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建起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成立70周年纪念随想

霍建起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成立70周年纪念随想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霍建起,1982年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做了十多年电影美工。霍建起将这一短篇小说改成了以女主人公姓名《暖》为题的电影。第五代电影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78班毕业生,著名导演霍建起导演霍建起(右一)和演员在一起1980年,霍建起与韩刚等人在山东龙须岛留影他不仅将生活艺术化和诗意化,还将对生活的理解倾注到这部影片中。

霍建起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成立70周年纪念随想

霍建起,1982年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做了十多年电影美工。

自1995年起开始自己执导电影,虽然加入导演行业的时间比较晚,但也成了中国著名电影导演。

他最广为人知的电影作品是《那山 那人 那狗》。同时,这部作品也是他获奖最多的电影作品。他的电影一贯带有唯美含蓄的文艺质感,是电影圈内公认的文艺片导演。电影主题讲述高考失利的儿子,开始子继父业的乡邮经历。影片宣扬了无私奉献、敬业尽责的精神,也着重展示父子情感的交流,二人从陌生、隔膜走向体贴、理解,儿子终于明白父亲“爱的缺失”的原因。影片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198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霍建起将这一短篇小说改成了以女主人公姓名《暖》为题的电影。利用自己对于影像的独特感知,利用自己对情感的诠释,用故事带领观众走入了井河的内心世界

第五代电影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78班毕业生,著名导演霍建起

导演霍建起(右一)和演员在一起

1980年,霍建起与韩刚等人在山东龙须岛留影

他不仅将生活艺术化和诗意化,还将对生活的理解倾注到这部影片中。在意境营造上小说和电影表现出了完全相异的境界,可以说各有千秋。从叙述方式、人物塑造、乡土意象、主题升华四个方面为读者呈现自然乡村中那个纯洁、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属于井河与暖永远无法触碰的爱情故事

《台北飘雪》给我们很多感悟。一部电影,吸引你的是什么?对于一部讲情感的电影来说,吸引我们的,还是能否让我产生代入感的情绪,能否让我们移情于主人公的情绪,能否让我们热泪盈眶的情绪。电影揣摩年轻人情意绵绵的表达,探讨情感中最细微和最美妙的、最难表达的东西。

78班同学(左起)尹力、李岩、韩刚、谢晓晶、张会军、李少红、霍建起、王鸿海、张丰毅合影

78班同学返校合影(左三为霍建起)(www.xing528.com)

最早的时候我们看电影,是一人拿一个马扎坐在那儿,拉来片子在那儿放映。

电影票,拿笔画一张就进去了,特简单。那个屋子也就能坐三四十人吧,到我们进里头的时候,得五六十人,坐不下了,然后监票的和管理人员说这怎么回事。大家坐那儿不说话,也不走,这其实就是一种渴望

霍建起获华表奖

通过看电影,我知道了伯格曼,知道了费里尼,知道了戈达尔这些大师们的作品。

比如说那时候看伯格曼的,刚入学没多久看《野草莓》,写的是一个老人的梦。梦哪说得清楚?我们看得也是懵懵懂懂的。看黑泽明的《罗生门》,其实也有点晕,怎么是三个结尾?除了它视觉的冲击力,又运用了怎样的表述?

这都是在电影史上非常经典的作品,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不是照搬,不是说我要按那个去再拍一个什么第五代。比较好的榜样就是凯歌、艺谋等这些人,他们开始创作的这种所谓的先锋性。

2003年11月,霍建起执导的影片《暖》荣获第16 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

大家四目相视,聊着天,低语着,互相擦肩而过,示意一下,不太说话,感觉有点像《花样年华》似的,感觉有一种韵律感,大家都在做着自己的理想,做着自己的梦想。

我觉得“第五代”生活在一个氛围里,像一家人,就是太近了,因为都住在一个房间。其实“第五代”的成长是一个整体的成长。

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样的时机和机会。时代造就的,是一群人和一个新的时期,一个新的中国电影出现在他们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