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教育化学教科书变革研究结果与分析

基础教育化学教科书变革研究结果与分析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1教科书插图比重的统计(注:本图数据来源于表6-1,因此“插图/字数”表示每千字的插图的数量,如2001年版此值的计算为423/285=1.48。

基础教育化学教科书变革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插图总体数量统计分析

五个版本教科书插图、字数和页数总量的统计结果如表6-1。

表6-1 教科书插图总体数量的统计

(注:①插图统计范围是指从目录前的彩图到附录之前的所有内容;②教科书中一个图标内含多幅图的,按一幅统计(以下除表6-5外均同);③1978年版的字数数据在相应版本未列出;②1978年版、1982年版和1987年版使用32K纸张印制,1995年版和2001年版使用16K纸张印制;④“字数”是指相应版本教科书总字数,“页数”指除目录、附录之外的页数总和。)

根据表1计算各版本插图/页数、插图/字数的值,如图6-1。

图6-1 教科书插图比重的统计

(注:本图数据来源于表6-1,因此“插图/字数”表示每千字的插图的数量,如2001年版此值的计算为423/285=1.48。)

由表1和图1可知,(1)教科书插图数量随版本更新而逐步增长,1978年版、1982年版和1987年版数量变化不大,1995年版增至200幅,2001年版较1995年版增加逾100%,增至423幅,几乎为1978年版的四倍;

(2)1982年版和1987年版字数相同,1995年版和2001年版较前述两个版本相比字数总量上升较大(上涨40%以上);

(3)各版本页数变化不大,其中1987年版页数最多,为273页;教科书改为16K印刷之后,页数有所下降,但内容容量几乎翻倍;

(4)1978年版、1982年版和1987年版的插图/页数变化不大,在0.45左右,1995年版升至0.88,几乎为前三版的两倍;2001年版骤增至1.61,接近1978年版的4倍;

(5)1982年版、1987年版和1995年版三个版本教科书每千字插图分别为0.6、0.68和0.78,2001年版新课标教科书增至1.48,较大纲教科书相比变化明显。

2.2 插图类型的统计分析

参阅邓峰、钱扬义等对化学教材的图像系统分类,[4]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插图按表现形式分为图片和表格两类。以图片和表格数量占当年版本教科书插图总量的比重计算可得五个版本教科书图片和表格所占比重,数据如下,1978年版至2001年版的图片所占比例分别为:87.3%、84.3%、85.1%、83%、77.3%;相应地表格所占比例分别为:12.7%,15.7%,14.9%,17%,22.7%。其中图片包括章图、实验图、微观或原理模拟图、知识点结构图、实物图及其他等五种,表格可以分为实验探究表格和知识点表格两类。

章图是指在教科书章节之前引入内容的插图;实验图包括实验现象图、实验装置图、操作示意图等;微观或原理模拟图反映的是化学微观反应过程或原理模拟;知识点结构图是反映知识点的联系、区别的图画;实物图及其他包括肖像图、照片以及直接反应生产生活的绘画等。五个版本教科书插图类型的分类统计列表如表6-2。

表6-2 教科书插图类型的统计

续表6-2

[注:表中各项数据前者为插图数目,括号中数据为相应项目占当年版本的百分比/%(表6-3—表6-6同)。]

由图片和表格数量占当年版本教科书插图总量的比重数据和表6-2知,(1)五个版本教科书中图片所占比例均高于表格所占比例,均约占当年版本的80%以上,但后者已经由1978年版的12.7%增长到2001年版的22.7%。表格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时,能很好发挥其作用,能简明表达其意。教科书更重视表格的应用表明教科书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简明;

(2)1995年版之前的教科书均没有出现章图,而1995年版和2001年版也不是所有的章节都有章图(如1995年版共8章,只有6幅章图)。章图所占比例虽小,但却可以起到引入本章内容的作用,使教科书内容结构更加清晰;

(3)实验图在1978年版、1982年版、1987年版三个版本均占60%以上,1995年版下降到50.5%,而2001年版陡然下降到22.2%,究其原因,2001年版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图大部分为特殊实物图(表明实验操作、现象的照片)所代替,即可划归为实物图。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照片的编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中的照片对比自己所做实验,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照片,教学过程更加充实、逼真;

(4)五个版本微观或原理模拟图的数量基本呈下降趋势,所占比重也在不断缩小。初中化学课程只在初三(现为九年级)才开设,化学课的内容也大多是比较简单的反应过程、反应现象、物质性质等。微观反应机理和物质反应原理在大纲中要求较低,在教科书插图中所占比例很小就不足为奇了;

(5)知识点结构图在各版本教科书中所占比重较稳定,绝对数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01年版达到47幅。知识点结构图能十分明确地表明特定章节的知识点分布及其结构,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6)1978年版、1982年版和1987年版实物图及其他的数量和比重均变化不大(数量7幅左右,比重6.6%左右),1995年版增至36幅,比重18.0%,而到了2001年版更是增至167幅,比重39.5%。实物图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表明我国摄影、印刷技术的提高,进而反映我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能更加生动、逼真地表现所要讲述的知识,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7)实验探究表格在前四个版本的变化不大,2001年版增至49幅,比重占到此版本的11.6%。新课标理念提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显然教科书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实验探究表格数量的增加,符合新课标要求;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知识点表格在各版本所占比重变化不大,2001年版增至47幅。前文已述,表格能清晰简明地表达其意;表格的应用,更能体现知识的逻辑性。

2.3 插图内容的统计分析

依据初中化学教学要求,并融合新课程理念,将初中化学教科书插图按内容分为大纲知识和拓展知识两部分,其中大纲知识包括基础理论和实验。五个版本教科书插图内容总体分类统计作图如图6-2。

(www.xing528.com)

图6-2 教科书插图内容总体分类统计

(1)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原理、微观结构等,按照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将其分为元素原子分子理论、物质理论、反应理论三类;

(2)实验部分是指操作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相关内容,按照实验图的表现内容,分为现象、仪器药品、装置、操作、数据表格及其他等五类;

(3)拓展知识部分是指与教学有关但并不在大纲要求范围的内容,按照其表现的内容不同分为人物、科技劳动成果、自然景观和其他。

根据以上分类标准,五个版本教科书插图内容的分类统计如表6-3。

表6-3 教科书插图内容的统计

由图6-2和表6-3知,(1)各版本大纲知识所占比重均高于拓展知识,但大纲知识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到2001年版大纲知识只占52.0%,较1978年版下降了近40%;相反拓展知识所占比重的逐年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查看各版本教科书,并对比上表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978年版教科书基本只是传授大纲知识(占到89.9%),而1982年版、1987年版和1995年版则更注重双基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2001年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5]

(2)基础理论在各个版本教科书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78年版的26.6%下降到2001年版的13.7%,几乎下降了一半;实验所占比重先升后降,且1987年版及之后三个版本下降幅度较大,到2001年版只占38.3%。综合(1)所述,拓展知识增加,大纲知识相对减少,其原因有两点:首先,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所变化,如1978年版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微观原理,之后的版本则不要求学生掌握等;其次,大纲知识的减少,并不表示大纲要求降低,而是编者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类,将不需要的知识点删去,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增加的拓展知识的结果,这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发展;

(3)基础理论插图中,原子分子元素理论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物质理论基本也呈现下降趋势,反应理论的比重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三者在五个版本教科书中所占比重趋于均衡;

(4)实验图中,表征实验现象的插图数目呈现上升趋势,所占比重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仪器药品插图数量和比重都变化不大;实验装置的插图数量逐步增加,比重先升后降;实验操作的插图数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1978年版、1982年版和1987年版中所占比重均为16.5%,随后下降,到2001年版只占5.9%;数据表格及其他插图在前四个版本中的数量和比重都很小,2001年版陡然增至43幅,占当年版本插图总数的10.2%。综合表1,总体而言,大纲教科书中探究实验插图的比重很小,符合大纲要求;而2001年版新课标教科书的实验探究插图比重增大,符合新课标对学生实验科学探究的要求;

(5)拓展知识插图中,1978年版、1982年版和1987年版三个版本均没有人物图,1995年版和2001年版适当出现了人物图。人物图多是化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如拉瓦锡),有些是能引起民族自豪感的人物(如侯德榜)。人物图的出现,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史,另一方面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正确价值观。劳动成果图的数量和比重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力度加大,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而带动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高新科技劳动成果不断涌现;自然景观的数量和比重基本呈现增加趋势。“其他”图的类型较多,数量和比重基本呈现增加趋势。教科书引用这些插图,有助于教师将STS的课程理念融入教学。

2.4 插图形式的统计分析

综观五个版本教科书,插图所采取的形式主要包括照片、卡通、写实、表格、线图等五种。

表6-4 插图形式的统计

由表6-4可知,(1)照片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版近40%的插图都采用照片的形式;

(2)1978年版到1995年版的大纲教科书均未出现卡通的形式,2001年版新课标教科书出现26幅卡通插图。卡通插图通过归纳、比喻、变形的手法来塑造各种形象,对表现知识有独特的效果;

(3)写实类插图在1978年版到1995年版四个版本中所占比重一直较高,在70%以上,但2001年版只占25.1%,原因是2001年版将很多大纲教科书(指1978年版至1995年版四个版本的教科书)的写实类用照片代替;

(4)表格所占比重在前四个版本变化不大,2001年版占到总数的25.8%;

(5)线图所占比重在五个版本均不大,不超过4.0%。线图一般表示数量关系,如“常见盐的溶解度”插图等。由于初中化学课程出现的一般是化学基础知识,对计算要求不高,对有关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数据的要求也大都是定性了解,因此线图在初中化学教科书的比重合理。

2.5 插图组合方式的统计分析

前述所有表格和图表均将教科书插图中一个图表包含多幅图的按照一幅图统计,现将单图和组图数量及比重统计如表6-5。

表6-5 插图组合方式的统计

由表6-5可知,(1)各版本单图数量均占当年版本的70%以上,其中1982年版单图所占比重最大,为86.0%,;各版本组图数量均约占当年版本的10%-30%,其中2001年版组图比重最大,为25.3%;

(2)各版本单图数量总是大于组图数量,其中1982年版单图/组图比例达到最高的6.62,1982年版之后单图/组图比重下降,说明组图所占比重上升(2001年版组图比重达到25.3%)。组图能更简明地反映出化学反应历程的各个阶段、物质转化过程等;相比单图而言,组图的信息更加丰富,逻辑性更强。

2.6 STS类插图的统计分析

STS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主题,以下就五个版本教科书STS类插图进行统计,结果如表6-6。

表6-6 STS类插图的统计

由表6-6得知,由于科技、科教事业的发展,教科书中直接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插图也越来越多,也更加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1978年版化学教科书大部分笔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强调“双基”以学科为中心,联系社会生产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很少;教科书发展到1982年版,教科书中除包含1978年版中“氧炔焰”这个与实际生活直接联系的内容外,还增加了防毒面具灭火器、煤炉取暖、沼气利用等四幅此类图;此后1995年版乃至2001年版,编者逐步认识到,化学教育除要加强“双基”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等,大量STS插图的出现,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力度,体现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