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影响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业革命前后的几百年直到今天,物理学教育的重点是偏向传统力学计算方向,在中小学就是牛顿力学。数学教师们转向统计学的同时,物理教师应该考虑从牛顿力学转向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甚至时空维度,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可能是基础,而通过物理学进行基础的科学证实训练以及科学观测和数据处理,才是物理学基础的作用和价值体现。

人工智能对基础教育师生关系的影响

数学:传统工业时代的数学,其训练方法是数值计算,指向是力学计算,这种侧重至今还非常浓厚。随着知识库普及和共享以及计算工具进化,越来越少的人将来会从事传统的工程计算行业,而正宗的工科专业越来越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演化(如学材料的进入门槛很可能是博士)。数学是一个典型的年龄相关性学科,一定要从小学,而且要转向数值和算法类的学习,从偏向材料计算的高等数学方向,转向偏向矩阵计算的统计数学,逻辑学、几何学和统计学成为数学学习的三个支柱。

物理: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回顾物理的百年发展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力”这个概念,在物理学上看,已经不是一个原始的变量,能量和质量才是,为什么我们的教师还在使用这个概念呢?那是因为在机械时代,“力”是较容易理解的组合概念。在工业革命前后的几百年直到今天,物理学教育的重点是偏向传统力学计算方向,在中小学就是牛顿力学。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结束,人们更容易见到的力学概念不再是机械和天体,而是转向社交网络、计算机图像、信息变量、生物体和电子学以及更容易接受的能量、时间维度。数学教师们转向统计学的同时,物理教师应该考虑从牛顿力学转向量子力学热力学甚至时空维度,这些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可能是基础,而通过物理学进行基础的科学证实训练以及科学观测和数据处理,才是物理学基础的作用和价值体现。不然,人在什么年龄都可以学物理而不必非要从未成年时期去学。

外语:工具性的外语逐渐失去市场,形式节奏上的美学、逻辑学角度的词源学、社会学角度的语言学、心理学角度的语义学成为外语复兴的落脚点。另外,似乎从来没有人将计算机程序当作外语来教,事实上,随着工具性外语被人工智能取代,计算机程序语言很可能成为一种外语,而很多软件人才是学外语出身的,也在不断印证这个结论。(www.xing528.com)

语文:可以预料的是,随着工具性的人工智能出现,原先学习语文工具性的方法(如语法)逐渐退出语言学习(包括外语),而作为母语的语文之所以在工具化人工智能时代还得到重视,重要的也许是仪式感的表达:回到经典,回到表达,回到应用,回到美学。

除了以上学科教育的重点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必然发生变化外,学科学习醒悟和内在逻辑将更加重要,学科历史、学科逻辑、学科故事将替代题库训练,因为作为计算的精确性除了用于特殊人才培养外,将让位于工具和人工智能,而人要考虑体验和持续学习的兴趣与逻辑。学科学习之间还将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应用学科和元学科的分离意味着应用学科更加朝着整合的方向发展;地理、生物、科技等融合课程,朝向综合应用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