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摇篮里的孩子:北京电影学院70周年纪念随想

摇篮里的孩子:北京电影学院70周年纪念随想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国家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从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成立,到搬入现在的北京新街口外大街小西天25 号。在这之前,北京电影学院被四分五裂地“肢解”,被停止办学。“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在“文革”结束后,只留下北京电影学院一家还在朱辛庄。

摇篮里的孩子:北京电影学院70周年纪念随想

现在的学校校址——蓟门烟澍的西土城路四号,是1985年才开始陆续搬回,到1986年才全部搬完的。人们对新建校园的感观,尤其是外国记者,仿佛没有新鲜感,更多谈论的是对朱辛庄校址极大的兴趣。大多数媒体采访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和78班的电影人、同学的时候,对于他们的话语中所说的朱辛庄时期的北京电影学院感觉上很钦佩,很折服。

其实,作为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同学口中的朱辛庄,是被赋予和施予了光环的“朱辛庄”。它有点像“第五代”中国电影的革命圣地“延安”。所以,关于校旧址的新闻报道,大家也一直是非常好奇的。再加上是怀有善意的同学“添油加醋”,那些有趣的奇闻逸事,总是仿佛在和讲故事的人一起成长。

我突然记起,作为学校的教师,毕业以后,我多次陪同访问者、记者(英国德国、美国、法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重回、访问电影学院的旧址。每次的心境完全不一样,看到的环境,在很多年前,当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曾经走过。有的没有什么改变,有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间的流逝,很多的视觉和感觉都变化了。还是游走在此地,有时会感觉时间和命运,交叉出了另外的一个东西。当时,我们这些同学选择的道路、环境和大学生活,现在看起来,仍然都是那么自然,感觉依旧是那么熟悉和亲切。

每次回去的时间不同,感情也十分不一样。尽管都是我在介绍,但是,每次介绍的情况,也完全不一样。

一些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是历史研究者,在过去,都会问到一个问题:国外大学不但历史悠久,校址和校舍也几乎是不会迁址的,除非是遭逢战乱。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认为,为什么和平时期的中国,在如此之大的北京,却容不下一个普通的、唯一的国家电影艺术院校?他们不明白,北京电影学院在历史的进程中,颠沛流离,几经搬迁,不知道究竟为了什么。当被问到这个非常尴尬的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在回避,也在闪烁,不知道应该怎么样说。这是涉及国家历史,涉及学校历史的问题。很难讲述得透彻。(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78班,“第五代”在中国电影界的影响也许如日中天,在国外的影响也比较大,甚至被认为是更加神秘莫测的群体。特别是说到往事的时候,很多人认为,78班在1978年上学的地方,现在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改造,应该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当听到我们其他同学说起这个地方依旧存在的时候,大家竟然怀疑和不相信。

通常,我在介绍学校的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时候,当谈起过去,我说,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电影历史传承和渊源的新中国电影专业院校,有着深厚的电影文化积淀和光荣历史。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国家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其原址在西城区西四石老娘胡同,成立于1950年,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

从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成立,到搬入现在的北京新街口外大街小西天25 号。(具体的地点是现在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小西天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集团所在地。)“文革”十年,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戏曲学校四所艺术院校,集中被发配、迁至北京昌平县沙河镇(当时)的朱辛庄。在这之前,北京电影学院被四分五裂地“肢解”,被停止办学。1970年,被合并入江青的“杰作”,“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昌平朱辛庄)校址。“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在“文革”结束后,只留下北京电影学院一家还在朱辛庄。直到1985年,北京电影学院才部分辗转、迁至蓟门桥往北,西土城路4 号校址。到1986年,在中央领导和文化部领导、北京市领导的关怀下,学校才全部回到北京市内的现北京海淀区西三环西土城路4 号蓟门桥校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