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展学生表达能力:童诗易诵易记,情感倾诉表达的出口

拓展学生表达能力:童诗易诵易记,情感倾诉表达的出口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童诗比起其他文学体裁,形式更自由,题材更广泛,又易诵易记,并且学生的情感更易在诗歌里找到倾诉、表达的出口。诸如《月亮船》等诗体文章,大多数高年级学生还铭记在心。教材的编写,可能出于识字编排规律及德育渗透的考虑,一些诗歌的入选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且入选诗作俱是成人作品,比较强调教育责任,不如学生自己写的作品富有质朴稚拙的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

拓展学生表达能力:童诗易诵易记,情感倾诉表达的出口

童诗比起其他文学体裁,形式更自由,题材更广泛,又易诵易记,并且学生的情感更易在诗歌里找到倾诉、表达的出口。而面对重结构、重主题、重篇幅的记叙文,再加上课堂上我们把语文课简化成了学习字词意义、分析句子结构、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辨别修辞手法这样一套单调乏味且烦琐冗长的形式,使同学们望而生畏。在这种种情况下,儿童似乎更喜欢诗歌。

我们在低年级某个班级曾做过一次调查,让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是哪篇课文,结果有八成学生喜欢韵律感强的诗歌及诗歌体韵文。诸如《月亮船》等诗体文章,大多数高年级学生还铭记在心。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出发,烦琐冗长的篇章极易造成心理上、视觉上的疲劳,进而产生排斥心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更喜欢吟诵那些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诗化的语言。教材的编写,可能出于识字编排规律及德育渗透的考虑,一些诗歌的入选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且入选诗作俱是成人作品,比较强调教育责任,不如学生自己写的作品富有质朴稚拙的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缺少了意境与情趣,它只能是分了行的、有着诗的外在形式的文字,它的枯燥乏味,造成了学生与诗歌的双向疏离,往往在孩童的脑海里形成了“诗歌=口号”这样一个概念。儿童文学评论家刘崇善曾指出,近年来,儿童文学往往被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教育工具,往往不顾读者对象的特殊情况,仅从教育需要出发,也不问少年儿童是否接受,甚至对文学的功能做片面地、狭隘的理解。儿童文学必须重视儿童本位的问题,就是在遵循一般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条件下,考虑到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使其符合一定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不同情况。

什么才是儿童喜欢写、喜欢读的童诗呢,在这里我们撷取学生自己写的几首诗:

妈妈/你下班回来啦/快喝口茶//妈妈/摸摸我的头发/今天怎么啦//妈妈/我想买个布娃娃(www.xing528.com)

雨中/一位妈妈嘱咐孩子/路上当心滑/上课要专心/放学快回家/别在路上转悠/……/孩子连点几个头/妈妈的嘱咐/春雨般繁多/春雨般悠长//孩子在路上/尽玩花样/倒着走/斜着走//孩子/撑着伞/就忘了/伞外在下雨

学生们正是以他们天真的目光、独特的角度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诗中虽然没有什么可值得推崇的品质精神,然而孩童的天真、诗意盎然的画面都使人感到愉悦。不管从德育的角度出发,还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诗歌都不应成为学校练习写作的禁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