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伊朗新电影及导演研究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伊朗新电影及导演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伊朗第二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莫森·玛克玛尔巴夫和他所创办的“玛克玛尔巴夫电影之家”可以说是伊朗电影界一道亮丽的风景。莫森·玛克玛尔巴夫1957年5月29日出生于德黑兰南部一个贫穷而虔诚的信教家庭。作为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的处女作,该片并不成熟,充满了干巴巴的说教。

莫森·玛克玛尔巴夫:伊朗新电影及导演研究

作为伊朗第二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莫森·玛克玛尔巴夫和他所创办的“玛克玛尔巴夫电影之家”可以说是伊朗电影界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伊朗相对传统保守的政教体制下,这一家族可以说是最具旺盛生命力的一个电影家族,他们最特别之处是,自办学校,自学成才[1]。莫森·玛克玛尔巴夫1957年5月29日出生于德黑兰南部一个贫穷而虔诚的信教家庭。他的母亲在12 岁时,就开始了婚姻生活,并且嫁给了一个大约27 岁的男子。三年之后,他们离婚了,那时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后来,他的母亲开始学习,并且成为护士和教师。在这期间,他的母亲与莫森的父亲结识并且结婚。但就在结婚的第六天,莫森父亲的第一位妻子出现,并将他拽回了家,两人的婚姻由此破裂。莫森出生后,在外婆的照顾下成长,并由当教师的姨妈负责教育。由于家境贫寒,莫森没有念过大学,甚至没有念完高中。他从12 岁时便赚钱养家,这期间,他当过侍者,也在市场当过小贩,还在杂志社工作过。

从15 岁起,莫森就疯狂地迷恋上阿里·沙里阿提的著作。沙里阿提是伊朗著名的革命家和社会学家,是20 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被称为“伊朗革命的理论家”。由于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15 岁的莫森和朋友们组建了革命小组,并担任领导。他们一边募款,一边进行政治活动。1974年8月,由于需要增加革命经费,莫森的革命小组决定抢劫银行,然而,行动途中发生了意外,莫森和同伴因袭击警察被捕。在监狱饱受折磨的莫森,直到1978年10月才被释放。

在狱中,一同被捕的同伴向莫森介绍了自己的亲戚法蒂玛·梅什基尼,做莫森的妻子。法蒂玛·梅什基尼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母亲早亡,父亲是个小商人,家中孩子很多。在从未见面的情况下,仅凭介绍,莫森欣然同意了这门婚事。22 岁的莫森和18 岁的法蒂玛,先结婚,后恋爱,感情非常融洽。两人还在1980年2 月15 日,生育了他们的大女儿萨米拉,她后来成为蜚声世界的女性导演。莫森和法蒂玛,共养育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女儿萨米拉和哈娜都成为伊朗著名的女性导演,儿子梅萨姆也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然而,法蒂玛和莫森并未能携手一生,1992 年法蒂玛因为一场意外被大火烧死。此后的两年,莫森都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直到后来迎娶了法蒂玛的妹妹玛兹耶·梅什基尼为妻,莫森才开启了新的生活。经过在电影之家的学习,玛兹耶·梅什基尼后来也成为伊朗影坛上著名的女导演。

莫森的第一任妻子法蒂玛生前非常支持莫森的工作,甚至还在莫森的电影《伊朗电影往事》《演员》等影片中担任配角,帮助莫森塑造了许多角色。在莫森和法蒂玛进入婚姻生活的1979 年,伊朗时局风起云涌、波诡云谲。这年,莫森见证了霍梅尼回国和巴列维政府的倒台。在经历了伊朗社会的巨变之后,他深信,伊朗社会问题的根源并非在于政治,也不是靠换一个政府,或者改变政策就能彻底解决的[2]。伊朗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文化,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改变人们的思想,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式。于是,出狱后的莫森组建了艺术团体,开始写作戏剧小说散文等,最终转向电影创作。他期待以文艺的影响力改变和影响伊朗社会,影响伊朗人的精神和生活。

正是怀着这样的创作热情,莫森于1982 年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纳叔的忏悔》。该片讲述了富有的银行家洛浦特·阿里·汗心脏病发作后,家人以为他死去,准备将他下葬时,他突然醒来。而突然醒来的洛浦特·阿里·汗发现,原以为深爱他的家人其实更希望他早点死去,这也使他意识到原来他伤害了许多身边的人。作为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的处女作,该片并不成熟,充满了干巴巴的说教。但是,在拍摄电影之前,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莫森便学会了关于电影拍摄的技术,这样的学习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继《纳叔的忏悔》之后,莫森还于1984 年分别拍摄了影片《双目失明》和《逃离恶魔岛》,于1985年拍摄了影片《抵抗》。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莫森的电影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情节,影片中充满了他个人早期的经历。与此同时,莫森早期创作的影片还充满了说教色彩,他总是用影片宣传他的道德观点与政治观念。

莫森电影创作的第二阶段始于1986年拍摄的影片《小贩》,该片整合了三段发生在德黑兰贫民窟的不同寻常的故事。1988 年莫森拍摄了影片《受祝福婚礼》,该片讲述了年轻的战士哈吉,在爆炸中负伤,经过治疗尚未痊愈,在医生的建议下哈吉想和她的未婚妻结婚,然而哈吉未婚妻的父亲却想让女儿嫁给有钱人。在经历了婚姻困境后,哈吉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他从婚礼上逃了出来跑向了医院,并在身体未痊愈的状况下回到了前线。此外,莫森又于1989年拍摄了影片《骑单车的人》,该片不仅获得了1989年意大利Rimini 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还获得了1991 年美国夏威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该片讲述了一位叫作纳辛的阿富汗移民,因为妻子患病需要一大笔治疗费用,然而靠挖井赚来的微薄薪水根本不可能筹足医疗费用。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纳辛找到了一位赞助人,不过这个赞助人要纳辛骑一周的单车让人观赏,以此来赚钱。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纳辛终于骑足了一周时间,他因此成为英雄,电视台也前来采访他,可纳辛却已经停不下来了,依然在骑车。总体看来,莫森这一阶段的作品,制作精良,构思巧妙,并且涉及的内容题材也很广泛,具有较高的艺术性。(www.xing528.com)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莫森创作的影片更具观赏性与艺术性,角色的塑造也更加立体、丰满,使得人物更具复杂性,而并非只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莫森于1991 年分别拍摄了影片《恋爱时刻》和《扎亚德路之夜》,两部影片都充满戏剧化的张力。他还于1992年和1993年分别拍摄了影片《很久以前,电影》和《演员》。

1994 年莫森拍摄了影片《电影万岁》,诚然,从《电影万岁》开始,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的电影在艺术上已日臻完美,在主题内涵上,尤其是对于人性的思考,变得更加成熟而多样化。正如莫森·玛克玛尔巴夫自己宣称的那样,“我依旧相信真主,但我对于真主的理解已经改变了,变得更加开阔[3]”。1995 年莫森又拍摄了影片《编织爱情草原》和《无知时刻》。

1997 年莫森拍摄了影片《万籁俱寂》,该片讲述了一个和母亲生活在小镇里的10 岁盲童的生活。这个10 岁的盲童依靠自己灵敏的听觉在乐器行当调音师,并私下创作着属于自己的音乐。他每天坐车穿梭于都市的喧闹之中,用耳朵感受世界。严格来说,该片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而是以一幅幅让人印象深刻的构图,探索人类与声音的关系,让观众静静地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这种意识流式的充满后现代元素的电影形式,是莫森·玛克玛尔巴夫对于其电影艺术风格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实验。

2000 年以后,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相继拍摄了《坎大哈》(2001)、《性和哲学》(2005)、《蚂蚁的尖叫》(又名《心灵印记》)(2006)、《踏雪归人》(2009)。这几部影片的问世,也标志着莫森·玛克玛尔巴夫电影已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完备的叙事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