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强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强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在加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重视对外文化传播与核心价值的结合,使对外文化传播与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充分反映北京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价值。

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增强研究成果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处于跨越发展期,“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凝聚丝路精神和中国智慧,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通提供了重要舞台,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北京文化影响力提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需要立足独特优势[46],改变以往单一的、静态的、刻板的传播方式,建构起综合的、动态的、多元的对外传播体系。

1.倡导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融合“和合理念”与“丝路精神”,彰显北京文化的独特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追求互利共赢的共同愿望,这一理念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共建美好世界为目标,不断增强中外人民的心灵相通,加强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认知和认同[47]。北京在加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重视对外文化传播与核心价值的结合,使对外文化传播与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充分反映北京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价值。

首先,需要融合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与“丝路精神”,唤醒共同的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记忆。北京在古丝绸之路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需要我们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挖掘北京文化的丝路文化基因,突出北京文化特色,强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民族建筑、民族艺术等与内在的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与“丝路精神”的融合。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北京人文精神的精髓。在当前全球化时代,需要我们弘扬“和合理念”,倡导丝路精神,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落实到具体的文化传播实践中,需要我们注重挖掘北京在丝路历史上的宗教、文化、历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建筑、遗迹文物等物质遗产,团结丝路沿线各国以保护丝绸之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联合各国加强对宗教文化的历史文化保护[48],唤醒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沟通和联系的文化基因和共同记忆。

其次,需要促进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历史文脉与时代创意相辉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北京文化既包括传统的皇城文化和胡同文化,也包括现代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及奥林匹克文化等不同形态。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在北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充分挖掘、整理、利用和保护好北京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以往北京所开展的民族传统节日以及“文化遗产日”,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程的推广,创造具有北京文化内涵和符号特色的文化贸易产品。北京不仅是古都北京,也是国际化都市,需要倡导“北京元素 国际制作”和“北京故事 国际表达”的对外传播新理念,将现代文化融合传统文化底蕴,彰显北京城市文化魅力。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市场为导向,鼓励自由经营、公平竞争,科学选择目标市场,突出资本运营的重要性,运用资本运营促进文化产品出口的动力,以合资、收购、参股以及上市等多种海外融资形式[49],积极探索推动北京文化对外传播和“走出去”的丰富形式,增强北京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建立“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专门委员会等机构,围绕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统筹协调北京的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对外文化传播有效经验的借鉴,在政府机构的总体协调和扶持下,联合国内文化界、新闻传播界、产业规划界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专门委员会,通过统筹规划和管理对外传播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涉及的政策、法规、制度、人文交流等有关的问题,提高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驻外文化机构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保障相关机构的权益和提供优惠政策,提高驻外文化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北京“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有效影响,充分利用国际规则调动国外文化机构的力量,为北京“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提供切实有效的导向和建议。

联合知名企业、社会组织、智库及社会机构等成立的旨在加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社团组织,通过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交流传播和咨询培训等工作,协助“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专门委员会开展保护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工作,促进北京“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和系统化发展。

充分运用政府间文化交流和文化往来的机会,加强北京市政府对文化传播的全方位支持。“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在宗教文化、历史发展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并且它们也缺乏对北京文化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因此,要充分把握和利用政府之间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机遇,制定并推广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相关的合作协议,通过充分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丰富的优势资源,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北京文化的认识和认可,同时结合当前“互联网+”传播媒介和新闻环境,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等汇总整理成大数据分析库,为北京对外文化传播提供借鉴并创造稳定环境。针对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在“一带一路”的市场需求,加强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等活动,打造北京文化品牌和北京文化特色,打造“一带一路”北京文化对外传播的多元平台[50]。(www.xing528.com)

3.开展北京文化及北京城市形象全球民意调查,加强对北京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重点目标群体研究,增强北京“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北京对外文化传播中,需要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民族风俗的不同[51],通过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差异化的传播。通过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目标群体的透彻研究,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具有影响力的海外媒体、海外中国学及北京文化研究群体、在北京的外国人群体、“一带一路”沿线知名文化人士群体、“一带一路”沿线青少年传播群体等,通过差异性分析和了解,在对各个群体特点和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北京文化对外传播和推广策略,增强北京文化传播与“一带一路”沿线目标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实效性。

关注北京文化对外传播受众的群体特征,营造多元文化传播环境。当前北京推动文化中心建设,亟须提升北京的国际文化影响力,以北京品牌、北京精神扩展北京的文化辐射作用,因此必须注意国际化语境,强化目标人群。需要有针对性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色,通过打造对应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52],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结合北京冬奥会、北京文博会、“欢乐春节·魅力北京”文化“走出去”、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等重大文化项目和节事活动及交流平台[53],积极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完善交流平台的举办运营机制,加大对目标群体的文化宣传和沟通交流。

联合国外的传播机构和研究所,在北京市“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专门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开展以北京为主导的城市形象全球民意调查计划,加强目标深度研究,使北京对外文化传播不再仅仅限于以往传统的政府间的单方面传播,突破以往“以我为主”的由内向外的单向传播模式,强调对传播受众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民间组织和群众,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学术智库、旅游访客、跨国企业以及被派往国外工作的劳动者的作为传播受众的重要性地位的认识[54],通过对这些“一带一路”沿线民众的采访和调查,探究他们对北京文化和北京城市形象的总体印象,并深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受众的思维方式、文化理念及价值观等,加强国际文化视野下对北京文化和北京城市形象的反馈研究,凸显北京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身份、话语权,并在加大对蕴含爱国、创新、包容和厚德的北京精神的全方位传播背景下,增强北京文化自信和自觉,展现北京文化的独特魅力。

4.建设“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与交流,为北京文化对外传播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

拓展文化传播人才交流渠道,加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工程。以北京市刚刚成立的“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平台,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加大对全媒体、外宣、网络技术、文化经营管理、文化批评等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力度,在文化产业、文化传播领域培养国际高端的复合型文化人才。

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为文化传播人才提供国际舞台。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知名机构的联系对接,组织北京市重要文化人才积极参与欢乐春节、北京文化周、魅力北京等海外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国际知名文化节事活动及相关文化节中的切实参与和实践,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面对面交流,向更多外国受众传播北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创意基地建设,通过调动广大优秀青年文化骨干的积极性,提升北京对外传播影响力和“全国文化中心”的创新建设。

积极引进和邀请全球高端文化人才,加大培育北京文化对外传播领军人才和一流文化名家。围绕北京市“百人工程”“四个一批”“海聚工程”“高创计划”等重点人才培养工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的领军人才和文化名家,建立首都高端文化人才数据库和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和政策以及资金的扶持,鼓励文化名家和领军人才组建自己的创新团队,创办自己的智库、工作室、研究中心等,并依托北京文化中心优势,完善相关政策和资金保障,推动北京文化对外传播人才专业化、国际化体系建设,搭建北京“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人才资源优势和高端传播平台,切实提升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