最盛大的光焰。

宫崎骏秉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塑造了龙猫这样的角色。这是一个只有孩子才能够看得见的森林邻居,它巨大,身体圆润而柔软多毛。龙猫有着讨人喜欢的憨厚长相,胖嘟嘟的身形又有一种让人忍不住触摸的可爱。它爱在树洞中睡觉,爱吃橡树果子,并不害怕与小朋友们相处,甚至于很乐意在小朋友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帮助他们。心有多纯净,看到的事物就有多纯净。对于小孩来说,他们黑白分明的眼眸,尚未受到浊浪的腐蚀,大自然中深藏的秘密还可以被他们灵动的双眼捕捉到,所以他们和龙猫成了朋友。

孩童的心灵世界那样脆弱,又那样坚定、直白。在动画片中,小月和小梅发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争执。许久未能够守在身边的母亲即将出院,小梅为此特意去田里掰下了一颗玉米,和姐姐一起期待着母亲的回归。然而人生无常,世事也往往不能够如愿,母亲因为身体的突发状况而导致推迟出院。

情感上,小梅首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排斥和不满,因为她感觉受到了某种欺骗,或者说是一种背叛。她幼小的内心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一个劲儿地抱紧了怀中的玉米,憋着劲儿对姐姐吼着“不要”。本来就在担心着母亲的身体的小月,在愤怒中责怪妹妹的不懂事,于是丢下妹妹一个人转身离开。

她们都深爱着母亲,却有着不一样的执着表达。就像小梅手中一直没肯扔开的玉米一样,在她心里,这已经成为暂时的寄托,她相信玉米在母亲就会回来。她还没成长到能够完全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年纪,这种依恋就是一种单纯的孩子的爱。非常单纯的爱,不掺杂一丝杂质。而对于小月来说,年长几岁的她内心相对要成熟不少,她的爱便表现得相对压抑,尽管思念,却首先要顾全大局考虑母亲的身体问题。因此她们两姐妹,一个是火山爆发的爱,一个是海底压抑的爱,只不过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真正的孩子世界,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外在的环境和社会,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内心。宫崎骏非常明白这一点,因此,他在作品中,非常注意许多动作表情的细节,以及孩童的心理建构。他描绘出奇妙动人的世界,却也没有忘记呵护孩子们稚嫩而柔软洁白的心灵。

孩子们对于新鲜环境的好奇心,和亲人处在一起时的愉快,有同伴一起玩耍的欢乐,还有要保守自己秘密的神秘,都借用画面和语言进行了完美的传达。然而最动人的细腻情感,当属孩子们对于母亲的那份感情。柔柔的,就在心间最嫩的那块肉上,温暖地存在,却一触碰就疼痛不已。

最纯真的世界里有着最纯真的精灵,这是只有拥有着纯真心灵的孩子才能发现的奥妙秘境。宫崎骏绘下这样一个绝妙之境,久石让谱写了一曲童趣赞歌,都是对于那些年里,纯真你我的最好慰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