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公立医院管理改革的经验研究

江西公立医院管理改革的经验研究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通过财政预算等多种方式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补偿,有利于控制县级公立医院运营费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不同卫生保健体制的国家都在围绕着增进成本效率、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促进竞争、公平的可及性、分权化管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全民医保等方面开展医院改革。

江西公立医院管理改革的经验研究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峻。由此所产生的“多层级、多种类”的复合型社会医疗需求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医疗问题之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虽较为完善,但分级诊疗机制等一系列分层级医疗卫生机制仍存在较大问题,包括权责不清、功能重叠、运营效率不足等。从而导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运营效率与医疗卫生基础不匹配,潜在医疗能力并未有效激活。所以,我国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有效改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从而带动整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提升。

从国际上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筹资是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的最主要来源。通过财政预算等多种方式对县级公立医院进行补偿,有利于控制县级公立医院运营费用。虽然近年来在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关的文件中强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承担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学科发展、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责任,但仍旧存在县级公立医院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实际补助较低的情况。因此,科学的补偿范围和方式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是确保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不同卫生保健体制的国家都在围绕着增进成本效率、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促进竞争、公平的可及性、分权化管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全民医保等方面开展医院改革。卫生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不是成本控制,而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政策调整应从医疗费用和价格控制等方面尽快转移到健康绩效的改善、补偿资金的多方筹集以及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中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应该从成本、价格控制思路为主逐步提升到建立社会医疗保障机制、医疗费用和风险合理分担以及服务公平及可及的决策思维上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考核从关注门(急)诊人数、出院人数、价格费用和医院发展规模等指标,转移细化到对医疗服务质量、安全性和患者综合生活品质提升等人的发展和健康权益保障上。(www.xing528.com)

在国际上,对公立医院监管机制的改革主要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是加强与公立医院监管有关的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整合和协调;二是加强政府对其他非政府监管主体的干预、管理和指导。目前,我国县级公立医院的监管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基本的医疗保障管理约束的能力不足,医院的运行和发展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等问题。因此,应有效地整合分散的地方政府不同部门的监管职能,并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监管,严格控制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的行为,控制特需服务的规模,开展审计监管和财务监管,同时,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监管的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