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老奉亲书》:中国饮食养生术的发展与影响

《养老奉亲书》:中国饮食养生术的发展与影响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老奉亲书》,又名《奉亲养老书》,北宋陈直撰。《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节宣之法甚备”,认为“明高濂作《遵生八笺》,其《四时调摄笺》所录诸药品,大抵本于是书”。[39]《养老奉亲书》发展了前代的饮食养生术,对饮食在养生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养老奉亲书》对老人的饮食调养论述最为详细。《养老奉亲书》一书也继承了唐代孙思邈确立的食治为先的思想。

《养老奉亲书》:中国饮食养生术的发展与影响

养老奉亲书》,又名《奉亲养老书》,北宋陈直撰。陈直,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任泰州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令。

该书共一卷,分“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性处好嗜”、“宴处起居”、“贫富分限”、“戒忌保护”、“四时养老”、“春时摄养”、“夏时摄养”、“秋时摄养”、“冬时摄养”、“食治养老序”、“食治老人诸疾方”、“简妙老人备急方”等十五篇,233 条。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对研究宋代的饮食养生食疗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节宣之法甚备”,认为“明高濂作《遵生八笺》,其《四时调摄笺》所录诸药品,大抵本于是书”。[39]

《养老奉亲书》发展了前代的饮食养生术,对饮食在养生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饮食调治”节称:“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胜,气血胜则筋力强。”《养老奉亲书》对老人的饮食调养论述最为详细。陈直认为,要对老人的饮食调养予以特别的关注,这是因为老人的身体衰弱,比不得少年人,“若少年之人真元气壮,或失于饥饱,食于生冷,以根本强盛未易为患。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陈直认为,老人的饮食调养平时要做到:“凡百饮食,必在人子躬亲调治,无纵婢使慢其所食。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每日晨朝宜以醇酒先进平补下元药一服,女人则平补血海药一服,无燥热者良,寻以猪羊肾粟米粥一杯压之,五味葱薤鹑膂等粥皆可。至辰时服人参平胃散一服,然后次第以顺,四时软熟饮食进之,食后引行一二百步,令运动消散,临卧时进化痰利膈人参半夏丸一服。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若顿令饱食,则多伤满。缘衰老人肠胃虚薄,不能消纳,故成疾患。为人子者,深宜体悉。此养老人之大要也。日止可进前药三服,不可多饵,如无疾患亦不须服药,但只调停饮食自然无恙矣。”[40]“不可令食粘硬毒物……不可令劳暮夜之食。”[41]

老人身体衰弱,气候的变化极易诱发各种疾病。陈直特别强调,老人的饮食调养一定要根据四季气候的冷暖变化而有所改变,“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惟酒不可过饮,春时人家多造冷馔米食等,不令下与。如水团、兼粽,粘冷肥僻之物,多伤脾胃,难得消化,大不益老人”;[42]“其饮食之味,当夏之时,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饮食温软,不令太饱,畏日长永,但时复进之。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若须要食瓜果之类,量虚实少为进之。缘老人思食之物,若有违阻,意便不乐。但随意与之,才食之际,以方便之言解之。往往知味便休,不逆其意,自无所损。……细汤名茶,时为进之,晚凉方归”;[43]“当秋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其新登五谷,不宜与食,易动人宿疾”;[44]“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大寒之日,山药酒、肉酒,时进一杯,以扶衰弱,以御寒气。……冬燥,煎炉之物,尤宜少食。……如冬月阳气在内,虚阳上攻。若食炙煿燥热之物,故多有壅噎痰眼目之疾,……晨朝宜饮少醇酒,然后进粥”。[45]陈直所力倡的这些老人饮食调养的主张超越了单纯的饮食养生范畴,像子女亲自为父母调制饮食;对于老人想吃但不利于老人养生的食物,子女并非简单地拒绝,而是让其少食,软言承欢相劝。这些作法实际上是把老人的饮食调养同维持老人的心境愉悦结合起来,这些亲情化的做法与饮食调养互相促进,更有利于老人的养生。

《养老奉亲书》一书也继承了唐代孙思邈确立的食治为先的思想。在“饮食调治”一节称:“若有疾患,且先详食医之法,审其症状以食疗之,食疗未愈,然后命药,贵不伤其脏腑也。……其水陆之物为饮食者,不啻千品,其五色、五味、冷热、补泻之性,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与药无殊。……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况是老人之疾,慎于吐利,尤宜食以治之。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此养老人之大法也。是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医药扶持”一节亦言:“若身有宿疾,或时发动,则随其疾状,用中和汤药顺三朝五日,自然无事。然后调停饮食,依食医之法,随食性变馔治之,此最为良也。”

在具体的食疗方法上,本书对老人的食疗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富有创新意义的见解。在“食治老人诸疾方”中,陈直共收录养老益气、眼目、耳聋耳鸣、五劳七伤、虚损羸瘦、脾胃气弱、泻痢、渴热、水气、喘嗽、脚气、腰脚疼痛、诸淋、噎塞、冷气、诸痔、诸风等十七种老年病症的食疗方剂162 个。在这些食疗方剂中,作者大量采用动物“杂碎”作为食疗配膳,所用到的动物“杂碎”有:白羊头蹄、白羊头、水牛头、乌驴头、兔头、鹿头、猪颐、大羊尾骨、大羊脊骨、白羊脊骨、羊脊掦肉、羊髓、鹿髓、鲤鱼脑髓、水牛皮、猪肚、媞猪肚、羊肝、青羊肝、猪肝、媞猪肝、乌鸡肝、猪肾、鹿肾、羊肾、猪脾、羊血、猪肪脂、野驼脂、雁脂、乌鸡脂等。

在具体食疗饮食品种上,有粥、索饼、馎饦、饨馄、饭、饼子、煎饼、煮菜、炙菜、蒸菜、煨果、熟脍、生脍、羹、臛、乳、煎、饮、汤、汁、茶、酒、散等。它们之中既有各种主食,又有多种菜肴,还有茶、酒、乳、汤等,基本涵盖了宋代日常食品、饮品的种类。从各种食品、饮品出现的次数来看,最经常采用的形式是粥羹(含臛),其次是汤饮。其他形式的食疗饮食也以煮制为主,多制作得十分软烂,利于病人的消化吸收。和宋代的其他食疗著作一样,本书所列的食疗配膳特别注重食物本身所具有的医疗作用,药物配伍较少或几乎不用,是名副其实的食疗。(www.xing528.com)

在服用时,本书食疗饮食多以空腹趁热食用为主,如“食治老人诸疾方”之“食治老人耳聋不差鲤鱼脑髓粥方”载:“鲤鱼脑髓(二两)、粳米三合。右,煮粥以五味调和,空腹食之。”除此之外,在前代的基础上,本书还探索出不少其他更为有效的食疗服用方式。如“食治老人诸疾方”之“食治老人五淋、秘、小便禁痛、膈闷不利蒲桃浆方”载:“蒲桃汁(一升)、白蜜(三合)、藕汁(一升)。右相和,微火温,三沸即止。空心服五合,食后服五合,常以服之殊效。”这是空心与食后相配合的服用方式。又如“食治老人痔病、下血不止、日加羸瘦无力、鸲鹆散方”载:“鸲鹆(五只,治洗令净,曝令干)。右捣为散,空心以白粥饮服。二方寸匕,日二服最验。亦可炙食任性。”这是与粥一起服用的方式。本书还发明了两种食疗饮食先后配合的食疗方法,“治老人大虚羸困,极宜服煎猪肪方”载:“猪肪(不中水者半斤)。右入葱白一茎于铫内,煎令葱黄即止,候冷暖如身体,空腹频服之,令尽。暖盖覆卧至日晡,后乃白粥调糜,过三日后宜服羊肝羮。羊肝羮方,羊肝(一具,去筋膜,细切)、羊脊掦肉(二条,细切)、曲末(半两)、枸杞根(五斤,剉,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四升,去滓)。右用枸杞汁煮前羊肝等,令烂,入豉一小盏,葱白七茎,切,以五味调和作羮,空腹食之。后三日,慎食如上法。”

《寿亲养老新书》封面

本书作为一本专为老年人所写的食疗专著,也继承了唐代食疗因人、因地、因时而膳的传统。书中所载的不少食疗方剂也考虑到了地域、季节等因素对食疗效果的影响,如“食治老人膈上风热、头目赤痛、目赤忼忼竹叶粥方。竹叶(五十片洗净)、石膏(三两)、沙糖(一两)、浙粳米(三合),右以水三大盏,煎石膏等二味,取二盏去滓,澄清,用煮粥,熟入沙塘食之”;[46]“食治老人上气急喘息不得、坐卧不安猪颐酒方。猪颐(三具细切)、青州枣(三十枚),右以酒三升浸之,若秋冬三五日,春夏一二日。密封,头以布绞去滓,空心温任性渐服之,极验。切忌咸热”。[47]上面两则食疗方剂中的“浙粳米”、“青州枣”,就是考虑到了不同地域所产食物具体质地、性味的差异。其中,“浙粳米”性温,与北方所产性凉的粳米不同。后则食疗方剂中的“秋冬三五日,春夏一二日”,则考虑到了季节因素对具体食疗效果的影响。

元大德年间(1297—1307),邹铉对《养老奉新书》进行增补,在该书的后面又续补了三卷,并与陈直之书合为一编,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邹铉,号冰壑,又号敬直老人,福建泰宁人。关于邹铉增补的三卷,内容较为杂乱。前一卷为古今嘉言善行72 事,后二卷涉及寝、兴、器、服、粥、药石等方面,并附妇人、小儿食治诸方,共256 条。其中还有祝寿诗词,连篇载入,故显得冗杂。不过总的看来内容还较丰富,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值得今人去认真挖掘、研究。[48]

《寿亲养老新书》的版本有元至正二年(1342)刻本、明万历四年(1576)西夏揆文院重刻本、清《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十八年(1848)瓶花书屋刻本、同治九年(1870)河南聚文斋刻本等。1990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清同治刻本,列入“气功养生丛书”。2007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黄瑛的整理本,列入“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另外,1988 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还出版有《养老奉新书》的校注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