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古族公众实际就医选择调查情况及深层原因

蒙古族公众实际就医选择调查情况及深层原因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项的回答显示:60人选择西医,69人选择蒙医,选择视情况而定的15人。蒙古族公众实际就医选择调查情况如下图所示:图2虽然,这里蒙医的选项要比西医略多一点,但显然没有上一个选项当中的优势大。如果再把平时因感冒、拉肚子、偶尔的头疼等小毛病而去药店买西药的情况也算作是选择西医的话,这里的西医选项一定会远远高于蒙医。经过深入的交流之后,我们发现,认为好蒙医少才是他们实际就医中不选择蒙医的一个深层原因。

蒙古族公众实际就医选择调查情况及深层原因

既然在心理预期上多数蒙古族公众认为蒙医要比西医好,而对蒙医的信任和依赖程度远远高于西医,那么在实际就医过程中是否还是多数人会选择蒙医而非西医呢?实际情况并非那么简单。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关于“生病时选择哪种医学类别更多?”一项的回答显示:60人选择西医,69人选择蒙医,选择视情况而定的15人。蒙古族公众实际就医选择调查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

虽然,这里蒙医的选项要比西医略多一点,但显然没有上一个选项当中的优势大。如果再把平时因感冒、拉肚子、偶尔的头疼等小毛病而去药店买西药的情况也算作是选择西医的话,这里的西医选项一定会远远高于蒙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倾向与实际行动有较大差异的情况呢?除了有些被调查者在调研当中说的并非真实想法这种可能以外(笔者认为这种情况虽然会有,但只是少数,不会对结论产生太大影响),从更深入的访谈中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

1.好蒙医少

在我们的访谈中,很多蒙古族公众表示,自己看病找西医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当地蒙医少,看蒙医对他们来说不是最方便的选择,而西医也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就医方式。

但这似乎还不足以成为他们看蒙医比看西医少的真正理由,实际上,在我们的调研中除了通辽的调研点在离最近的地方有西医而没有蒙医之外,赤峰、呼伦贝尔的调研点,人们常去看病的地方实际上通常都是既有西医,也有蒙医,内蒙古地区其他大一点的城镇更是这样。以我们做问卷调查呼和浩特为例,虽然蒙医医院确实没有西医医院多,综合医院的蒙医科室也非常少,但是至少,如果你想看,不会有看不到的情况。甚至,如果考虑就医时的排队等候等过程,实际上蒙医医院要比西医医院更方便快捷。经过深入的交流之后,我们发现,认为好蒙医少才是他们实际就医中不选择蒙医的一个深层原因。有人表示:“附近没有太有名的蒙医,如果有几个就好了,比如说,旗里有个著名蒙医的话,到了那里肯定就找他了,现在是没有。”(被访者4)[4]甚至有些病人因为觉得找不到好的蒙医大夫而不再看蒙医。

访谈者:您的这个病(肾炎——作者注)得了多长时间了?

被访者5:有10多年了。

访谈者:都是怎么治疗的?

被访者5:最先是吃的蒙药,当时特别管用,十年没犯,是通辽的一个叫宝音达来的蒙医大夫给看的,那个大夫特别好。后来十多年后再犯,原来给我看病的那个蒙医大夫已经去世了,之后也找过很多蒙医大夫看,但效果都不好,再没找到那么好的蒙医大夫,我就没再吃蒙药。后来就听人说双辽那边有个中医治这个病挺好的,就去那里看的,现在吃的一直都是中药

访谈者:第一次吃蒙药和现在吃中药哪个效果好一些?

被访者5:第一次吃蒙药效果好。就是那个大夫去世了,其他蒙医大夫都不行,我就再没看过蒙医。[5]

在类似的谈话中我们会发现,蒙古族公众对蒙医医术的要求非常高,这和他们对西医的要求很不一样。他们对西医的讨论通常只会谈到仪器检查出来,还是没检查出来某些疾病,癌症手术之后又活了多少年等,但却很少谈到某个医生的医术多么高明或多么拙劣,某个医生比另一个医生会更好等,似乎在他们的印象中,西医医术如何并不是太重要,反正都是要用仪器检查的,医生给的药也不会有太大差距,大不了就是输液。所以,他们看西医更多的是选择医疗条件好的和仪器设备先进的医院。而对待蒙医则不然,他们会如数家珍地谈论哪个医生擅长治疗什么类型的疾病,哪个医生号脉说病情就跟神算一样说得非常准确,哪个医生根本就不懂得号脉,哪个医生开的药非常有效,哪个医生虽然对病情的诊断和解释非常令人信服,但给药效果却并不理想,等等。所以,蒙古族公众看蒙医看重的是医生本身的声誉,即在患者当中的口碑。也许就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因为好蒙医少而看蒙医少,甚至因为找不到好的蒙医便不再看蒙医的现象。(www.xing528.com)

显然,因为蒙医看病更依赖个人经验等因素,想在蒙古族公众那里成为一个令病人满意的蒙医,要比依赖仪器检验等技术手段进行诊断并只开出常规用药的西医更为困难。而在现实中,对于蒙医事业的发展,好的蒙医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西医疗效快,蒙医疗效慢

认为西医西药疗效快,也是蒙古族公众选择西医的一个重要原因。“蒙医治疗效果慢,但对疾病是除根的。一般的头疼脑热,因为效果慢,人们不去看蒙医,而只有那些有老毛病(慢性病——作者注)的人,40、50多岁,60来岁的人看蒙医,年轻的、一般头疼脑热的看西医,因为西医快啊,止疼(痛)片一吃就不疼了。我感冒了就希望立刻好起来,所以就不会吃蒙药。”(被访者6)[6]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蒙古族公众对蒙医蒙药和西医西药的总体看法,以及在现实中选择西医多的原因。在他们的印象中看蒙医,吃蒙药虽然能根除疾病,但效果比较慢,必须是在长期坚持吃对症的蒙药情况下才会有效果,但西医西药的疗效总是立竿见影,通常吃了药过一会儿就能缓解各种状态,尤其像发烧或者各类疼痛的症状。而对于蒙古族公众而言,在病情不是很严重,危及不到生命,对正常生活又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耐心地吃很长时间的蒙药来治病。多数情况下,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他们更愿意采取快速消除症状的手段。再加上,即便有慢性疾病,也知道吃蒙药可能会有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选择硬挺着,不去看病,不吃药或自己买点西药缓解一下就可以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去就医。因此,总体来说,吃西药比吃蒙药要多。

3.蒙药吃起来不如西药方便

除了疗效快慢之外,吃法的方便与否有时候也会成为一部分人选择哪种医学就医的原因。以下访谈就说明了这一点。

访谈者:您平时生病看西医多,还是看蒙医多呢?

被访者7:还是西医多。西医更方便,你知道蒙药散剂(药面子)很难喝,还有一些药引子等比较麻烦……如果能解决熬药,把面药做成水丸等的话,我想服用蒙药的人会更多的,至少是蒙古人会增加的。我是真喝不了那个面药,不然其实蒙药还是比西药好。[7]

蒙药有多种类型,如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灰剂等,吃法也有很多讲究,如有煮着吃的,有沏着吃的,也有直接服用的,有时在主药的基础上会配有适当的药引子,如黄油牛奶红糖、白糖、蜂蜜、酒和羊骨汤等。“蒙医临床给药一日内不同时间很少使用同一种药物。根据疾病的不同属性、主症、兼症以及制剂的不同特点,往往选择几种成药适时交替使用或予组合使用,以期获得最佳疗效。”[3]30甚至有时候一天可能需要在不同时间段服用五到七种不同的药,并且吃药阶段根据不同药品有不同的忌口。因此,不像多数西药那样随时随地用白开水就可服用。这些对于经常在外面放牧或干农活的农牧民来说的确不够方便快捷,即便是办公室一族也会嫌麻烦。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即便认为蒙医很好,认可它的医疗效果,但为了更方便、省事儿会去选择西医西药。

4.认为西医更科学

在平时看西医比看蒙医多的蒙古族公众中,有部分人是无论什么病都坚持选择看西医。他们在医学文化上的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西医更科学,相信科学,进而更信任西医。这实际上也代表了目前多数人的看法,只不过有些人只选择认为科学的东西,而有些人则更看重疗效或日常经验,从而也会选择中医和蒙医等通常被认为似乎不那么科学的东西。一位蒙古族青年如是说道:“就蒙医和西医比较的话,蒙医更多依靠医生本身的能力,西医更多依靠科学。主流上提倡的是更相信科学,但世界上有太多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所以有时人们也相信与目前的科学不相符或目前的科学不能肯定的东西。”(被访者2)[8]

关于西医更科学的话题,人们谈得最多的是西医的诊断方式。因为现在的西医看病几乎离不开各类仪器,大部分情况下,医生都会通过一些检查项目来诊断疾病和病情的严重与否等。正是这种诊断方式给了人们很大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认为运用这些科学的仪器,如,B超、CT等可以对体内的病症看得清清楚楚,而对血液和尿液等的化验则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各类成分参数,从而能够判断出了什么问题等。至于其他更深入的问题,如其理论基础、实验基础等问题也许是离大家日常生活离得太远,也许是因为个人的知识面等问题,谈论的人很少,面对我们的提问除了那些肯定也是非常科学的之外,能够回答出所以然的人几乎没有。

总之,对于更相信西医和坚持选择西医的人群来说,西医更科学基本是他们无须解释的答案和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