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前儿童歌唱活动方案基本要素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1活动名称歌唱活动的名称主要来源于歌曲的名称,如《粉刷匠》等。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歌唱活动目标的制订可参考学前儿童歌唱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3活动准备良好的活动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②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和嗓音模仿小铃铛的声音,教师用琴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方案基本要素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

1 活动名称

歌唱活动的名称主要来源于歌曲的名称,如《粉刷匠》等。

2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活动目标既为活动指明了方向,也可以成为评价幼儿发展的依据。歌唱活动目标的制订可参考学前儿童歌唱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着眼于歌唱技巧的学习及运用,如歌词的理解;音准;连贯、舒缓、断顿、跳跃等唱法;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切分音、附点等节奏;面部、声音、动作等表情;对唱、接唱、轮唱等演唱形式。情感目标着眼于对歌曲传达情感的体验以及自己在歌唱时的情感表达。

【例】

不倒翁(小班)

1.能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幽默与活泼。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倒翁可爱的形象。

3.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的乐趣。

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中班)

1.能理解歌曲内容。

2.能完整演唱歌曲,并尝试唱准休止符。

3.能用歌声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

老鼠画猫(大班)

1.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理解歌词内容。

2.学会完整演唱歌曲,能够用滑音唱法表现小老鼠机灵的形象。

3.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的乐趣。

3 活动准备

良好的活动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歌唱活动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

1)物质准备

(1)环境创设

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创设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环境。例如歌唱活动《我有两个家》,教师收集全家福以及教师和幼儿一起活动的照片,布置成“两个家”的照片展。

(2)材料准备

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准备图谱、头饰、道具、音乐等材料。例如歌唱活动《小树叶》,教师准备了音乐《小树叶》以及落叶人手一片。

2)经验准备

(1)能力准备

能力准备是指幼儿达成教学活动目标所必备的关键能力。例如歌唱活动《梦之船》要求幼儿能用打击乐器随乐自如地为歌曲伴奏,那么幼儿必须已经具备一定的打击乐演奏能力。

(2)生活经验准备

生活经验准备是指幼儿理解教学活动情节,对教学活动对象产生兴趣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基础。例如歌唱活动《我和奶奶去买菜》,幼儿具备与家长买菜的生活经验。

4 活动过程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活动过程为:导入—范唱—学唱—复习—创编。

1)导入

(1)动作导入

动作导入适合的歌曲是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

歌曲《公鸡》:老师扮演公鸡:“早上空气真好,公鸡爸爸要带小鸡到草地上捉虫吃,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出发了。”老师引导幼儿学做公鸡的动作,并跟着音乐一起来到草地上,捉捉虫。玩了一会儿,老师跟孩子们说“玩得漂亮衣服都脏了,我们一起洗个澡吧”,接着带着孩子们做扑扑翅膀,做洗澡的动作。公鸡是孩子所熟悉的动物,教师利用模仿公鸡爸爸带着小鸡到草地上玩以及洗澡等动作,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歌曲的内容。

(2)歌词创编导入

歌词创编导入适合的歌曲是歌曲内容简单多重复,歌词语法结构单纯清晰,具有某些语言游戏性质。

歌曲《打电话》:教师边做打电话动作,边唱第一段歌词,让幼儿熟悉歌曲后,引导幼儿说说,除了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在幼儿园外,你还能告诉他们你在哪里呢?当孩子们回答了“动物园”“公园”“游乐场”等的时候,教师将孩子的这些回答创编到歌词中,并邀请幼儿尝试进行新词的直接填唱。

(3)情境表演导入

情境表演导入适合的歌曲歌词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而且这些情境和事件也是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

歌曲《一分钱》:请一幼儿扮演小朋友,老师扮演警察,将小朋友在马路上捡到钱,并交给警察的过程表演出来。让幼儿通过欣赏这一情境来了解歌词内容。

(4)故事讲述导入

故事讲述导入适合的歌曲歌词内容稍偏重表现情境或事件发展的细节,更便于使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让儿童接受的歌曲。

教师将《粗心的小画家》歌词改编成故事,让幼儿对歌词加深印象。“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丁丁,平时他最喜欢画画了,彩色铅笔非常的多,他自认为自己很能干,见人就称自己是个小画家,什么东西都会画。可是这个小画家有个缺点,他可粗心了。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他的画吧。画只螃蟹四条腿;画只鸭子小尖嘴;画只小兔圆耳朵;画只大马没尾巴。这样粗心的小画家引来了大家哈哈哈的嘲笑,我们可不能学他呀。你喜欢这样的小画家吗?”最后,老师告诉小朋友,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首歌曲。

(5)歌词朗诵导入

歌词朗诵导入适合的歌曲歌词中的词语及逻辑顺序比较细致、复杂,而情境性、故事性又不够明显,不太便于儿童整体、直觉把握歌曲。

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说桌子椅子从哪里来后,完整朗诵一遍《小桌椅》的歌词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桌子,中间摆,小椅子,两边排,小桌椅呀多么好,工人叔叔造出来。”随后教师鼓励幼儿一起朗诵歌词,并用琴声为幼儿的朗诵伴奏。在朗诵的时候,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改变朗诵的节奏,或是边拍节奏边朗诵,激发幼儿的兴趣。

(6)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适应于传统音乐游戏中伴随游戏边玩边唱的歌曲。歌曲内容多为游戏中的动作、人际关系、游戏方式或规则等。

学唱《套圈》歌曲前,教师请孩子们三个人组成一组,教他们玩套圈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再配上套圈音乐,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

(7)填充参与导入

填充参与导入适应于歌曲中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而特点鲜明的词曲动机。

《在农场》这首曲子里出现的动物有:猪、牛、鸭,教师可以先与幼儿讨论这些动物的叫声,随后,教师完整范唱歌曲,并在歌曲里出现动物叫声的地方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唱出相应的小动物的叫声。

(8)副歌前置导入

副歌前置导入适应于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作品。

学唱《让座》歌曲前教师先让孩子完整欣赏歌曲,先将副歌部分“我把座位让给她。”和“比起雷锋叔叔差远啦”。这两句歌词让幼儿理解并学会演唱,再由教师完整演唱歌曲,邀请幼儿演唱这两句副歌部分参与歌曲活动,从而达到学会完整歌曲的目的。

(9)无意义音节玩唱导入

无意义音节玩唱导入的目的在于增加情趣和降低歌曲难度。

歌曲《小铃铛》:

①教师可以提供打击乐器小铃铛,让幼儿倾听它的声音和节奏。

②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和嗓音模仿小铃铛的声音,教师用琴声给幼儿伴奏,逐步使幼儿能够唱出小铃铛的模仿声。

(10)直观形象导入

直观形象导入适应于歌词含义对学习歌曲的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歌词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淆。例如歌曲《合拢放开》最后歌词: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小嘴巴,对于许多幼儿来说很容易忘了顺序。这时候教师可以将眼睛、鼻子、嘴巴的图片按顺序做成PPT,用这样的形式提示幼儿歌词的顺序,既直观又形象。

2)范唱

教师清唱或随乐演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词与旋律。教师范唱时要注意演唱的技巧,如发音、咬字、吐字、节奏、速度、力度、动作等,同时应当注意演唱的情绪和情感要有感染力。

3)学唱

(1)学习歌词

教师应采用多感官参与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第一,提问。待幼儿倾听教师范唱后,教师可根据歌曲内容提问,再将儿童的回答用歌词串起来,以此引导他们理解记忆歌词。

歌曲《蚂蚁搬豆》中,教师提问“歌曲当中唱到了谁?它在做什么?它搬起豆子了吗?最后它做了什么?”

第二,节奏朗诵。有些歌曲节奏鲜明,词曲结构朗朗上口,可以采用节奏朗诵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第三,图谱。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图谱能够满足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及兴趣需要,图谱的使用能够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第四,动作。歌唱活动中可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2)学习旋律

教师可采用练习法等引导幼儿学习歌曲旋律。

歌唱活动《小树叶》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嗯”的发音哼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体验树妈妈看到小树叶飘走时略带悲伤的情感;用“啦”的发音哼唱第二段歌曲旋律,表达小树叶渐渐变得勇敢坚定的情感。

(3)学习节奏

教师可通过示范法、练习法、动作模仿法等引导幼儿学习歌曲节奏。

歌唱活动《报春》中,教师引导幼儿倾听音乐,探索用身体动作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歌唱活动《夏天的雷雨》中,教师通过示范、拍节奏、单句练习,帮助幼儿感知切分音的节奏,并学习切分音的唱法。

歌唱活动《我的老师像妈妈》中,教师运用“嘘”的简单手势,帮助幼儿学唱休止符。

歌唱活动《粗心的小画家》中,教师通过示范法等引导幼儿理解、学习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4)学习演唱形式

教师可通过示范法、游戏法、变换角色法等引导幼儿学习接唱、对唱、领唱齐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歌唱活动《我和奶奶去买菜》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接唱的方式与同伴合作演唱歌曲。一组幼儿唱“鸡蛋圆溜溜呀”,二组幼儿唱“青菜绿油油呀”。

(5)学习表情

歌唱活动中的表情包括声音表情(速度、力度等)、动作表情以及面部表情。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动作表情表现音乐的情绪。(www.xing528.com)

歌唱活动《拉钩钩》中教师鼓励幼儿用不同力度的歌声表现生气高兴的情绪变化。

4)复习

待幼儿学习完歌曲后可采用变换演唱形式、歌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1)变换演唱形式

教师可引导幼儿采用对唱、接唱、轮唱、领唱齐唱等方式复习歌曲。

歌唱活动《摘草莓》中,教师引导幼儿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

(2)表演唱

待幼儿学习完歌曲后,教师可为幼儿提供道具,如头饰等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歌唱活动《小树叶》中,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片树叶,并引导幼儿大胆地自编动作,尝试边唱边表演,在唱唱玩玩中充分享受歌唱与表演的乐趣。

(3)游戏

游戏的方式更容易满足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且更具有趣味性。待幼儿学习完歌曲后,教师可采用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等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歌唱活动《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中,幼儿两两结对,其中一个幼儿先扮演爷爷或奶奶,另一个幼儿边唱边给“爷爷”或“奶奶”有节奏地捶背、敲腿,然后交换角色演唱。

5)创编

(1)创编歌词

歌唱活动《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中,幼儿进行歌词创编,将“我们爱学习,我们有礼貌”改成“我们爱劳动,我们爱游戏”等。

(2)创编动作

歌唱活动《粉刷匠》中,幼儿边唱边创编一些动作进行表演。

(3)创编演唱形式

歌唱活动《摇篮曲》中,师幼合作演唱,幼儿朗诵歌词,教师哼鸣伴唱;部分幼儿朗诵歌词,部分幼儿哼鸣伴唱;幼儿唱歌词,教师哼鸣伴唱;教师唱歌词,幼儿哼鸣伴唱。

(4)创编节奏

歌唱活动《三只猴子》中,幼儿创编节奏型。歌曲原节奏为

“× × × ×”,幼儿创编成“×× × × ×”“×××××”

“×××××”“×××××”。

【例】单段式活动设计

小猫敲门(中班)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宋姗姗 刘 雷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初步学唱歌曲,能够集中注意力,听到口令后做出正确反应。

3.体验集体歌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鼠、小猫头饰2~3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老师讲故事“猫和老鼠”,引起幼儿的兴趣。

2.基本部分

(1)教师演唱,幼儿倾听

①讨论:故事中的小猫和老鼠在干什么?

②老师将故事内容编了一首歌曲,请幼儿欣赏。

(2)回忆歌曲内容,记忆歌词

①提问:歌曲中的小猫说了什么话?

歌曲中的老鼠又做了什么事?

②请幼儿用动作表示歌词内容。

③请幼儿边做动作边念歌词。

(3)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①全体幼儿围成圆圈,个别“小猫”在圈中自由的边唱边模仿猫的样子。扮演老鼠的幼儿在圈外学偷吃东西绕圆边唱边走。唱到“命”字时,猫出圈捉老鼠,老鼠嘴里喊“救命”并赶快逃回自己的位置。

②游戏可多次进行,每次变换扮作“小猫”的人,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自然地练习歌唱。

(4)变换游戏玩法,幼儿学唱歌曲

①全体幼儿围成圆圈,个别“老鼠”在圈中自由地边唱边模仿老鼠偷吃东西的样子。扮演猫的幼儿在圈外绕圆边唱边走。唱到“命”字时,两只老鼠抱在一起原地蹲下。

②游戏可多次进行,每次变换扮作“小猫”的人,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自然地练习歌唱。

3.结束部分

出示提前准备好的蛋糕,请幼儿来分享,不管是小猫还是老鼠都得到了美味的大餐。

【例】三段式活动设计

梦之船(大班)[5]

福州市晋安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黄 红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并感受二声部合唱的艺术美,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2.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表现歌曲的优美意境,享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会唱歌曲《梦之船》,熟悉3/4拍的节奏。

2.物质准备:椰子岛剪影背景图、梦之船、小矮人图片。

活动过程

1.练声导入,复习歌曲《梦之船》

模拟大自然音效,趣味练声。

师:你们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海边!听,这是什么声音?

复习歌曲《梦之船》

师:来到这么美丽的海边,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要怎样去椰子岛呢?这是我们第二次唱这首歌,演唱的时候要用怎样的声音呢?

2.感受、欣赏合唱歌曲《梦之船》

第一次欣赏合唱

师:今天我们邀请了好朋友和我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合作演唱《梦之船》,请大家听听歌曲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欣赏合唱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的小船都想动起来了,请看看我的船什么时候往前开?什么时候左右摇摆?

3.多途径体验、感受衬词的位置与节奏型

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位置与节奏型。

今天老师来当船长,你们当水手,看清楚船长的船是怎样开的?

你们发现船是怎样开的?把我们的小手变成小船,跟着船长一起试试吧!

幼儿游戏体验感受衬词的位置与节奏型。

利用椅子当“小船”玩游戏,学习第二声部衬词。

4.演唱二声部歌曲

听歌曲尝试用手的动作辅助演唱二声部歌曲。

幼儿完整演唱第二声部歌曲。

5.学习二声部合唱

师:看马上就到椰子岛了!小矮人听到大家优美的歌声就会来欢迎大家的,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把他吸引出来吧!

(1)师幼互动合作演唱。

(2)师幼交换角色合作演唱。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声部,分声部合作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