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实主义风格与印象派画面的变化与交替

纪实主义风格与印象派画面的变化与交替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之外,电影《犀牛季节》最大的亮点在于该片的摄影画面,影片中唯美浪漫的画面如同印象派画家创作的油画。影片《犀牛季节》到处洋溢着诗意的画外音以及印象派的镜头画面,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别于巴赫曼·戈巴迪以往的作品,使得巴赫曼·戈巴迪的影片更具国际性,也使得戈巴迪的影片题材变得更加开阔。总体上说,影片《犀牛季节》在叙事技巧、表达方式以及摄影画面方面都有较大的嬗变。

纪实主义风格与印象派画面的变化与交替

电影犀牛季节》是巴赫曼·戈巴迪于2012 年上映的作品,该片改编自伊朗库尔德诗人Sadegh Kamangarde 的日记。故事以库尔德诗人萨赫勒的遭遇为主线,以时空发展的逻辑顺序插入倒叙回忆的方式,讲述了20 世纪70 年代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主人公因被人污蔑写政治诗歌反对政府而和家人身陷囹圄、受尽凌辱的故事。影片以沉静平淡的叙事方式,精致优美的摄影画面以及很少的电影对白来呈现萨赫勒和妻子米娜所遭受的非人虐待。影片并没有夸张的愤怒、张扬的仇恨以及激烈的语言和表情,一切都像水从杯子里缓缓流淌出来那样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影片用大量灰色以及近乎黑白的基调恰如其分地配合了主题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如诗如画的精致摄影画面向我们呈现了印象画派作品一般的镜像世界,以大量的诗歌代替画外音和对白参与和推进叙事。影片精致的影像语言,将命运无情的碾压和岁月的蹉跎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电影《乌龟也会飞》和《半月交响曲》仅仅是巴赫曼·戈巴迪刚刚开始尝试使用虚实交替的手法和诗般的印象派画面风格,那么影片《犀牛季节》则可以被看成标志导演艺术风格交替和嬗变的成熟之作。

影片《犀牛季节》的画面极其考究,细致精美的构图和灰色为主的色调都很好地衬托了苍凉凄婉的故事基调。影片中大量隐喻性的镜头以及画面,不仅将诗人萨赫勒和妻子米娜心灵深处的痛苦展现得入木三分,也将人物迷茫的心境和悲凉绝望的未知命运承载于每一帧画面里。影片中大量出现的背影和侧影隐约地表现出萨赫勒和妻子都无法摆脱的灰暗以及无法彼此面对的心境。影片中出现的无垠的原野、头部被困在车厢内的骏马,都映射出萨赫勒迷茫痛苦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蒙太奇的运用既是导演运用超现实主义的画面对忐忑命运的思考,也是导演对于叙事情绪的积淀与酝酿。除此之外,电影《犀牛季节》最大的亮点在于该片的摄影画面,影片中唯美浪漫的画面如同印象派画家创作的油画。有评论称影片《犀牛季节》的每一帧画面都可以作为一张油画好好品咂。尽管这样的评论可能有夸张的嫌疑,但影片《犀牛季节》考究的画面确实是该片广受赞誉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印象派油画一般的摄影画面与构图,影片《犀牛季节》还采用了极少的人物对白来展现故事的脉络,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肢体语言、面部特写以及用诗歌充当画外音,来展现和推进故事的发展。影片多次用诗人自己的诗歌充当画外音参与叙事,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借用诗歌抽象的语言将诗人萨赫勒和妻子难以言表的苦痛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渲染影片的叙事情绪。影片中,当诗人萨赫勒获释后,他再次来到曾经给予他诗歌创作灵感的那片树林,回忆着曾经和妻子米娜在树林中嬉戏游玩、分享秘密的甜蜜时光,影片缓缓地灌入画外音,试图跳出往昔的甜蜜时光,呈现作者此刻的内心状态。

你想从这土壤中得到什么?

他们给你自由了吗?

土地打开怀抱,印下你的痕迹。

他们宣布你的死亡,

无论你是死了还是活着,没有人知道。

闭上你的嘴,

顺着你的肩膀攀爬过墙,离开[26]

影片节选诗人萨赫勒自己创作的诗歌,一方面是在纪念这位遭受迫害的诗人,另一方面则通过诗歌渲染情绪,营造诗化的境界。在影片中,当表现诗人萨赫勒和妻子米娜在狱中遭受凌辱与折磨时,导演同样避免使用直白裸露的对白或者是苍白无力的画外音,而是借助主人公自己的诗歌,呈现主人公肉体的痛苦和心灵的煎熬。

谁的刀片在她身上划过?

洁白充满你的眼,

你握紧拳头打在里面,

点燃一场水下的竞赛。

刺卡在你的喉咙里,

让你在那里。

没有接近,没有进一步。

你会等待,

在布满荆棘的炼狱中,你漂浮着,而且没有人会注意。

当诗在你心中死亡,尸体被闻见。

他们离开你的尸体,落进马的眼睑里,半睡半醒……

通过马的眼看着,消逝在风中的盐场。

影片中,当呈现萨赫勒所承受的苦难时,并未使用人物的语言,而是使用了画外音。这样的表达方式,对于国内观众来讲虽然难免有些许晦涩,但是并不影响影片整体的叙事进程以及节奏。相反,下述这段诗句不仅没有影响影片的表意功能,反而通过隐喻的方式清晰地阐明了故事未来的发展与走向。比如,“他们已经宣布你的死亡。你在水下屏住呼吸,一只秃鹰在空中飞弋。你的坟墓呈现,祈祷的战车在周围转动……”这几句诗句就参与推进剧情。通过诗句和画面内容的呈现,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这是米娜被告知丈夫已经在狱中死去后的段落。影片用诗化的画外音参与叙事,推进剧情,确实为观众营造了朦胧浪漫的气氛,使得影片充满了印象派画作的气质与调性。

你究竟发生了什么,倾倒下壳?

你叫我回的家是什么样的屋顶?

两只乌龟缩进壳里,

他们划伤他们的炮弹,

反对这寒冷的大地。

迷失和凄凉,

迷失,凄凉。

他们已经宣布你的死亡。

你在水下屏住呼吸,

一只秃鹰在空中飞弋。

你的坟墓呈现,

祈祷的战车在周围转动……

洒下诅咒,

在这被诅咒的土地上,

猜测变为死体,与消逝的尸体一起活着。(www.xing528.com)

一只手祝福

从播种诅咒种子的土壤里长出一些植物

植物见证误入空墓。

谁的诅咒在这片土地上?

哦,无缘的土地。

哦,病痛的土地。

小山在清清冷冷的嚎叫中发出哀鸣。

影片中,当萨赫勒被命运捉弄并最终在自己女儿的背上看见自己的诗句时,百感交集。这句诗被米娜文在了孩子的身上,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纪念她以为早已死去的丈夫,更是维系米娜、孩子、萨赫勒的一条绳索。更重要的是,片中出现这句诗句,正是为了参与叙事,让萨赫勒知道妻子米娜对自己坚贞的爱。这句诗句具有一语双关的效果,一方面,显示了米娜对丈夫坚贞的爱和她内心对于这种纯粹、坚贞而热烈的爱情的坚守,另一方面,将这句诗句文在女儿身上,也是希望她可以记住自己的父亲,并保留对于父亲的爱。

如果谁玷污我的血液,我的手不会放过我的静脉。

影片《犀牛季节》到处洋溢着诗意的画外音以及印象派的镜头画面,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别于巴赫曼·戈巴迪以往的作品,使得巴赫曼·戈巴迪的影片更具国际性,也使得戈巴迪的影片题材变得更加开阔。总体上说,影片《犀牛季节》在叙事技巧、表达方式以及摄影画面方面都有较大的嬗变。尽管如此,在进一步拓展影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在该片中找寻到巴赫曼电影的独特印记。

【注释】

[1]江晓雯:《伊朗新电影导演研究》,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页。

[2]高力、任晓楠:《镜像东方——纪实主义:从伊朗新电影到中国新生代》,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第34页。

[3]“库尔德斯坦”主要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Kurdistan”来自波斯语,字面意思是“库尔德人的土地”。库尔德斯坦地区包括今天土耳其东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部、叙利亚东北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南部地区,随着历史的变迁,库尔德斯坦经过许多不同民族的统治。

[4]陈天社:《试论一战后初期的库尔德民族主义运动》,载《世界民族》,2003年第3期。

[5]盛睿:《透析库尔德人问题》,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6]余建华、罗爱玲:《伊拉克联邦制构建与境内库尔德人问题》,载《世界民族》,2006年第3期。

[7]张瑞华:《土耳其库尔德人的“民族认同”路径探析》,载《世界民族》,2016年第3期。

[8]库尔德人俗称叙利亚库尔德地区为“西库尔德斯坦”、土耳其库尔德地区为“北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为“南库尔德斯坦”、伊朗库尔德地区为“东库尔德斯坦”。

[9]张瑞华:《土耳其库尔德人的“民族认同”路径探析》,载《世界民族》,2016年第3期。

[10]何东平:《库尔德人的影像志》,载《南风窗》,2008年第18期。

[11]于傲鹏、王磊、国成鑫:《浅谈伊朗电影的叙事风格——以萨米拉·马克马尔巴夫的电影作品为例》,载《视听》,2015年第3期。

[12]司马小兰:《醉马时刻》,载《世界电影》,2002年第2期。

[13]黄式宪:《东方镜像的苏醒:独立精神及本土文化的弘扬——论亚洲“新电影”的文化启示性(上)》,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4]江晓雯:《伊朗新电影导演研究》,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2011年版,第177页。

[15]林国淑、余佳丽:《“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伊朗电影》,载《电影评介》,2008 年第5期。

[16]安燕:《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伊朗电影美学观初探》,载《电影评介》,2006年第13期。

[17]朱婧:《苦难民族的艺术影像——伊朗导演巴赫曼·戈巴迪电影分析》,载《艺苑》,2006年第7期。

[18]吴铜虎、陈小梅:《童真下的战争阴影——兼评电影〈乌龟也能飞〉和〈小兵张嘎〉对战地儿童形象的塑造》,载《电影文学》,2007年第23期。

[19]崔玉峰:《认识伊朗电影》,载《电影评介》,2006年第16期。

[20]安燕:《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伊朗电影美学观初探》,载《电影评介》,2006年第13期。

[21]吴先泽:《从〈名扬四海〉看美国青春电影创作特点》,载《电影文学》,2016 年第23期。

[22]周书:《〈爱乐之城〉:在梦想星空下歌舞》,载《中国艺术报》,2017 年3 月10 日,第9版。

[23]苏往:《〈爱乐之城〉:你自己的梦想之城》,载《文艺报》,2017年3月13日,第8版。

[24]梓凡:《〈蓝色骨头〉:优劣分明的跨界之作》,载《中国电影报》,2014年10月24日,第17版。

[25]金燕:《〈蓝色骨头〉是拍给谁看的?》,载《北京日报》,2014年10月23日,第18版。

[26]参见影片《犀牛季节》的字幕,下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