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珞珈博雅文库·通识教材系列》序言优化

《珞珈博雅文库·通识教材系列》序言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即是学校大力推动通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成果,其整体隶属于“珞珈博雅文库”,命名为“通识教材系列”。“武大通识3.0”运行至今,武汉大学已形成一系列保障机制,鼓励教师更多地投入到通识教育教学中来。对于“立德树人”的武大教师,对于“成人成才” 的武大学子,对于“博雅弘毅,文明以止”的武大通识教育,皆为“任重而道远”。“武大通识3.0”开启以来,我们精心筹备、陆续推出“珞珈博雅文库

《珞珈博雅文库·通识教材系列》序言优化

小而言之,教材是“课本”,是一课之本,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语言载体;大而言之,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高校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也要有一流的教材体系。新形势下根据国家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努力构建一流教材体系,武汉大学成立了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设立了教材建设中心,为学校教材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流教材体系要注重教材内容的经典性和时代性,还要注重教材的系列化和立体化。基于这一思路,学校计划按照学科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业教育等类别规划建设自成系列的教材。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即是学校大力推动通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成果,其整体隶属于“珞珈博雅文库”,命名为“通识教材系列”。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学文化建设过程中,武汉大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融“五观”为一体的本科人才培养思想体系:即“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观;“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育人观;“厚基础、跨学科、鼓励创新和冒尖”的教学观;“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双重积极性”的动力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的观。为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武汉大学于2015年开展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并形成《武汉大学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武汉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优化通识教育顶层设计、理顺通识课程管理体制、提高通识教育课程质量、加强通识教育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汉大学就有学者专门研究大学通识教育。进入21世纪,武汉大学于2003年明确提出“通专结合”,将原培养方案的“公共基础课”改为“通识教育课”,作为全国通识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率先开创“武大通识1.0”;2013年,经过十年的建设,形成通识课程的七大板块共千门课程,是为“武大通识2.0”;2016年,在武汉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建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及其工作组,成立通识教育中心,重启通识教育改革,以“何以成人,何以知天”为核心理念,以“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两门基础通识必修课为课程主体,同时在通识课程、通识课堂、通识管理和通识文化四大层次全面创新通识教育,从而为在校本科生逾三万的综合性大学如何实现通识教育的品质提升和卓越教学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是为“武大通识3.0”。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那么通识课程如何脱“水”冶“金”?如何建设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金课?这无疑要求我们必须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教材资源建设等方面着力。

一门好的通识课程应能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养成、思维方式的拓展等发挥重要作用,而不应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点。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要认真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而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这为我们跨学科组建教学团队,多维度进行探讨,设计更具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内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毋庸讳言,中学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偏向应试思维,过于看重课程考核成绩,往往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初心。那么,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答案是:立德树人,脱“水”冶“金”。具体而言,通识教育要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增加小班研讨、单元小测验、学习成果展示等鼓励学生投入学习的环节,而不再是单一地只看学生期末成绩。武汉大学的“两大导引”试行“8+8”的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深受同学们欢迎。我们发现,小班研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深度思考,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课程教材资源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老师们精心编撰的系列教材,精心录制的在线开放课程视频,精心设计的各类题库,精心搜集整理的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等等,对于学生而言,都是精神大餐之中不可或缺的珍贵元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断更新、完善课程教材资源,并且教授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习不只停留于课堂,而是延续到课后,给学生课后的持续思考提供支撑和保障。(www.xing528.com)

“武大通识3.0”运行至今,武汉大学已形成一系列保障机制,鼓励教师更多地投入到通识教育教学中来。学校对通识3.0课程设立了准入准出机制,建设期内每年组织一次课程考核工作,严格把控立项课程的建设质量;对两门基础通识课程实施助教制,每学期遴选培训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担任助教,辅助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环节的开展;对投身通识教育的教师给予最大支持,在“351人才计划(教学岗位)”、“教学业绩奖”等评选中专门设定通识教育教师名额,在职称晋升等方面也予以政策倾斜;对课程的课酬实行阶梯制,根据课程等级和教师考核结果发放授课课酬。

武汉大学打造多重通识教育活动,营造全校通识文化氛围。每月举行一期通识教育大讲堂,邀请海内外一流大学从事通识教育顶层设计的领袖性人物、知名教师、知名学者、杰出校友等来校为师生做专题报告;每学期组织一次通识教育研讨会,邀请全校通识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管理人员参加,采取专家讲座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提升教师的通识教育理念;不定期开展博雅沙龙、读书会、午餐会等互动式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主题,邀请专家报告并研讨交流。这些都是珍贵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我们多渠道了解通识教育前沿和通识文化真谛,不断提升通识教育的理论素养,进而持续改进通识课程。

武汉大学的校训有一个关键词:弘毅。“弘毅”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于“立德树人”的武大教师,对于“成人成才” 的武大学子,对于“博雅弘毅,文明以止”的武大通识教育,皆为“任重而道远”。可以说,我们在通识教育改革道路上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将成为“教育强国,文化复兴”强有力的步伐。

“武大通识3.0”开启以来,我们精心筹备、陆续推出“珞珈博雅文库” 大型通识教育丛书,涵盖“通识文化”、“通识教材”、“通识课堂”和“通识管理”四大系列。其中的“通识教材系列”已经推出“两大导引”,这次又推出核心和一般通识课程教材十余种,以后还将有更多优秀通识教材面世,使在校同学和其他读者“开卷有益”:拓展视野,启迪思想,融通古今,化成天下。

周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