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场心理痕迹的依据与作用—《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成果

现场心理痕迹的依据与作用—《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依据1.人的行为与心理具有可知性。定势心理现象也同样存在于犯罪心理痕迹中。由于受犯罪心理的支配,犯罪人实施每一个犯罪行为都会带有自身的特定性和稳定性,这种特定性和稳定性表现在犯罪现场中,会呈现出心理痕迹特征的共同性。因此,在侦查过程中,要从现场物质痕迹出发,结合意识痕迹、心理痕迹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尽快破案的目的。

现场心理痕迹的依据与作用—《犯罪心理分析与干预》成果

(一)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的依据

1.人的行为与心理具有可知性。即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心理的支配下完成的,而人的一定的心理又是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的,人的行为能反映出人的心理特征。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实施的。尽管犯罪人总是极力在犯罪现场少留或不留痕迹,但只要实施犯罪必然会在现场引起一定的变化。看不到的抽象心理痕迹可以透过行为被我们感知和认识,心理痕迹存在于每一个犯罪过程之中,它与犯罪现场、犯罪人及现场的物质痕迹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正是我们认识心理痕迹的有效途径。侦查人员可以借助已知事物的因果联系,推知未知事物的结果,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进行心理分析,可以判断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活动。

2.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特定性。人格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在其需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各方面产生与他人的差异,形成自己所特定的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这种内在性的特征恰恰可能通过个体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并会以一定的形式遗留下来,为我们所发现。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其个性特征也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整个犯罪过程中。

3.定势心理特征。定势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体现出其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心理现象也同样存在于犯罪心理痕迹中。犯罪人在第一次作案成功后,其行为方式在大脑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作案时,成功的体验反馈到大脑,会对其犯罪动机和行为起到强化作用,使其犯罪心理结构更为巩固并得到发展。在侦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犯罪人特别是惯犯,在作案时由于某种思维方式和与此相联的犯罪行为的多次重复,在其犯罪活动中明显地反映出他的定势心理特征。认识和利用这些特征,不仅有助于突破案件,还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推测犯罪人将会在何时何地侵犯下一个目标,使侦查工作更加积极主动。

4.潜意识特征。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潜意识即“在完成行动时是不自觉的, 在行为的时间和地点方面完全失去定向能力”,这种潜意识心理往往使犯罪人不自觉地留下痕迹。在侦查工作中,了解、掌握心理痕迹的潜意识特征以及它与物质痕迹的统一,往往对破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www.xing528.com)

美国新行为主义学派托乐曼认为,三个变量系统,即犯罪环境→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之间既有因果联系,又彼此交互作用,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内在不良心理品德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通过对案件及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个性、行为动机、当时的情绪,而且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遭遇、知识背景、经验、技术、习惯等。进行心理痕迹分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

1.分析心理痕迹表征的反常性,识别犯罪人的伪装。犯罪人作案时为了逃避打击、转移侦查视线,总是想方设法地进行伪装,但不论其伪装得多么巧妙,都不可能改变其早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特点。其犯罪心理痕迹总是会从犯罪现场的整体态势中显露出来,显露出犯罪现场的反常性,这种反常性既不符合正常的活动规律,又违背其自身的活动规律。侦查人员通过排除伪造现象的干扰,识别犯罪人的伪装。

2.刻画犯罪人的个人特点,确定侦查范围。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蕴含着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通过心理痕迹反映出来的犯罪人的特点,有助于判断犯罪人的职业范围、技能范围、地域范围等。

3.分析研究心理痕迹的共性,组织并案侦查。由于受犯罪心理的支配,犯罪人实施每一个犯罪行为都会带有自身的特定性和稳定性,这种特定性和稳定性表现在犯罪现场中,会呈现出心理痕迹特征的共同性。犯罪人在首次作案成功后,其行为方式在大脑皮层建立了稳定的刺激,在以后遇到相似条件或情景时,仍会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手法继续实施同一性质的犯罪活动,形成较为稳定的犯罪特点,留下其共性的心理痕迹。在侦查工作中,正是运用这些新特点和共性,研究此案与彼案的联系,采取并案侦查措施,可以破一案带一串,破现案带积案,从而提高侦查效率

4.通过物质痕迹所体现出的犯罪人心理个性的独特性,确定犯罪人。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行为都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受年龄、能力、性格、气质、习惯等个人心理因素所控制。犯罪行为也是如此,任何犯罪都与特定的人、事、物、时、空相联系。人们的心理活动作用于现实时,常以一定的形式留下各种痕迹,也可以从心理痕迹上找出形成某种痕迹的人的因素,据此分析犯罪人的年龄、身高、职业、技能、文化程度、兴趣、嗜好、习惯、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特点,有助于确定留下这种独特痕迹的人,从而锁定犯罪人。心理痕迹的分析可以弥补物质痕迹的不足,缩小侦查范围,确定案件性质,判明侦查方向,完善揭示犯罪的证据链条,但它较多地依赖于人的主观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侦查过程中,要从现场物质痕迹出发,结合意识痕迹、心理痕迹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尽快破案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