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中学数学教学-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对老师而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学生要注意的是,在数学练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不可一蹴而就,妄想一步登天,要懂得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运算能力的提高。

中学数学教学-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这是针对数学运算能力分化现象提出的一个建议。

(一)对学生而言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由于马虎造成运算能力下降的现象十分常见。所以学生自己也要引起重视,总结错误,积累经验,多加细心、耐心,争取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二)对老师而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学学习求学生具有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严格规范学生在平常的练习中对符号和数字的书写,尽量减少书写错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与练习时经常出现或使用的数学知识和公式,要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快速地记忆知识点,让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这些知识点来进行运算。学生在进行数学练习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在演算时一定要细心。学生看到题目时,不是先急着进行运算,而是要弄清楚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确定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由此来确定解题思路,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在日常练习中,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解答之后,还可以针对这道题目,进一步思考有没有更加简捷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对解题过程的优化。“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学生要认识到细心演算的重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示范一些运算量比较大的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进行运算,让学生在大量的运算练习中,维持一个比较细心的良好心态,并坚持运算。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运算方法选择错误、运算结果不准确这些情况是很正常的。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学生千万不要灰心,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力量,找到运算错误的根源,发现问题,千万不可以把运算结果出现错误的原因归为马虎。学生只有从心里重视这些问题,从根源上杜绝运算错误,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运算结果的正确性,还要关注学生为了得到这个运算结果选用的运算方式是不是足够简单便捷,运算过程是不是足够合理,书写过程是不是规范、整齐,整个运算过程是否可以完整呈现出来,学生的运算思路是否清晰,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保证学生运算正确的重要内容。

我们虽然不推荐“题海”战术,但是如果只学习数学知识,而不做数学练习,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便无从谈起。所以说,学生要保证自己可以对数学进行足够的练习,是因为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不断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学生要对自己在数学能力方面的强项与弱项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对于自己的强项,可以在巩固的同时,适当减少一些练习量;对于自己的弱项,要多加练习,在练习中找到运算的规律,慢慢地把自己的弱项变成强项,补足自己的短板,以此来全面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学生要注意的是,在数学练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不可一蹴而就,妄想一步登天,要懂得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运算能力的提高。

引导中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中学生掌握了计算能力便会发现,中学数学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难学。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运算方法和数学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但是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他们认为只要学会了解题思路与数学思维方式,运算结果其实是不重要的,而且如果仅仅是运算结果出现问题,那么扣掉的分数也比较少,因为中学数学的试卷评判是按照步骤给分数的。也就是说,这类学生的计算结果的准确率是很低的,经常会出现其他学生不会出现的计算错误,这就大大降低了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中学数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计算问题,也就是数与式的运算,如果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差,那么他是很难学好中学数学知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告诉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数学最基础的能力就是计算能力。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学好计算对学生的生活很有帮助,如学好运算可以帮助学生规划学生的生活支出与收入,尤其是在求学阶段,都是父母为学生提供学费与生活费,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学生都不应该铺张浪费,学生学好数学计算的话,就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有一个自己的小账本,让每一笔支出都是合理有价值的,避免浪费。(www.xing528.com)

培养学生对运算的兴趣:除了真正热爱数学的学生,很多中学生认为数学学习非常枯燥,对于数学中的计算,更觉枯燥乏味。所以,要想培养中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精心策划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多种计算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计算中去,积极体验计算的过程,从而慢慢培养他们对运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运算能力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与活跃程度,在他们出现疲乏的时候,适当引入一些典型的实例或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和精神,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与趣味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卡片或者是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展开运算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运算训练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由厌恶、无视运算转变为热爱运算,在运算训练中找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稳定且长久的兴趣。

总而言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想及时改变这种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在中学阶段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运算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反映,运算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想依靠短期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对主要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融会贯通,并能在解题时灵活运用。运算过程受到阻碍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运算方向或者运算技巧出现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这在哲学中属于“应然”状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运算状况往往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教师要把握好运算训练的尺度问题,既不能过多,又不能过少。因为中学生的学习科目较多,学生的课后时间是有限的,再加上教务部门布置的整体任务难以落实,就会出现各个学科都会占据学生课后时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完成许多硬性的作业,很难对学习内容做到真正的消化与吸收,所以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要把看书与消化的任务问题转化成可以量化的问题来操作。所以,教师要适当减少训练量,以适应学生时间的调整,但在保证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注释】

[1]陈绍纲,于水英.信息技术对高职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2017(07):45—46.

[2]高淑艳.如何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193—194.

[3]李书海,敖恩,苏日塔拉图,等.中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的“双循环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318—320.

[4]潘莹慧,寇淑鸣,吴英焕,等.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探索[J].数字教育,2020,6(06):61—64.

[5]韩朝泉,邱炯亮,聂雪莲.数学教学与模式创新[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