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医院医疗管理指南及三级质量结构

现代医院医疗管理指南及三级质量结构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特殊门诊的管理:对于专家门诊、健康体检、医疗保险、危重疑难患者就医应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卫生资源的利用。医院质量管理包括结构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和终末质量管理,称为“三级质量结构”。

现代医院医疗管理指南及三级质量结构

广义的医疗管理包括技术和质量管理,其内容包括门(急)诊管理、住院管理、护理管理、诊疗技术管理等。

1.门(急)诊管理

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方式,门(急)诊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门诊人员的管理:包括对出诊医师和门诊工作人员的管理。门诊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综合体现,医师是门诊的主要技术力量,必须认真遵守医疗技术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应重视人员和技术的配置,建立高效的门(急)诊管理指挥系统。②就诊流程的改进:提高门诊工作效率的关键在于改进患者就诊流程。利用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现代物流传输方式,改变就诊环节多、手续烦琐的问题,不断完善方便、快捷、优质、高效、低耗的门(急)诊模式。③特殊门诊的管理:对于专家门诊、健康体检医疗保险、危重疑难患者就医应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卫生资源的利用。④门诊就医环境创造温馨优美的诊疗环境,树立良好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形象,营造浓厚的健康宣教氛围。

2.临床科室管理

临床科室是医院实现其功能的最基本单元,是医院宗旨、方向的最具体体现,临床科室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医疗质量控制:对于诊断、治疗、手术的关键环节加以控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努力提高基础理论与技术水平,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②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体现在完成医院质量指标,例如加快病床周转、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医疗费用等;③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建立医患沟通的机制,达到医患双方诊疗疾病、恢复健康的共同目的;④对医疗缺陷和医疗风险的管理:加强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及时解答患者关于医疗、收费等方面的问题,发生医疗事件争议时,要告知处理程序和解决途径,建立各种风险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3.护理管理

医疗和护理是疾病诊疗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的人员、技术、设备及信息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过程。护理工作的特征主要有专业性、实践性、服务性、连续性、安全性、多专业协作等。良好的护理质量为正确、及时、全面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前提。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有制度建设和落实、整体护理与基础护理、知识与技术培训、病区管理等内容。

4.医技科室管理(www.xing528.com)

医技科室是为患者提供检验和检查,协同临床进行疾病诊疗的科室,包括检验、影像、超声、功能检查、病理等专业检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医技科室的专业能力趋向高度专业化,功能在不断拓展,对医院效率和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

医技科室的管理重点有:强化服务患者、服务临床一线的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注重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高诊疗质量;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学科技术水平;加速人才培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等。

5.药事管理

药事管理指医疗机构内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业务管理(包括调剂管理、药库管理、临床用药管理、医院制剂管理等)、技术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等。

6.医院质量管理

医院质量是以医疗卫生工作为中心的医学服务质量。它强调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统一,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保健、预防等特异性医学服务和营养卫生、心理、生理服务等非特异性医学服务。医院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医院各项工作质量而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和工作环节,实施计划、决策、协调、指导及质量信息反馈和处理等以质量为目标的全部管理过程。医院质量管理包括结构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和终末质量管理,称为“三级质量结构”。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完整的医疗质量控制应是以个体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院级质量控制三个层次展开。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制订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医院质量管理方案;②开展经常的、系统的质量教育;③制订、修订、贯彻执行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建设;④选用适当的质量管理形式,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⑤建立质量信息系统,开展质量监测和质量评价,发展、提高质量控制技术;⑥建立和发展质量保证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