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下以人为本的教师师生关系及其重要性

人工智能时代下以人为本的教师师生关系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为本主要是指教师角色和教师观念的转变。人工智能时代的交往有虚拟化、符号化的特点,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主体,主体之间更多的是基于网络的信息与思想的交流,以此来证实彼此存在的价值,因此,师生间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社会性关系。为此,教师需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学习新的技术手段,与时俱进,才能获得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度、高素质。

人工智能时代下以人为本的教师师生关系及其重要性

以人为本主要是指教师角色和教师观念的转变。在网络教育的冲击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的权威性及重要性受到了挑战和质疑。教师的角色正在由“中心”向“边缘”变化,而学生的角色则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

当教师仍然按照传统观念来审视自己的角色时一定会有很大的落差和沮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意识,从“闻道在先,业有专攻”的“知识传播者”角色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帮助者、反思与研究者方向转变,由传统的“单面手”向“多面手”转变,要把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师生关系可以形成直接相连的合作伙伴。

首先,树立课堂联网的开放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对待有学习能力的高校学生完全可以实行“导”的模式,比如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到课堂要讲解的内容、概念、原理、案例等,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改变过去课堂满堂灌的陋习,从而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课程,不仅产生网络视频课程,更为重要的是促使传统的学校课程在组织结构、教学设计及课程资源包上发生颠覆性变化。既充实更新了课程内容、强调了多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加深了学校与社会技术发展的进一步联系。(www.xing528.com)

其次,梳理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生观。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追求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发挥,不以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作为教育目标,而是旨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能、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将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自己感情的独特个体,而不是无思想无意识的群体,改变视学生循规蹈矩、恭顺温顺者为优秀的保守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批判性。

再次,师生观。即改变传统的“唯师是从”观念,构建师生之间相互学习、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交往关系。人工智能时代的交往有虚拟化、符号化的特点,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主体,主体之间更多的是基于网络的信息与思想的交流,以此来证实彼此存在的价值,因此,师生间是一种相互认可、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社会性关系。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对话者和合作伙伴。

最后,教育技术观。人工智能时代为教育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引发了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大数据、云计算、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技术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甚至保守地对它们持排斥的态度,继续采用“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为此,教师需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学习新的技术手段,与时俱进,才能获得人工智能时代的高速度、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领域中的以人为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