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校学生心理状况及教育成效:深入了解与分析

我校学生心理状况及教育成效:深入了解与分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次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调查对象为我校2010级、2011级学生,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本次研究通过对二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解我校学生心理状况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一小部分学生滞后于学校生活,需要老师的积极关注和个别辅导。在情绪调节方面一小部分同学不能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由表11可知,60%以上的学生对生活持乐观态度。

我校学生心理状况及教育成效:深入了解与分析

第一次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调查对象为我校2010级、2011级学生,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第二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11月,对象为我校2011级、2012级学生,共发出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两次问卷均涉及自信意识、生命态度、对家庭的认可、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克服困难调节情绪的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本次研究通过对二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解我校学生心理状况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1)第一次问卷情况如表1至表9所示。

表1 关于“你能坚持做完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的回答情况

表2 关于“你感觉自己的能力总是比别人强”的回答情况

由表1、表2可知,多数学生表示自己能吃苦受累,完成辛苦的事情,约一半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能认可自己。还有50.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逊色。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意识是比较欠缺的。

表3 关于“你认为你的生命很宝贵”的回答情况

由表3可知,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相对呈现比较积极的态势,说明大多数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有20%的同学偶尔会有消极的情绪,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密切关注和积极引导。

表4 关于“你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很满意”的回答情况

表5 关于“你上课总能认真听讲”的回答情况

由表4、表5可知,20%左右的学生倾心于学校生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认可学校生活;30%左右学生能力欠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一小部分学生滞后于学校生活,需要老师的积极关注和个别辅导。

表6 关于“和同学在一起,你感觉相处很愉快”的回答情况

由表6可知,60%以上的学生处事乐观,能主动与人相处,交友广且友好;40%左右的学生处事交友一般,个别学生会生闷气,或者乱发脾气,责怪他人,不愿意与他人合作。

表7 关于“老师交给的任务,你总能设法完成”的回答情况

表8 关于“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你总能设法调节心情”的回答情况

由表7可知,大部分学生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表8可以看出,60%以上的同学对于困难和挫折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30%左右的同学面对困难的事情会选择放弃或者退缩。在情绪调节方面一小部分同学不能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表9 关于“和家人在一起,你感觉很开心”的回答情况

由表9可知,52.6%的学生认可家庭的教育,能积极地融入家庭的氛围中,与父母关系和睦。有20.6%的学生感觉一般,其余的学生感觉失望或不受重视,或者与父母无法沟通,有不被父母理解的苦闷。

综合分析第一次问卷的数据,我们发现,在自信意识方面,有49.8%的同学认为自己比别人的能力强,62.8%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比较辛苦的工作。其余的同学或者缺乏自信,或者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生命态度方面,大多数的学生是珍惜生命的,但是有5.7%的同学对生命是消极悲观的,需要我们给予个别关爱和引导。在学习能力上,对专业学习比较满意的学生占65.2%,说明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能被学生所接受,但仍有5.1%的学生对专业学习表现不满意,4.0%的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这说明,一方面,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力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个性差异,给予个别帮助。在人际交往方面,多数同学能和伙伴友好相处,11.4%的同学和同学在一起感觉不是很愉快。针对以上调查情况,课题组分别在培养学生自信意识、责任意识、乐学品质、促进人际交往、改善亲子关系、个案跟踪辅导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2)第二次问卷情况如表10至表19所示。

表10 关于“我的见解和能力超过同班同学”的回答情况(www.xing528.com)

表11 关于“情况不确定时我预期事情的发展会有好的结果”的回答情况

由表10可知,70%以上的学生有自信意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对学生个体而言,他们渴望自信心,可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他们因知识与能力的缺乏而对自身把握不定,说话犹豫,做事迟疑,他们需要外力为他们树立自我评价的榜样,为他们找到自我评价的具体标准,需要外力对于个体符合实际目标的激发、推动与积极的评价等来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由表11可知,60%以上的学生对生活持乐观态度。

表12 关于“我觉得生活是美好的”的回答情况

由表12可知,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显积极态度的比例较高,有87.3%的学生抱有很乐观的态度,还有12.7%的学生需要被积极关注,引导他们更多更好地融入集体中,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生命充盈着活力与热情,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表13 关于“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不错”的回答情况

表14 关于“我能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并能思考些问题进行交流”的回答情况

由表13、表14可知,70%以上的学生能力不错,他们倾心于学校生活;15%左右的学生能力欠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10%不到的学生滞后于学校生活。

表15 关于“和同学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的回答情况

表16 关于“我能和朋友长期相处”的回答情况

由表15、表16可知,48.5%的学生喜欢伙伴合作,和同学能够长期友好相处,19.4%的学生和同学相处不够灵活,缺少技巧。有4.8%的学生不能和他人友好相处,是属于比较孤独的个体。因此,在育人中,教师要创设合作氛围,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航向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17 关于“面对困难时我会冷静地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回答情况

表18 关于“当别人对我失礼时我会表示谦让”的回答情况

续 表

由表17、表18可知,学生处理问题方式的途径多样,积极处理问题人数要比消极处理问题的人数多。有10%以上的学生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尚缺乏自我调节的意识,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给予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化“冲动”为“理智”。

表19 关于“我的家庭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的回答情况

由表19可知,84.2%的学生认可家庭教育的方式,能积极融入家庭的氛围中,有小主人翁意识,与父母和睦相处。8.5%的学生不太认可,还有7.3%的学生完全不认可家庭的帮助。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他们的心里希望得到父母及长辈的重视、关爱和呵护。作为家长,应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睦亲子关系,增强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表20为两次调查数据对比情况。

表20 关于心理状态呈积极态势的学生比例两次问卷基本数据对比

综合分析对比两次问卷的基本数据发现,经过两年的研究,我校学生的自信意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意愿和对家庭教育的认可度都略有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由表20的数据可知,仍有22.4%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困难,这是他们顺利走向社会必须要尽快克服的障碍。家庭是心灵的港湾,但仍然有15.8%的同学认为,家庭对自己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最需要关注的是第一阶段有5.7%的同学对生命是消极悲观的,第二阶段仍然有4.2%的同学认为生活不美好,8.5%的同学认为生活不够美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努力的方向和着力突破的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