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佛商学院教你坚守激情,事业有成》

《哈佛商学院教你坚守激情,事业有成》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注于我们的事业,切勿三心二意,这一点对创业者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哈佛人认为,所谓专注,就是对于理想的追求,是对于完美的追求,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因为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伟大的发明事业;正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享誉世界的动画事业。哈佛创业之道专注在非常有限的事情上,简化要做的事情,做有限的事情,同时紧盯成本的控制,这样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哈佛商学院教你坚守激情,事业有成》

专注于我们的事业,切勿三心二意,这一点对创业者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专注——成功的神奇之钥。它将会打开通往财富之门、荣誉之门乃至健康之门。在很多情况下,它还将会打开通往教育之门,让你进入所有潜在能力的储藏之所。于是,在这把神奇之钥的帮助下,我们就会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每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者,如卡耐基洛克菲勒、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人都是在使用了这把钥匙,拥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之后,变成超级大富翁的。

专注是什么?哈佛人认为,所谓专注,就是对于理想的追求,是对于完美的追求,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因为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伟大的发明事业;正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享誉世界动画事业。

现在,我们来看看创业者应该如何学会专注:

一、切勿分散力量

《成功杂志》庆祝创刊100周年时,编辑们曾经摘录了一些早期杂志中的优秀文章。在这些优秀文章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西奥多·瑞瑟写的一篇摘录文章。

以下是他和爱迪生访谈的部分内容:

瑞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其中大多数人肯定一直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却只做一件事。假如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那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把握现在

包括我们在内的大多数人不是略微超前,就是略微落后,可又有谁能准确无误地把握现在呢?假如他们正在与人交谈,他们可能同时回想自己刚才说的话、别人说过的话、甚至一些无关的事情。

我们不妨去从表演艺术中学习宝贵的经验。在表演艺术中,最好的演员最能融入现在。他们即使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也会对接下来的台词有着全新的感觉。我们缺乏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也必须融入现在。融入现在需要集中注意力,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目标,要注意正在发生的事;二是密集度,由于集中所有的力量在一件事情上,也就产生了密集度。

三、激发满溢状态的潜能

所谓满溢状态,是发生在精神高度集中之时,由于心智状态过于专注而忽略其他无关事物的存在。

作为专精于研究满溢状态行为的专家米哈利曾经利用类似竞赛的挑战状态,成功地激发出满溢状态行为。通过试验证明满溢状态最有可能发生在个人处于与任务的难度的约略相当的情况下。一般有两个方面:如果任务很难,人会感觉焦躁不安;如果任务太简单,人反而觉得更无聊。

由于身在满溢状态下的人会丧失对时间的感觉,而且在满溢状态下,人会完成通常所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工作,所以满溢状态行为被列入时间管理的主要技巧。在《利用右脑》一书中,贝蒂·爱德华描述了可以造成满溢状态或类似的经验技巧,她的方法是根据左脑的机制:语言、分析、符号、理智、数字、逻辑与线型;而右脑的机制则由非语言、组合、非理智、直觉与道德的观念而来。爱德华对这种经验有着精妙的描述:“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当我工作得很顺利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就如同画家与手中的作品合二为一,我兴奋极了,但极力克制着。那种感觉并不完全是快乐,倒更像是幸福。”(www.xing528.com)

四、狂热与沉迷

这种技巧像其他技巧一样未必适合于每个人,有的人很有成就但对沉迷并不那么感兴趣。无论怎么讲,沉迷于事业、工作的人,可以做比平常人更多的事情,并且通常很有效率。《烟草路》与《上帝的小乐园》的作者厄斯金·卡德韦尔,由于总是以事业为重,奉工作为上,导致婚姻三次破裂,而且连亲密的朋友也没有。富卡感慨地说,在过去的岁月里,除了事业外,他竟毫无其他的乐趣。

作家艾萨克·爱斯莫夫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写作,竟放弃了度假。他认为,最难做的是,有人打断他写作时,而他还得强颜欢笑。亨利·福特也有同感。“我有的是时间,因为我从来不离开工作岗位;我不认为人可以离开工作,他应该朝思暮想,连做梦也是工作。”这些话让我们听来,简单有点儿不可思议。

有人会认为这些人不该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这些事物上,可他们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他们眼中,那是乐趣而不是牺牲。我们没有必要为这些沉迷的人感到难过,虽然其中原因很多,有些是来自无知、天真或沮丧,甚至有的是来自罪恶感。无论怎么说,我们应为他们那种沉迷的态度而叹服,我们也该沉迷于自己所做的事,丰富我们所接触的每一件事。

哈佛创业之道

专注在非常有限的事情上,简化要做的事情,做有限的事情,同时紧盯成本的控制,这样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敢想敢做,行动是成功的第一奥义

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他比你“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对于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成功的第一要义便是敢想敢做,出手果断,正所谓“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只有那种不仅有创业想法,且敢于行动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创业的成功。

比尔·盖茨在200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典礼上讲到,他当初创业,就是坚定地认准目标,并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勇敢地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他说:“即使把我的财产全部拿走,只要留下我的大脑,用不了多久,我仍然富有。”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财富的创造依赖的是个人的思维和理念。“敢想”不等于空想,更不等于胡想。敢想,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高尚而明确的人生目标,二是这个愿望要非常强烈。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步骤。一句话,敢想就是指可以付诸行动的强烈愿望。敢想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也可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敢想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

不过,光是敢想还远远不够,还得敢做。不要抱怨自己的命不好,行动就是力量。唯有行动才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一万个空洞的幻想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我们总是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计划而不去执行,坐视各种憧憬,那么,计划换来的只会是消逝!“敢做”不等于胆大妄为,更不是违法乱来。敢做,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必须有冒险精神,必须敢于去做,畏缩拖延永远不可能成功;二是指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与失败,不可半途而废,应该愈挫愈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大部分年轻人都有创业的想法,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求,让他们想尽了法子寻求创业之道。但是,第二天早上,依旧提起公文包准时出现在公司的大门口,开始跟昨天没什么两样的又一天。

一般人应付恐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做”。推销员在给客户推销之前经常怯场,即便是最老练的推销员也难免。他们为了克服恐惧,往往在客户附近徘徊犹豫,要不然干脆找个地方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以培养自信和勇气,但是这样根本没有效果。其实,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立刻去做。许多上台演讲或者表演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台下时常常会心神不宁,觉得恐慌、焦虑,并且等待的时间越长,这种担忧和恐惧就会越加剧。而一旦上了台,所有的紧张、恐惧和不安反倒立马烟消云散了。

当我们有一个好的想法,当我们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时,不要犹豫,不要畏惧,而要迅速行动起来。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不行动只会带来恐惧,而且,一旦行动起来,还可以顺便做调整,或者行动后证明此法不通还可趁早扔掉它并寻求更好的路子。最糟糕的情形就是,光想不做,而且越想越慌。

当然,在敢想与敢做之间,两者还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光有想法没有行动,那永远只能流于空想。因此,对于成功,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更难做到。“重要的是行动。”“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这正是哈佛商学院创业课堂上重复灌输的重要理念。

哈佛创业之道

关键不是你的想法、理想、梦想,而是你是不是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证明它是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