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教育中学习者为中心的相关概念-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生关系研究

基础教育中学习者为中心的相关概念-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生关系研究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连续的、复杂的、自然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在提倡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的同时,强调协作学习,共同努力,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与人沟通、相处。此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也提供了各种培养创新素质的方式方法。

基础教育中学习者为中心的相关概念-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生关系研究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发展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影响最深的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希腊心理学家苏格拉底,他们都强调个性的重要性。两百年后,一些欧洲的教育家开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S.Bruner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他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活动。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Carroll等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认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强调人类大脑的智能作用,把语言学习看成智力活动,主张语言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知识。1982年,英国教育学家Corder提出外语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他主张外语教学不能使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连续的、复杂的、自然的。研究还表明,当学习者处于相互支持的环境中时,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起学习,学习者会有一种归属感,并能控制学习过程,让人感到安全、信任。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三重意蕴

以学习者为中心,首先需要以对教育中“人”及人的主体性的尊重为前提。“人”既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标,又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依据,包括教育者和学习者在内的人的主体需要、人的生命的个性化存在方式、人的自我超越的独特类本质、人对自身主体性及其作用的认识和发挥,以及人对自身价值实现的终极追求,都使得作为类存在和个体存在的“人”成为教育中积极、活跃、值得重视的因素。

以学习者为中心,需要以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需求关注和发展信任为重点。作为一种更加自然的、适切的和有效的理论框架建构主义关注课程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视个人经验与社会现实为个人知识建构与社会协商的重要资源和必要基础,强调具有独特需要、尊严与价值的学习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需要指出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是要把全部的任务与责任都转移到学习者头上而削弱或放弃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及其作为“教”的主体的地位。相反,是要强化教师专业责任和提高其主体性发挥水平,体现在研究教育对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觉思考问题上。

以学习者为中心,需要以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发生和积极促进为落脚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最终体现和现实归属是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在了解和把握学习者的身心特征、社会文化差异基础上了解和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这种有效学习是马顿、索约尔主张的联系学习者已有信息和经历并伴有反思的深层学习,而不是拉姆斯登在实验中发现并表示忧虑的仅记忆事实和关注具体细节的浅表学习。

(三)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的必然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加上个人的设计理念对教学全盘控制。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极少,严重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李芒等认为,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受到客观主义影响,主要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强调外部的各个教学要素对学习结果的作用,认为教学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过程,是知识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过程。教师对逻辑的、系统的、预先设定的目标做客观设计,使学习者在其教学设计下达到预先设定的、高度客观化的共同业绩或能力。与此同时,教师、教学软件和教学系统等外部要素对学习者实施外在控制,导致学习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者缺乏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便成为教师的满堂灌,学习的结果千篇一律。可见,传统教学无法促进学习者身心多方面的发展,无法提供丰富的教育活动,无法促进学习者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更无法提供多维度的学习环境和思维方式,让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1.从现代教育基本功能的角度看(www.xing528.com)

一方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真实学习环境创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学生理解知识的角度随着学习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是多角度的理解。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根据个人的学习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自己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另一方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作学习。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学习者需要摄取不同的信息来对知识进行建构。教师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使其从不同的渠道理解知识。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学习合作,与人相处,身心两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2.从现代教育的衍生功能来看

第一,伴随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形成新的人才观。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如何让人们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意识跟上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的重任,各项教育改革也随之而来。如课程的设置,教学的目标以及评价的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教育要培养市场需要的人力资源,市场更需要能独立自主,具备合作精神和一定交际能力的人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在提倡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的同时,强调协作学习,共同努力,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与人沟通、相处。

第二,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与之相适应。教育者需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好环境。在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为非智力因素对创造过程起着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重要作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支持学习者发掘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刺激物,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不是给他们强加学习目标;此外,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习任务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学习。在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此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也提供了各种培养创新素质的方式方法。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启发者、促进者、帮助者,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启迪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被激发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在评价方式上,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现代社会的社会人才构成与流动发生巨大变化,需要教育培养适应能力强的终身学习者。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的突出优点之一就是揭示了学习的动态性和无限性,把学习看成一个连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现代教育要调整社会人才结构和促进社会人才流动,增强社会人才结构中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机制,促进人才在不同技术特征部门间流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提倡学生的多元发展,重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教师尊重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习背景和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适应环境、适应他人,为以后不断学习,适应并流动于不同的生产部门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四,现代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重视培养独立见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师和学生形成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就某些感兴趣的或比较敏感的话题相互探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咨询教师、专家来建构自己的理解,有利于完成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