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代名人林集虚与天一阁的关系

历代名人林集虚与天一阁的关系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或者说在中国出版史、藏书史上,林集虚算不上有名,但在宁波的文化史上,他经营的大酉山房乃是以经售木版本古籍为主的著名书坊,他的藜照庐亦收藏有大量善本,他还曾为天一阁编有《目睹天一阁书录》四卷留世,并对天一阁的藏书来源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一位在研究天一阁历史时不能忽视的人物。林集虚便是较杰出的一位。古代书坊林集虚,生卒年及仕履不详,主要活动于清末民国时期。

历代名人林集虚与天一阁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史上,或者说在中国出版史、藏书史上,林集虚算不上有名,但在宁波的文化史上,他经营的大酉山房乃是以经售木版本古籍为主的著名书坊,他的藜照庐亦收藏有大量善本,他还曾为天一阁编有《目睹天一阁书录》四卷留世,并对天一阁的藏书来源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一位在研究天一阁历史时不能忽视的人物。

清代洪亮吉把藏书家分为五等,其中把掠贩家,即书贾也作为藏书家之一,实有所不妥。书贾也藏书,但他们囤积居奇,目标在于利润,与真正:的藏书家是有区别的。不过从书贾发展为藏书家,亦贾亦藏,倒大有人在。林集虚便是较杰出的一位。

古代书坊

林集虚,生卒年及仕履不详,主要活动于清末民国时期。本名昌清,字乔良,号心斋,鄞县人。其父以鬻书为业,在宁波又新街开有大酉山房书坊,以经营木刻古籍为主,名重一时,与汲绠斋书坊并称甬上书业的龙头。林集虚子继父业,且售且鬻,久而久之,也能辨别版本之真赝。清代著名书贾孙殿起曰:“供应一书,书中内容需要明瞭,书之版本优劣须清楚。要在平日多看版本,多听内行人讲说书之内容,多向顾客虚心领教,积年累月,经验多,始有判断能力。”[1]此其理也。大酉山房不仅收购古籍出售,而目自刻古籍,投放市场。据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戊编下、艺文(三)所记大酉山房版刻共53种,不如胪列如下:《诗经正文》、《李鸿藻十三经不贰学》、《日用杂学》、《幼学杂字》、《朱字小学》、《金缨格言联璧》《天仪地精录》、《暗室灯》、《不可录》、《增广好生录》、《玉历钞传警世》、《养正篇》、《修心补相论》、《李时珍濒湖脉诀》、《医方沥头歌诀》、《御定星命万年书》、《先天易数》、《命理四字经》、《算法统指掌》、《诗发蒙》、《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续神童诗》、《幼学直解》、《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太极图》、《便蒙唐诗》、《佛学阿弥陀经》、《金钢经》、《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弘传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高王观世音经》、《佛说大藏正教血盆经》、《佛说寿生经》、《十王经》、《三官经》、《天地经》、《真修宝卷》、《立愿宝卷》、《潘公宝卷》、《三世因果宝卷》、《花名宝卷》、《地藏菩萨木愿经》、《水懺》、《中峰净土懺》、《供天科仪》、《太上感应篇直解》、《灶君全收》、《酬书室笈》、《俗语巧对》、《千家诗注释》。挂一漏万,这仅仅是编纂民国《鄞县志》时尚存的大酉山房的书板。但从这份名录中,我们可知大酉山房所刻印的多为市场销路好的通俗读物,如启蒙读物、佛经、医书等,这也是大酉山房经营成功的秘诀。

木刻雕版

当然,大酉山房也经营高档珍椠善本。马廉先生曾从大酉山房购得天一阁散出之《雨窗集》、《欹枕集》两部被称为“天壤之秘籍,稀世之瑰宝”的小说。林集虚也因为“故家之沦坠不振,出其所藏以求售者,往往交于其肆二而获得了大量好书。民国《郭县通志·文献志》记其藜照庐藏书楼藏有善本书一百零九种、一千一百七十三卷,中有元至大刻本杨桓《六书统》二十卷、《六书统溯源》十卷及毛床房、庐文弨、黄式三等批校本和大梅山房、双韭山房、抱经斋等稿本,余多为明刻本。在近代宁波,林集虚也算是一位藏书大家了。

象林集虚这样书贾和藏书家双重身份兼有的人,对于天一阁的关注是自然的事了。民国初年,通行的天一阁书目有二种,即清乾隆年间进呈古籍以后,由阮元嘉庆年间所编的《天一阁书目》和咸同年间遭战乱散佚后、由薛福成在光绪年间所编的《天一阁见存书目》。每次历动之后,所藏书籍情况发生巨大变化,总有热心人士为之编目,即林集虚所谓“其所编刻皆有因也”[2]。民国三年(1914),天一阁图书遭窃,损失善本图书一千余种,是天一阁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林集虚仿阮元、薛福成之法,“欲将阁中之书详考,重编一目”[3]。他商于范氏,但他毕竟不具备阮元、薛福成的高官身份,而其书贾的身份更令人生疑,于是范氏“以阁中规例不许外人披阅”为由,将他拒之门外。民国七年(1918),阁书又遭窃,虽被追还,所失无几,但林集虚为之编目的念头更加强烈。直至民国十七年(1928)夏,林集虚偶与范氏后裔范寅集谈及重编天一阁书目之事,蒙其赞同,并介绍于其他范氏后人范佑卿、范鹿其诸君。其时阁中正柱为虫所蛀,雇工维修需银百余,范氏乏资,提出由林集虚承担维修费用的条件,林集虚欣然允诺,遂获准登阁。

民国十七年(1928)七月二十日,林集虚登阁检阅,约定以十天为期,时间紧迫,邀请镇海吴文莹、范氏后人范寅集(盈实)、别宥斋主朱鼎煦共同登阁,协助写录。此目宗薛福成《天一阁见存书目》,但不分类目。前列《缘起》,记录卷一经部六十九部(全者十四部、缺者五十五部),卷二史部九百五十部(全者六百六十九部,缺者二百八十一部),卷三子部二百十八部(全者六十七部,缺者一百五十一部),卷四集部二百二十一部(全者八十目睹天一阁书录三部,缺者一百三十八部)。后附《范氏家著》二十一部、《新藏书》四十二部、《图目》二种、匾额二种、联语十副、禁牌规例三种、《范氏奇书》二十种、《范氏家刻版片书目》三十二种等。此目的另一特点是林集虚利用自身书贾的有利条件,将平时所见天一阁散出之书编入目中。冯孟颛云:“阁中流出之书,经其眼者亦分别编入目,上加墨盖子,以别之,故名曰:《目睹天一阁书录》。”[4]笔者检阅《目睹天一阁书录》,将天一阁流出之书另录为一目;共98种,对于了解当时坊间阁书流通情况大有裨益。目不甚长,载于下:

1.《周易集说》十四卷,元俞琰撰,黄皮纸三本。明乌丝阑钞木。

2.《春秋诸国统》六卷,元延祐庚申五月齐履谦自叙,黄纸一本。元刻颜字本。

3.《四书通义辑释》二十册,元倪士毅撰,绵纸二十本。明正统丁巳刻本。

4.《中庸思问录》一卷,元,不著撰者姓名,薄绵纸一本。明钞本。

5.《孟子思问录》一卷,元,不著撰者姓名,薄绵纸一本。明钞本。

6.《六书统》二十卷附《溯原》十三卷,元杨桓撰,皮纸。元刻明印本。

7.《经史海篇直言》五卷,不著撰者姓名,绵纸五本。明经厂刻本。

8.《韵要》五卷(五,阮目作二,误),不著撰者姓名。明嘉靖丙午序跋刻本。

1.《历代纪年甲子图》一卷,明李旻撰,一本。明弘治壬戌自序刻本。

2.《黑鞑事略》一卷,宋彭大雅编、徐霆疏,竹纸一本。明乌丝阑钞本。

3.《行边纪闻》一卷,明田汝成著,皮纸一本。明嘉靖丁巳云间名儒校刻本。

4.《明同姓诸王表》,存三本。明刻本。

书名上带“【”号者为已散出之书

5.《今言》四卷,明郑晓撰,皮纸四本。明嘉靖丙寅自识刻本。

6.《奏谢录》三卷,明夏言撰,皮纸。明刻双黑口本。

7.《范孝子传》一卷,徐养正撰,皮纸一本。明嘉靖刻本。

8.《皇朝名臣录赞》一卷,明彭韶撰,皮纸一本。明成化十四年自序刻本。

9.《辽小史》一卷,明杨循吉撰,皮纸一本。明刻本。

10.《潞水客谈》一卷,明徐给谏撰,宣纸一本。明万历四年刻本。

11.《九鲤湖志》(志,阮目作集)二卷,明陈君杰辑。明刻本。

12.《东山志》十九卷,明余姚四门裔孙思问孟葑裔孙应奎校正。明万历丙子刻本。

13.《讞狱记》四卷,明何魁撰。明嘉靖十六年刻本。

14.《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宋王偁撰,绵纸。明蓝丝阑钞本。

15.《岳麓书院石壁禹碑》一卷,明嘉靖已亥冬日长沙熊宇序,绵纸一本,共计六十四页。明拓本。

1.《新语》二卷,汉陆贾撰。明弘治壬戌华亭钱福序刻本。

2.《二程全书》六十五卷(缺),明康绍宗重编,彭纲校正,陈宣刊行。明弘治戊午李翰序刻本。

3.《周子》三卷。

4.《泾野子外篇》二卷,明吕楠撰,皮纸二本,微蛀。明嘉靖二十七年门人吕颛序、马汝彰后序刻本。

5.《白沙遗言纂要》二卷(阮目云十卷),门人张诩纂,宏治乙丑序。明嘉靖十二年后刻本。

6.《读书札记》一卷,明薛瑄撰,门人莆阳杜华序。皮纸一本。明钞本。

7.《东垣十书》(存脾胃论三卷),阮目云金李杲撰。薄绵纸一本。元至元丙子门人罗天益后序巾箱刻本。

8.《广嗣全诀》存卷九,明秀水陈文治辑。明刻本。

9.《元包经传》五卷附《元包数总义》二卷,北周卫元嵩撰写,总义宋张行成撰。绵纸二本。明仿宋刻本。

10.《乙巳占》十卷(存卷一至七),唐李淳风撰,皮纸三本。明蓝丝阑钞本。

11.《编集检择家传秘诀》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皮纸一本。明蓝丝阑钞本。

12.《新刊地理雪心赋句解》四卷,唐章贡卜则巍应天著,明新安谢子期志道注。黄纸厚装一本。明刻本。

13.《地理参赞立机》一卷(沅误作二卷),明张鸣凤编。一本。明万历丙午跋刻本。

14.《述书赋》口卷,唐窦众撰,皮纸一本。明乌丝阑钞本。

15.《鬼谷子天髓灵文》二卷,明帛纸蓝丝阑钞本。

16.《人物志》三卷,魏刘邵撰,竹纸一本。明刻本。

17.《太平两同书》二卷,皮纸一本。明蓝丝阑钞本。

18.《化书》六卷,南唐谭峭撰,绵纸一本。明弘治甲子抱犊山人序、黄世厚跋刻本。

19.《西溪丛语》二卷,宋姚宽撰。绵纸二本。明鴸鸣馆刻本。

20.《王氏谈录纲目》一卷,宋王原叔撰,约斋山人识。黄皮纸一本,微蛀。明乌丝阑钞本。

21.《草木子》四卷,叶子奇撰。皮纸二本。明杨瑞校梓括苍二字本。

22.《绿雪亭杂言》一卷,明敖英撰,绵纸一本。明嘉靖戊戌自序刻本。

23.《顾氏文房小说》,明顾元庆编,皮纸三本。明嘉靖间刻本。

24.《金声玉振集》,明袁耿编。明嘉靖间刻本。(www.xing528.com)

25.《今南汇言》,明刻本。

26.《余冬序录》十三本,明何孟春纂,皮纸。明刻本。

27.《古今群书类考》二十二卷,明兰溪严亭凌瀚著,黄皮纸八本。

28.《唐摭言》十卷,五代王定保撰。明蓝丝阑钞本。

29.《儒林公议》二卷,宋田况撰,皮纸一本。明蓝丝阑钞本。

30.《绿窗新话》二卷,皇都风月主人撰。明钞本。

31.《庄子通义》十卷,存卷九、卷十,明朱得之撰,黄皮纸一本。明李时渐校刻本。

32.《还丹发秘》二卷附录一卷,明蓝丝钞本。

33.《禄嗣奇谈》一卷,泰和冲一真君撰,皮纸一本。明嘉靖间刻本。

34.《陶公还金术》三篇,明嘉靖丙午武林三一居士邵辅注。明刻本。

35.《按摩法》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一本。明蓝丝钞本。

1.《谢宣城集》五卷,齐谢朓撰,皮纸一本。明嘉靖丁酉任丘黎晨校刻本。

2.《唐陆宣公集》二十四卷存十三卷,唐陆贽撰,黄纸三本。明刻本。

3.《薛许昌诗集》十卷,唐薛能撰。明蓝丝钞本。

4.《文公感兴诗》一卷,元新安胡炳文编,绵纸一本。明成化丁未刻本。

5.《秋山先生集》十六卷,宋杨时撰,皮纸四本。明弘治壬戌李熙刻本。

6.《剡源文集》三十卷,缺,元戴元表撰。明万历辛巳后裔戴洵重刻本。

7.《在野集》二卷,明云间袁凯景文撰。皮纸。明正德丙寅刻本。

8.《拘虚集》五卷,明鄞陈沂著,皮纸二本。明嘉靖壬辰刻本。

9.《定斋先生诗集》二卷,明鄞王应鹏著,皮纸三本。明刻本。

10.《祝氏集略》三十卷,明祝允明撰,皮纸。明嘉靖庚申刻本。

11.《寿梅集》二卷,明上海朱之振著,黄纸一本,微蛀。明嘉靖甲寅文徵明序刻本。

12.《石阳山人病诗》一卷,明陈德文撰,黄纸一本。明嘉靖庚子刻蓝印本。

13.《安宁温泉诗》一卷附《高峣十二景诗》,明杨慎撰,皮纸一本。明嘉靖间刻本。

14.《烬余录》六卷,皮纸六本。明朱丝阑钞本。

15.《使东日记》一卷,明徐越撰,皮纸一本。明正德甲戌汪俊序刻蓝印本。

16.《白岳游稿》一卷,明沈明臣撰。明嘉靖癸亥王寅序刻本。

17.《蒯缑集》二卷附《丁艾集》一卷,明沈明臣撰。明嘉靖丙寅自引刻本。

18.《澹思集》存三本,明刘子威撰。明刻自序本。

19.《余文公集》存二本,明余有丁撰。明万历间刻本。

20.《玄游稿》一卷,明玉山程应魁孟孺著,绵纸一本。明刻本。

21.《文谷渔嬉稿》,绵纸一本。明刻本。

22.《督学存稿》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氏,帛纸二本。明刻本。

23.《苏廷硕》二卷。明活字印本。

24.《高明选增便蒙唐诗鼓吹》十卷,金元好问编,元郝天挺注。黄皮纸一本。明刻本。

25.《类编古赋》二十四卷,已缺一本。明蓝丝阑钞本。

26.《古文辨体》五十卷、《外集》五卷。明吴讷编。明天顺八年双细黑口本。

27.《唐律类钞》二卷,明蔡云程辑。明嘉靖己酉刻本。

28.《古逸书》三十卷,明潘基庆编,竹纸。明万历辛亥自序刻本。

29.《南北二鸣集》二卷,明李攀龙、王世贞著。明张献翼校刻本。

30.《后村诗话》十四卷,缺,宋刘克庄著。明蓝丝阑钞本。

31.《晦庵先生诗话》一卷,宋啰城后学沈㷍纂集,皮纸一本。明蓝丝阑钞本。

32.《诗法》五卷,明三山杨成编,皮纸。明李阳刊本。

33.《诗家直说》一卷,明谢榛著,黄纸一本。明丽泽馆刻本。

34.《类编草堂诗余》四卷,不著撰人姓名,首列武陵逸史编次,开云山农校正,绵纸。明嘉靖间刻本。

35.《小山乐府》一本,元张可久撰,茧纸。明钞本。

一览此目,可知其时社会上阁书多有流传,范氏管理之不善可见一斑。且此仅为林氏所见,而其所见又未全录于此,如前文所述马廉从大酉山房购得的两种天一阁散出之书,即未见于林目之内。总之,林氏虽未曾专编《流出之目》,但已考虑到散出之书,此为后来者提供了启示,赵万里、冯孟颛皆欲将散出之书专编为目,称外编,概源于此。惜未成。

最早研究天一阁藏书来源的当推史学大师全祖望。其《天一阁藏书记》云:“是阁肇于明嘉靖间,而阁中之书不自嘉靖始,固城西丰氏万卷楼旧物也。”又云:“范侍郎钦素好购书,先时尝从道生抄书,且求其作《藏书记》。至是以其幸存之余,尽归是阁。”[5]自此以后,学者莫不捧为金科玉律。以全祖望的学术地位,自然也无人提出异议。到了民国时期,书贾出身的藏书家林集虚在登阁编目、目睹了社会上天一阁大量散出书之后,勇敢地提出了疑问,表明了观点。这种观点直接反映在其撰写的《辨天一阁藏书非丰氏万卷楼旧物》一文中。

林集虚的主要理由有两点,一是若范钦真从万卷楼抄书并购人万卷楼遗书,其追溯藏书来源时必定提及。而范钦从无一言及于此。早于全祖望撰写《天一阁藏书记》的黄宗羲亦无提及。二是他阅遍阁中之书,未发现过哪一部书上有丰氏万卷楼藏书之印。阁中虽有万卷楼帖石,但不能作为丰氏售书于范钦的确证。林集虚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尚不能绝对化。因为其时阁书已散佚卜之八九,林氏所见的一千四百余部书,只是个极小的比例,决不能妄断先前散出之书中无丰氏图书之章。至于范钦、黄宗羲皆无言及,并不能作为否定全氏“万卷楼旧物说”的依据。不过林氏的勇气值得推崇,其勇气概源于其非学人出身、少条条框框之故吧。

注释

[1]孙殿起《贩书传薪记序》。

[2]林集虚《目睹天一阁书录缘起》。

[3]林集虚《目睹天一阁书录缘起》。

[4]冯孟颛《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

[5]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