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怪癖型人格异常犯罪人解析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怪癖型人格异常犯罪人解析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偷窃癖在偷窃、盗窃犯罪者中只占很少的部分。偷窃癖是一种较常见的变形心理。(二)赌博癖犯罪心理分析赌博癖又称强迫性赌博,是指赌博成瘾、嗜赌如命的变形心理和行为。(三)纵火癖犯罪心理分析纵火癖也称病理性纵火。近来,纵火的案件频发,造成不少的财物与人员损失,但是凶手往往逍遥法外,难以逮捕。

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怪癖型人格异常犯罪人解析

(一)偷窃犯罪心理分析

偷窃癖是冲动型人格异常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在不能控制的、反复出现的偷窃冲动驱使下偷窃并不需要也无多大价值的物品为特征的冲动控制障碍。下面是偷窃癖案例。

28岁的何小强5年前开始在一家煤矿上班,月薪能拿到1500元左右,而且从不乱花钱,至少有几万元存款。但他偷窃成性,偷窃的物品包括水瓢、胶水、半瓶香油、破凉席、扑克牌以及旧裤子、破被子、电视遥控器、洗洁精,甚至有一杆秤和一张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足迹遍及登封市数个乡镇。“从业”近3年,他能清晰地带着民警指认每一个现场,清楚地说明当天所偷窃的每一件物品,哪怕是半只牙膏,其脸上都洋溢着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成就感。民警在调查时了解到,很多受害人平常都见过何小强,但从没想到他会是贼。民警发现,随着盗窃次数的增多,何小强的作案手法开始向专业化发展,讲究技巧,能临危不乱,随机应变。何小强被关进看守所后,他的哥哥和父母都提出了异议。哥哥说,弟弟即使是偷了能卖的东西后,也根本没有销赃,而是把赃物都藏起来,在无人时打开柜子看一看,样子很满足。他通过网上了解到,这种情况属于“偷窃癖”。

像上述案例中何小强那样有“偷窃癖”行为的人很多。该类人在偷窃行为前有一种强烈的紧张感,偷窃的过程中和偷窃后紧张得以释放,以一种满足感代之。虽然偷窃行为有时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沮丧、内疚,但他们并不会因此停止再次作案。

偷窃癖在偷窃、盗窃犯罪者中只占很少的部分。在这种变形心理的支配下,求助者不断地出现偷窃或盗窃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成为偷窃或盗窃犯罪人。在性别分布上,男女均有所见,但男性多于女性。偷窃癖是一种较常见的变形心理。偷窃癖者往往躯体、精神状态健全,他们的工作能力、社会职能都较良好,有的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人,如记者、教师、公司职员等。偷窃癖大都始于儿童时期或青年时期,此类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存在,时好时坏。随着年龄的增长,偷窃癖的冲动逐渐缓和。

(二)赌博癖犯罪心理分析

赌博癖又称强迫性赌博,是指赌博成瘾、嗜赌如命的变形心理和行为。赌博癖求助者的表现很容易判断,他们的生活就是为了赌博,成就了“为赌而生”的境界。如果阻止他们去完成赌博的行为,求助者就会显得六神无主、全身不自在、心烦意乱或易发脾气。而在满足了他们的赌博欲望时,他们就会感到轻松、愉悦、舒服,甚至陶醉。其他的任何兴趣活动都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求助者的赌博不再是为了金钱利益,而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消除精神上的折磨,即使自知自己的行为有多少危害,都不能戒掉,强行实施的话还会产生“戒断反应”,如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紧张焦虑、失眠抑郁等。

为了满足自己频率不断增高,赌资不断增大的赌博行为,病理性赌博求助者会不惜利用欺骗、做假、高利贷、偷窃甚至抢劫等违法行为,千方百计地获得赌资,严重地还会危害自己的人生、家庭的命运和社会的安宁。因此,赌博与犯罪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体现为:(www.xing528.com)

第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使用巨额赌注的赌博行为本身就是犯罪。

第二,赌博极易引发各种犯罪行为的产生。病理性赌博求助者的赌博行为反复发作,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对病人的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和义务都造成了损害。他们置工作于不顾,为得到金钱而撒谎、违法,躲避偿还债务,以致债台高筑,家庭关系恶化,实施抢劫等犯罪行为。由于在赌博过程中输钱而引发的犯罪行为更多,许多赌徒在输钱后,都有可能为寻找赌资而出现偷窃、抢劫、诈骗或杀人行凶等行为。

乱世佳人》和《爱德华大夫》的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是个赌博成性者,他和弟弟米隆是好莱坞闻名遐迩的一对赌棍兄弟。据说他们的赌癖是遗传的,老塞尔兹尼克在世时曾连续几年在赌博上耗资百万元,不仅自己赌,还常常夫妻二人一起赌,赌得昏天暗地,也造就了一对嗜赌的儿子。

(三)纵火癖犯罪心理分析

纵火癖也称病理性纵火。是一种为了获得愉快、满足或缓解紧张而以反复纵火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近来,纵火的案件频发,造成不少的财物与人员损失,但是凶手往往逍遥法外,难以逮捕。有些纵火者的动机颇为清楚,例如媒体揭露的因情生妒、纵火泄恨事件,纵火者为了发泄、报复、威胁,选择放火来达成他的目标。但是也有些人纵火并不是为了任何理由。他们不要钱,不为了泄恨,也不是有什么话想说,他们纵火,纯粹只是为了纵火。

例如,据《东方会报》报道,从2003年起,3年时间里,南阳市社旗县一个小乡村发生了27起火灾,而放了27把火的嫌犯竟是一个未满15岁的少年。纵火少年说,第一次纵火是为了报复,那时他才13岁。现在他已经纵火上瘾了,三五天不纵火晚上就睡不着觉,看着全村人救火感到很兴奋,觉得自己像个村长,指挥着全村人。南阳市精神病院一位医生说,纵火犯可能患有纵火癖。纵火癖求助者多为男性青少年,尤其是社交技巧差和学习困难的青少年。

总之,冲动型人格异常者的行为,如偷窃癖、病理性赌博、纵火癖等行为,扰乱了社会治安,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对于有危害社会的行为冲动型人格者必须绳之以法,但由于他们的行为完全是人格异常造成的,传统的各种治疗,如药物治疗、精神动力学派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对于纵火癖的疗效都很不确定,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