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珞珈忆,纪念1977级入校40周年返校聚会

珞珈忆,纪念1977级入校40周年返校聚会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校1977级返校聚会的创意来源于病毒系,这是恢复高考后成立的一个小系,当时与空间物理系同时成为全国重点学科。消息传到当年全校学生会主席胡树祥那里,举办全校聚会的想法产生了。随着校友的捐款、出力及安排具体事项,1977级全校返校聚会就这样开动起来了!这是1977级毕业后的第一次全校聚会,许多同学分别36年不曾见面。上午9:00,胡树祥宣布大会开始。

珞珈忆,纪念1977级入校40周年返校聚会

金明洁

2017年10月7日的珞珈山格外喜庆,700多位曾经的莘莘学子从世界各地、天涯海角回到母校欢聚一堂,庆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返校

全校1977级返校聚会的创意来源于病毒系,这是恢复高考后成立的一个小系,当时与空间物理系同时成为全国重点学科。鉴于病毒系太小,又与生物系关系密切,病毒系提议两系合办返校聚会,得到生物系的支持。当时的病毒系学生会主席提出2017年是我们进校40周年,当年的1977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平均年龄也该是60岁了,40+60,应该好好庆祝这个意义重大的100年。消息传到当年全校学生会主席胡树祥那里,举办全校聚会的想法产生了。胡树祥立刻与当年的各系学生会干部联系,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与支持,学校领导也非常支持这一活动。随着校友的捐款、出力及安排具体事项,1977级全校返校聚会就这样开动起来了!

走在校园里,到处可以看到一群群头发花白、穿着相同T恤的中老年人,大家朝着一个目的地——小操场前行。这是1977级毕业后的第一次全校聚会,许多同学分别36年不曾见面。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人相互握手,看看对方的名牌才敢叫出名字。虽说开始时彼此好像不相识,一旦相认,熟悉的感觉立刻被找了回来。

小操场上一片热闹,学弟学妹们拉着条幅,欢迎离校36年后重返校园的学长学姐们。回校的同学们找到自己所在的系,三两成群,有的相互诉说分别后彼此的生活经历,有的互留微信以保持联系,有的拍照合影留下珍贵记忆。

小操场见证了1977级学生的进校、毕业、成长与成功:当年,1 173名幸运学子通过高考走进武大,第一次新生入学大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40年后的今天,100来人已经离世,但仍有771人重聚这里,占总人数的2/3。大家欢聚一堂,感谢母校的栽培,同时也庆祝自己的人生抵达新高度。

上午9:00,胡树祥宣布大会开始。胡树祥向大家介绍与会嘉宾,校党委书记韩进及各位校领导出席了聚会。当老校长刘道玉的名字出现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胡树祥回顾了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最先提出恢复高考的是武大的老教授查全性先生,且立刻得到了许多老教授的支持。正是有了老先生们的提议,邓小平的拍板决定,才有了我们这些“文化大革命”后的首批通过高考进校的大学生,才有了我们这些幸运的1977级校友。

学弟学妹们朗诵的《珞珈赋》,抒发了我们对于母校的深深热爱之情;校宣传部制作的《我们这一代》,回顾了1977级学生孜孜不倦、积极向上的学习、进取精神,让我们每个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仿佛又回到了那遥远的学生时代。场上许多人抹着泪水感慨万千——4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又回到了亲爱的母校,又拾回了逝去的青春。

九一二操场,我们曾经在这里挥洒汗水,努力完成体育达标。今天操场上没有跑步和打球的人们,跑道上搭起了照相用的阶梯,我们以行政大楼为背景,以系为单位拍摄集体照。首先是全校集体照,老校长坐在我们中间,然后以系为单位拍照,这一下就看出了各系的阵容:人数最少的是病毒系,当年新兴的病毒系只有23名学生,毕业后36年过去,他们中间已有2人离世,今天回来了12人。

中午,大家来到桂园食堂,重温当年的学生生活。桂园食堂是原化学系食堂,如今修葺一新。几百位年过半百的老头儿老太太,排着长龙等待打饭的情景有些滑稽,却很有年代感。如今的食堂和以前大不相同,有十几种菜肴供大家自行选择,当年可没有如此“奢华”。记得最初是包伙,每到开饭,师傅拿着一个大勺,不论男女每人两勺,结果是男生不够吃,女生吃不完。后来情况有所改善,食堂实行饭票制,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菜肴,不过当时可供选择的并不多,钱包也不鼓。

午饭后,我们顺着小路朝着老图书馆走去。路边的这座鲲鹏展翅雕塑,是我们1977级全体同学毕业时为感恩母校捐赠的,它寄托了学校对我们的期待及我们对自己的勉励——愿我们毕业后像鲲鹏展翅纵情高飞。如今许多同学在各行各业都事业有成,他们不张扬、不浮夸,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沿着樱花大道来到老斋舍(现已改名樱园),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在樱花树下读书的自己。顺着高高的台阶向上爬,大家想起了当年争先恐后奔向图书馆抢座位的情景。图书馆坐落在狮子山顶,在学校这座最漂亮的建筑里,当年活跃着我们的身影。如今,这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已成为供人参观的校史馆。走进大门,眼前还是熟悉的场景,一排排书桌依然安静地立在那儿;当年,为了这里的一席之地,我们会在图书馆开门之前早早地在外面排队等候,每每开门的一瞬间,大家蜂拥而进,座位立刻满员。找到座位的人兴高采烈,没有座位的人无精打采,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我们坐在座位上,寻找当年的感觉。

我们第一次来到了图书馆的楼上——当年这里是不对学生开放的。墙上一幅幅照片展示着武大重要的历史人物,记录着武大的发展史。我们在参观中了解着学校的历史,重温着当年的大学生活。(www.xing528.com)

顶楼风景最好,一边是水天一色的东湖及其风景区;另一边珞珈山向我们遥遥招手,行政大楼及其他建筑隐藏在郁郁葱葱的绿色中,中国最美校园名不虚传。

参观完校史馆,我们顺着老斋舍的阶梯向下走。途中遇到一位两鬓斑白的游客,年龄看上去和今天满校园的老校友差不多大,他看着我们身上的T恤问:“你们是77级的吗?”“当然,今天返校的都是77级的!”他说:“我爸爸是78级的。”我们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我们比他爸还高一年级。这就是我们那一届的特点,集中了10年的考生,年龄跨度十几年,最小的应届生只有15岁,最大的老三届已经三十好几。

从老斋舍出来经过一片小树林,里面有不少石桌石凳,一看就是读书的好地方,也是谈恋爱的好去处。当年的武大,在全国高校中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学校最早实行学分制,学分修满即可提前毕业;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外系修课,当时我就在化学系修了好几门课。武大的开放还表现在不禁止学生谈恋爱。当时的中国高校大多禁止学生谈恋爱,还会在毕业分配时故意将恋人们分配两地,让他们天各一方,以示惩戒。而我们的老校长却说,77级大多是从农村、工厂及各行各业来的,年龄不小了,不让他们恋爱是不人道的,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行。感谢刘道玉校长,我们小小的23人的班级,竟有3对结成终身伴侣,另还有3人与外系同学成双成对。

这个小池塘,当年是一片乱糟糟的沼泽地。如今柳枝摇曳生姿,莲花顾盼生辉,棉花般的云朵映在水中,红鲤探着头吐出圈圈涟漪。

绕过小池塘,我们朝着生科院走去,下午的活动在那里进行。路边立起了一幢幢20世纪90年代后新修的建筑:万林艺术博物馆,由1979级校友陈东升捐资修建,正在展出武大人在南极考察取得的成果,是很好的科普教育基地;顺着小路继续向前,图书馆、物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一幢幢建筑各具特色,又保持了学校的整体建筑风格,让人感受到了母校的日新月异,却又不失传统魅力。

我们在生命科学学院与当年的老师团聚畅谈。生科院当时只有生物和病毒两个系,如今已发展到7个系了。30多位曾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都被请到了会场,老师、同学争相发言,气氛热烈温馨。大家回顾了过去,感谢母校和老师的培养和教育。

晚餐在珞珈山庄,终于又吃到了湖北菜!当年的热干面、豆皮、藕汤、红菜薹,大家如数家珍、记忆犹新。进餐期间,同学们纷纷上台纵情高歌,为晚餐增添了欢乐气氛。一时间欢笑声、歌唱声夹杂着清脆的碰杯响声,充满了整个大厅。

晚上我们又回到小操场,重温当年拿着小板凳看露天电影的情景。《女大学生宿舍》将我们拉回学生时代,这部电影就是在学校校园里拍摄的,真实讲述了我们的学生生活,让人倍感亲切;另一部是最近很火的《战狼2》,让同学中的海外游子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及时代的变迁。

紧凑、欢乐、兴奋、激动的一天结束了,这短短的一天跨越了40年,来之不易。感谢组委会的精心安排,让同学们在相聚时,真真切切地重温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让我们又年轻了一回。

2017年10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作者系病毒系1977级校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