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原则:工业法概论、科技是发展的推动力

科学发展原则:工业法概论、科技是发展的推动力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正确,必须尊重工业化发展的科学规律,全面评估和考虑本国发展实际,确定一条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则是创新的基本推动力。事实上,科学发展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已经被写入党章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科学发展原则:工业法概论、科技是发展的推动力

工业化是一国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而且还带动和影响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所以,工业化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有序进行,否则,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性的后果。为此,我国在总结了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工业化的发展应当以本国的发展实际为基础,不能超越本国发展的历史阶段

“工业化不是无条件的,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兴起和有效推进的。”“工业化兴起的必要条件有: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农产品;发生了科学技术革命,机器大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的技术和机械及动力设备已经产生,或者本国没有,但是可以从别国引进;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使得手工业有可能演进成机器大工业;已经积累了发展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原始资本,工业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工业生产的制度障碍基本消除。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表明,工业化能够更有效推进的条件主要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国内市场机制比较健全,资源主要由市场配置,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够从国外市场取得,资本比较充足,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较好的劳动力素质,初步形成自主企业制度和企业家队伍,本国社会比较稳定,对外经济技术联系比较正常 (既不闭关锁国,也不被封锁制裁),最关键的则是工业化道路的正确性。”[79]当然,并不是说必须完全同时具备上述所有条件之后才能进行工业化,也并不是说应当被动地等待各种条件成熟了以后,才能开展工业化。但是,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正确,必须尊重工业化发展的科学规律,全面评估和考虑本国发展实际,确定一条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不能一味模仿和照搬他国工业化的经验

由于各国开始工业化时的制度、经济、自然条件、传统、文化、国内外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一国工业化的经验难以被他国全盘仿效,而且,简单模仿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只是因为国家性质相同,两国关系友好密切,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我国就简单地追随和模仿了苏联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使得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走了一段弯路。如苏联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认为,“工业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捍卫革命的成果,加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防能力。”[80]为此,苏联的工业化出现了 “超级工业化”“工业专政”“靠剥削农民来发展大工业”“工业的破坏”等问题。[81]这些问题也随着我国对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模仿实践,我国发生和出现过。(www.xing528.com)

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即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确立了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即我国要走 “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条工业化发展道路的主要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农业协调发展、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协调兼顾机械化与就业、通过不断调整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合理进行工业布局、资本来源多样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力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发展内外向结合型经济、民间和政府力量相结合、市场推动、政府导向型的工业化道路。”

(三)以科学发展为工业化发展的第一动力

工业化的竞争性发展特点,使得工业化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工业化才有强大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则是创新的基本推动力。为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为了保障工业化的科学发展,不仅要提高对工业化科学发展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而且要在法律上对工业化的科学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事实上,科学发展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已经被写入党章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 《宪法》)。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在工业化的科学发展问题上,一要将科学决策和科学立法作为基本的规范对象,解决少数领导干部任意行使决策权的问题,减少盲目决策、拍脑袋决策和随意性决策,科学制定工业发展的规划,科学制定规范工业化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二要从制度上杜绝各种利益集团 (利益群体)的干扰和影响,堵塞领导者为了个人政绩和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为由罔顾工业化科学健康发展的漏洞。三要从法律上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新能力的促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