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余上沅:表演观融合写实与写意,探讨真实效果

余上沅:表演观融合写实与写意,探讨真实效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余上沅看来,“真实”是表演要达到的效果,但演员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表演,而非生活。综上所述,余上沅的表演观是融合他自己定义的“写实”与“写意”的,而无论“象”真,或“是”真,“真实”都是逃不开的话题。在表演之前,必须把人物的事件、目的搞清楚,有了做动作的真实欲望,才能调动起表演的积极性,否则只是在表演情绪,表演不会真实。

余上沅:表演观融合写实与写意,探讨真实效果

可以说,国立剧专的研究者是站在“写实”的立场去理解莎剧,呈现人性丰富的层面,而对于余上沅来说,最紧要的却是要把莎剧搬上舞台,让演员能够演出这些丰富而生动的角色。那么余上沅们又是如何来指导演员的表演呢?

余上沅的表演观可谓多元而复杂,早年他曾批评过“写实”的表演观,这里的“写实”主要针对那些坚信舞台幻觉的观念,他认为莫斯科艺术剧院就秉持这样的观念[25];余上沅则认为舞台上的一切都是假的,演员就是在扮演角色,“表演是‘象’真,并非‘是’真”[26],他将之命名为“写意”的表演,并认为中国戏曲就是“写意”表演的代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余上沅所谓“写实表演”与“写意表演”的分歧在于对“真实”的认识。在余上沅看来,“真实”是表演要达到的效果,但演员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在表演,而非生活。同时,演员需要一定的技术与手段达到“真实”的表演,余上沅对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员的能力非常推崇,他也翻译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生理查德·波尔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vsky)的文章《表演艺术的基础》,并且在1948年导演《威尼斯商人》时,要求演员运用斯氏的表演方法“真听真看真思想”。但他同时也认为,表演方法并非只有这一种,他更推崇的是不在乎外表写实的演员杜丝(Elea Nora Duse)、波恩哈特(Sarah Bernhardt),他认为“以内心的了解所发出的音调、动作、情绪,与观众以神秘的暗示”[27]的表演更能体现表演艺术的妙处。综上所述,余上沅的表演观是融合他自己定义的“写实”与“写意”的,而无论“象”真,或“是”真,“真实”都是逃不开的话题。

从国立剧专莎剧实践的角度来看,为了达到“象”真的目的,余上沅与他的同事们努力在台词与动作上下功夫。莎士比亚语言对演员是一大难题,有大段大段的台词,非常考验演员的语言功力。在第一次上演《威尼斯商人》之前,余上沅说道,莎氏剧大多是无韵诗体,照英美的标准演出,应该读得铿锵抑扬,听来十分悦耳。梁实秋的莎氏译本用的是有节奏的散文,然而目前国内对如何诵读这样“有节奏的散文”并无既定的方法,以旧戏的韵白或者文明戏的调子来处理都不恰当。他们经过研究,决定从从容容说下去,让观众听得明白,并且不生厌即可[28]

然而,在余上沅那里可以“从从容容说下去”的莎剧台词,在演员那里却毫不从容。剧专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口音南腔北调,余上沅要求学生在舞台上说“国语”,但当时的同学并非人人国语都讲得很好,因此,在练习吐字发音时,首先就要求吐字的声韵准确。发音是一方面,理解又是另一方面。陈奇回想起当年扮演《威尼斯商人》的鲍西亚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台词。她没想到莎士比亚的台词竟是那么难念、那么难懂,排练时尽管念出来了,却像白开水一样寡淡。导演余上沅很不满意,让她把台词弄弄好。陈奇于是向吴仞之求助,吴仞之一口常州话,却答应帮陈奇辅导台词,他依靠的是对莎剧的透辟理解。吴仞之逐字逐句地帮陈奇分析台词的意思,把台词所蕴含的感情告诉她。吴仞之英语很好,能阅读莎剧原著,更能体会到莎剧的韵味,他用标点符号点顿诗句,并在上面注明高低快慢停顿的节奏符号,让陈奇根据这些符号进行诵读。随着对剧本的理解加深,加之标点与节奏符号有效地帮助陈奇找到莎剧的韵律,使她渐渐地可以将角色内在的欲望与情感表达出来,而说出的台词竟也高低婉转、活泼抒情,变得非常好听了[29]。演员在莎剧台词上的如此进益在当时的中国是尤为难得的,这与国立剧专对莎剧的准确解读而得到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教师给予训练方法上的引导使得学生提升塑造人物的能力是分不开的。莎剧演出的台词也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尤其是剧词的吐白,没有勉强且能表达情趣,使观众能够神往”[30],“叶仲寅小姐扮演的波西亚最使人满意的,她的聪明活泼,在言语举动间完全流露出来,……(拿利薇)那由喉咙里流出来的字句,好像一串串珠子滚下来似的。要是把她比做春天的黄莺,是再恰当没有的”[31]。(www.xing528.com)

演员的动作是表演的基础。由于没有更多对古典剧动作的研究,余上沅决定在莎剧表演中“与其多动,不如少动。在稳静的姿势之下,让观众少分精神,而多注意于听清楚剧中的词句。在必须动作的时候再用动作,还来得更有力量”[32]。而在具体的排戏过程中,余上沅借鉴了斯氏体系中的金科玉律——真听真看真思想,陈奇说这是影响了她整个演艺生涯的表演方法,而她就是在剧专排练莎剧时获得这个方法的。在表演之前,必须把人物的事件、目的搞清楚,有了做动作的真实欲望,才能调动起表演的积极性,否则只是在表演情绪,表演不会真实。在与对手的配合中,真的去听对方在说什么,看对方的动作,并产生真实的交流与反馈,舞台上才会有微妙的化学反应。陈奇说她在与扮演巴塞尼奥的田凯演对手戏时,真的找到了恋爱时怦然心动的感觉,恋爱戏因而看上去非常感人,只有演员有了“欲望”,观众才会有看下去的欲望[33]

而在1937年版《威尼斯商人》里,鲍西亚扮演者叶子满含深情地回忆起扮演夏洛克的老搭档张树藩:“最后大公爵裁决,没收夏洛克全部财产充公。这时全体陪审人员欢呼聪明的法官……我当时在舞台上望着他那身长的背影驼了下去,竟像泄了气的皮球,失败了,一切都完蛋了!慢慢地拖着脚步,横穿舞台下场。这出戏太动人了,连我在舞台上看到他失败的背影都很吸引人。”[34]即使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光凭叶子的这一番描述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幕的震撼与动人。导演通过一个非常大的舞台调度——“横穿舞台下场”给了夏洛克充分展示动作、表现心理的机会,而夏洛克不用一句台词,仅凭几个动作——“背影驼了下去”“泄了气的皮球”“慢慢地拖着脚步”,充分展示了内心复杂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夏洛克的失意,甚而犹太民族的悲剧,再甚而中国当下的悲惨处境,可谓是整场的高光部分。同样被观众称道的还有第一幕第六场夏洛克失去了女儿时的叫唤,“在台上十几声的叫唤,流动那些部位,每一次都是个杰作,每一次在电影上都可来个特写镜头[35],经过演员的处理,夏洛克在人们心中不再仅仅是那个凶狠残暴、贪婪自私的高利贷者,而有了令人同情的一面,人物的形象更为饱满与丰富,而演员的表演不知是否也已达到了余上沅心目最高级的表演艺术——“以内心的了解所发出的音调、动作、情绪,与观众以神秘的暗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