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挫折教育:探索59分的含义

挫折教育:探索59分的含义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开始关注挫折教育。重视是好事,但前提条件是,要先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在认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后,具体该怎么落实呢?换个角度看,这次打击难道不是一个难得的挫折教育的机会吗?

挫折教育:探索59分的含义

身为父母或老师,最不愿意、最害怕看到的,莫过于孩子因无法应对挫折而走极端的社会新闻事件。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开始关注挫折教育。重视是好事,但前提条件是,要先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王宗(Anita)老师提到,很多家长在谈及孩子的问题时,会说这样的话:“我一直告诉他,将来走向社会,不是谁都会哄着你、顺着你。我不顺着你的原因,就是怕你成长的过程太舒服,今后在外面承受不了任何委屈……”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故而刻意在生活中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去做事,很少夸奖和鼓励,并将其称之为“挫折教育”。

王宗(Anita)老师解释说:“这不是挫折教育,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创伤。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在自然而然遇到的挫折中有所感悟和收获,学会正确地看待挫折、化解挫折,而不是刻意制造障碍,让孩子去体验挫折。作为咨询师,我真的很心疼那些‘被挫折’的孩子。”

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这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就会出现。对学生来说,这种体验可能每天都会发生,比如:和同学闹了矛盾、丢了学习用品、考试成绩不理想、遭到老师的批评……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是,当这些问题发生时,有限度地介入,鼓励孩子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自2019年以来,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一直不间断地邀请王宗(Anita)老师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开展“社会情感学习(SEL)”的培训,其中“自我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王宗(Anita)老师强调说:“作为教师,当我们关注情绪调节时,我们考虑的是学生的认知再评价能力,以及他们的自我对话策略。如果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重新评估形势,让形势变得更积极、更关注问题和挑战,那么学生就会把这个形势视为一个他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认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后,具体该怎么落实呢?我想,孙秀林老师提供的这篇教育案例——《聊一聊,59分意味着什么》,可以提供一些教育启迪和借鉴:

六年级上学期的期中测试过后,教室内一片萎靡的氛围,同学们的表现完全没有之前经历大考后的解脱、放松,反而一个个无精打采地缩在自己的座位上。就算有聚在一起聊天的同学,也是面色沉重,心情不佳的样子。

同学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其实和我的感受差不多,这次期中测试的题量大,题目也有难度,整个班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班级的平均分也创造历史新低,才83.6分。看着这些同学饱受打击的样子,我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换个角度看,这次打击难道不是一个难得的挫折教育的机会吗?

恰好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篇文章《父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和孩子说废话》,其中一个家长分享的孩子考59分的事例给我带来了一些启发。我决定,就从这个角度沟通,开启一次应对人生挫折的谈话。

班会课上,我开门见山,对同学们说:“咱们班期中考试的成绩不太理想,大家貌似心情都不太好啊。”坐在座位上的同学点头,附和着我的说法。

我话头一转,接着说:“我倒觉得,这不是件坏事。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升入六年级,月月有测试,年年有期末考试,甚至一生中许多重大的成长与发展很多情况下都取决于考试成绩。但你们有思考过,咱们经历的测试,分为哪些类型吗?”

无人应答。这些学生从升入小学就经历过许多测试,都已经把它当成自己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却没有跳出来,仔细思考过考试的意义。(www.xing528.com)

“其实,你们的测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诊断性测试,一种叫选拔性测试。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以59分为例,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两类测试。在选拔考试中,你考了59分,看似没有及格,但可能并不太影响最终的结果,因为它还取决于别人考得怎么样?也许你考了59分后,其他人都在58分以下,你就有机会读好的学校。但如果别人都在60分、70分,乃至90多分,那你就只能上比较差的学校了。”

这样的说法,似乎颠覆了学生的固有认知。他们认为,分数决定一切,考了59分就是考砸了,却从来没有想过,还可以换个角度看分数的意义。

我接着说:“除了选报考试之外的考试,都是诊断性测试。就是说,老师教了你们知识,要考查一下你们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考了59分的话,意味着你还有41分的知识没有掌握好,需要查漏补缺,及时复习。所以,大家可以因为这次期中考试感到伤心、挫败,但更要记得它的诊断和警示的作用。它在提醒你:开学到现在,你的语文学习可能存在问题,你要尽快整理心情,调整和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这时,一名同学举起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那您的意思是,只要不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选拔性测试考砸了,就不必太过重视,也不用这样伤心、难过吗?”

“当然不是!”我坚定地说,“因为选拔性测试的最终成绩如何,都是平时这一次次诊断性测试积淀起来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反思自我,思考下一步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计划。”

班会课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认真思考,反思了自己在期中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更和我一起讨论了目前语文课堂学习需要调整、改进的一些地方。各个小组还聚到一块儿,互相展示自己擅长与薄弱的科目,结成互助小组。更有趣的是,他们经过反复商议,最终确认了下次阶段性测试的目标分值。

下一步的方向终于明确,原本低迷的氛围也一扫而空。同学们也将注意力放在了调整自己,努力学习上,学起来也更有劲儿了。

时间慢慢过去,我原本以为,这次班会只是无数个普通的班会中的一个,会渐渐消失在同学们的生活中、记忆中。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六年级毕业典礼活动结束后,一个平常比较内向的女孩儿跑到我身边,递给我一封信。信中的内容一下子拉回到那次期中测试后,拉回到那次班会时。她在信中是这样写的:

“老师,在我们相处的一年里,‘59分意味着什么’对于我来说真是影响深刻。那次期中考试我只考了77.5分,但您却没有说我……这篇文章彻底改变了我,让我从悲观思想变成了乐观思想,让我在期末这段时间发奋努力。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也一样。每当我在这三科的成绩较低时,我都会对自己说:‘考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请用一个实际行动来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吧!’……”

收到这样一封信,我是惊喜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班会课分享的一篇文章会给她带来心态上如此巨大的转变。相信今后,她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时,在经历负面情绪的侵扰时,一定会像信中说的这样,尽快摆脱负面情绪,把注意力放在今后如何做,放在实际行动上。对一个人的观念产生积极影响,甚至受益长远,我作为教师的价值感也油然而生。

成为教师后,我一直拥有双重身份——班主任、语文老师。其实,如果我让我把这两重身份在内心中做了排序。班主任这一身份肯定要被排在前面,因为,我渴望着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中有着重要存在,渴望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思想成熟、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一想到能陪伴学生的心智成熟、能力增长,想到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一些影响,这份价值感就温暖了我的心,甚至燃烧着,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努力工作的动力。

烦恼和困惑不是长大了才会出现,它们存在于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是每一天。求学也好,生活也罢,职场、社会处处都面临压力。父母无法时刻都陪在孩子身边,为他们披荆斩棘,创造童话般的世界。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加强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但,挫折教育不是站在讲台上说教,而是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引导,帮助他们重建认知,找回对自己、对学习的掌控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