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关古代巴人的文献史料摘录

有关古代巴人的文献史料摘录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氏子务相是在比武中胜出,被推为首领,号称“廪君”的。(巴)人请颂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现有人根据这条记载,认为夏代重臣孟涂司神于巴,是掌握宗教、政治大权者,结合《路史·后记十三》注,说丹山乃今巫山,进而认为巴人起源应在巫山一带,而非清江流域。其实孟涂只是夏王朝派往巴地做巫教主(即巫师),以便达到控制巴人的目的,并不能说明这里就是巴人起源地。

有关古代巴人的文献史料摘录

后汉书》引《世本》云:

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

注:这条记载,学术界没有异议,一致认为廪君是出生于武落钟离山,居住在赤穴,其他四姓皆居黑穴。巴氏子务相是在比武中胜出,被推为首领,号称“廪君”的。

《世本·氏姓篇》又云:

廪君之先,故出巫蜑。

注:关于对“巫蜑”的理解,目前有三种解释。一说廪君之先,是起于巫山一带的蜒人;二说廪君之先,是起于清江一带一位笃信巫教名“蜒”的巫师;三是认为“巫”是一种职业,“蜒”为渔民之意,既非山名、人名,亦非部落、民族,即廪君之先,是起于清江之滨笃信巫教的渔民。二、三两种解释虽有不同,但较为接近。

水经注》云:

事既鸿古,难为明征。

《太平寰宇记》卷168引《世本》亦云:

廪君种不知何代。

注:以上两条记载,一云年代远古,不易弄清楚;二云年代远古,不知何代。

华阳国志·巴志》载:

帝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万国,巴、蜀往焉。

注:夏禹是我国夏朝建立者,他当国王后,召见天下诸侯于今浙江的会稽,去进贡送礼的诸侯国即方国很多,巴、蜀两方国也去了。

山海经·海内南经》云: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颂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注:夏后启的大臣孟涂,是夏朝中央政权派往巴地做巫教主。当地人到孟涂那里告状,孟涂见其身上有血的便捉起来。说这是他爱护生灵的德政。孟涂住在山上,地址在丹山之西。现有人根据这条记载,认为夏代重臣孟涂司神于巴,是掌握宗教政治大权者,结合《路史·后记十三》注,说丹山乃今巫山,进而认为巴人起源应在巫山一带,而非清江流域。其实孟涂只是夏王朝派往巴地做巫教主(即巫师),以便达到控制巴人的目的,并不能说明这里就是巴人起源地。

《太平寰宇记》卷113引《江源纪》云:

昔异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www.xing528.com)

《寻江记》(六朝人的作品)载:

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为陵,故称巴陵。

淮南子·本经训》亦载:

羿屠巴蛇于洞庭。

注:上面的三条记载,均言夏朝东夷族首领、有穷氏部落长后羿从北方率部南下到今湖南洞庭湖边的岳阳一带与蛇为图腾的巴部落作战,由于后羿部落势力强大,大败巴部落于洞庭,巴人尸骨所葬之地,后称巴陵。这里所称“巴蛇”的巴人,很可能就是清江流域廪君巴人部落的一支,东进向湘北洞庭湖一带开拓发展。而这部分巴人的活动地区,也很可能原属三苗集团的活动地域,巴人也应是三苗部落联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三苗部落联盟”中有“人首蛇身”的“延维”,(即委蛇或赤蛇或两头蛇)就可想而知。

《山海经·海内经》云:

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注:对于这条记载,至少有两种解释,一说后照是太嗥(伏羲)的后裔,年代比较早,距今至少有五六千年;另一说“后照可能是夏末商初融入巴人的一支羌人首领”,即“太皞之后裔自‘后照’始融入‘巴方’”,“取代夏代孟凃氏的‘巴主’地位,“而非为武落钟离山巴族之祖”。

《华阳国志·巴志》载:

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又曰:“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

注:以上两条记载,一是言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武力相助,并言巴师作战勇猛,战场上还有战舞助阵,人称“前歌后舞”也;一是说武王战败商纣建立周朝之后,念巴人助战有功,以其宗姬封于巴,赐以子爵,并说凡离周王朝较远的诸侯国都只能赐以等级较低的子爵,所以吴、楚两国也都是这样。

左传·昭公九年》载:

巴、濮、楚、邓,吾南土也。

正义》亦载:

巴、楚、邓,中夏之国,唯濮为远夷耳。

注:以上两条记载,都将巴列在首位,可见其地位之高,国力之强。也说明与周王朝的亲密关系,应在南方诸国之上。还可说明以前虽被商武丁征讨,但未伤元气,复苏后,比以前更强大。到了周初,巴向外开拓发展,已达极盛时期。《战国策》云:

汉中之甲,轻舟出于巴。

注:《史记索引》说这里的“巴,水名,与汉水近”,并不确指巴方或巴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